易经的“中庸”思想一 物极必反

生活中有很多词,或许不是出自易经,但也是受易经影响

苦尽甘来、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感受最大的就是“中庸之道,阴阳平衡”


易经有很多思想,100个人有100个人的看法

做小买卖的信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职场人,懂“谦卦”受益无穷

大企业家几乎都明白“折中”思想

要不我们怎么会有中庸思维呢?物极必反、月盈则亏,说的很明白了

马云、史玉柱、黄峥、刘强东为什么在最辉煌的时候选择隐退?

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做慈善?

无外于三个方面:

①、帮助别人可以获得快乐。这种快乐和花钱买东西、中大奖不一样,这种快乐醇厚、持久

②、获得民众认同

③、散财消灾,破财免灾。这点无论易经还是道德经都在强调,曾经微信签名改了:多行好事,莫问前程。时刻提醒自己,直至养成习惯才删掉


“折中”思维,就是让自己始终处于中间位置

不做最好的,因为树大招风

另外,传统文化讲九九归一,感觉自己到八或九了,马上停下来

或者散财,让自己回到五、六这个位置

再比如说,一杯水,最多只能装那么多,快满了就停下来,去浇浇花草

这样的人老天才喜欢

所以,这样就解释了,有的人发觉自己已经做到世界最好了

他会选择隐退

发觉自己很有钱了

他会把赚来的部分钱捐出去

这点,无论是易经还是各类宗教都主张做好人、行好事

用佛家话说就是消恶业,捐钱是其中一种

圣经当中没有关于破财免灾的记录,因为基督教没有这样的主张,但是他讲“善行观”、讲“爱”、讲“奉献”,有善心、去善行,得善果


做事万不可过于求好,爱干净的极限是洁癖,过于快乐会让人流泪,父母性格过于暴躁孩子大都怯懦,戒尺下的孩子对学习彻底丧失兴趣,凶手大都是别人口中的老实人,恐惧的极限却是愤怒

物极必反是这个世界基本逻辑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经的“中庸”思想一 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