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发展的一些底层逻辑

1、中国古语有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2、“内向”的本质:对环境高度应激、敏感。

3、你要做的既不是弥补劣势,也不是打造优势,而是“解除关键限制因素”。

而识别什么是你的关键限制因素,就需要你长时间的调查分析”—了解现在的关键问题以及现状是什么,而一切跳过了“调查分析”的过程,直接妄图依靠“木桶原理”、“鲶鱼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等普适性生活哲理就能解决问题的人,都是耍流氓!——李靖

4、有时间研究如何内卷胜过其他人,真不如研究一下如何创新创造新领域赛道。

理论是这样的:内卷竞争-垂直细分-进入新成长领域-创造新领域

5、“提供别人最缺少的东西,而不是增加别人已经富于的东西”—这几乎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但是大众的选择却往往与这个“基本逻辑”相违背。

比如“我想成为成功的HR,要不要去当腾讯的HR?”

按照“寻找缺口”的逻辑,你需要问自己:

“腾讯是不是非常缺乏大量优秀的HR?是不是缺乏优秀的HR这个现实已经制约了腾讯的发展?在什么公司,优秀的HR非常关键,而他们很缺乏?”

然而大部分人不是这么想的。

因为大部分人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参照的基准并不是“市场需求”而是“他人”—他们真正花费巨大力气研究的,并不是未来市场上缺乏什么职业,而是本专业的其他学生去哪了。

但是真正给你资源并且在未来付给你薪水的,并不是你的“同学”,而是“市场”。

所以你在想自己要不要选择某个职业时,真正需要研究的不是本专业其他同学,而是“市场”。

需要问自己:未来是不是会出现很大的对这个职业的需求?这个市场存在缺口吗?是这个职业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李靖

6、真的精英,思考的是如何选择,而不是如何被选择。

只要是思考如何考入某班、进入某公司的,都是思考如何脱颖而出,被选中。

可是财富和思想自由的人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他们思考的是: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我要如何判断出未来的风口?我要如何配置我的资源?而从小在安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思考的也不是我怎么被学校和雇主挑中,而是我挑选哪个领域、哪个行当,挑选谁做合伙人。

“被选择”考验的是成绩,“选择”考验的是眼光。

这才是真的阶层差异。

有那些功夫研究如何内卷胜过其他人,真的不如研究一下如何创造新世界,让世界不那么内卷。——郝景芳

7、由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产家庭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尽量减少砸钱去攀上一代工业革命的标志,身体的熟练度,而是尽量选择拼下一代的方向,大脑的信息数据接收和处理能力。

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生产力。

对于富裕的群体来说,他们会通过不断的增设门槛和成本,建立稳定的圈子,搞出垄断的制度,以确保自身的领先位置,就像欧美日在汽车领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后发展国家怎么追也追不上。

而对于并不富裕的群体来说,硬按照富裕群体的发展路线不是不行,就是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去迈过门槛,而真正的解决方式是像新能源汽车那样,避开发动机和变速箱,在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领域另辟蹊径。

8、阶层越高,欲望越高。

越是天才,内在冲突越大。

平凡与中庸,世界相对公平。

感觉大于理性,内心要是充盈!

9、如果非要一句话总结《贫穷的本质》这本书的精髓,那就是贫穷陷阱是因为把生活过成了死循环:

大脑很早就封闭了,不再接受新的信息;

没有新信息和新能力的进入,生活就一直困在之前的节奏里,甚至越过越差;

因为生活并没有好转,所以把教育放在下一代身上,教育像一张彩票,解决的是自己没法努力实现的梦想;

生活里无法等待长期的回报,要么要么就享受当下的挥霍,要么就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然后就在贫穷陷阱里爬不出来了;

最后继续坚持错误的观念,代代循环。

这本书里研究了大量的现象,但对于如何摆脱贫穷陷阱,其实也没有什么大招:

外界的资助很多时候是失效的,最关键的是身处贫穷陷阱的人要试着开放自己的大脑,多接受成体系的知识,多提升自己筛选信息和甄别信息的能力,并且不要期待事情一下就有转机。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10、我想不可或缺的底层能力有: 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不怕失败和超越常人的坚持、有牙齿的善良以及乐观。

这几个底层能力就像是乐高积木的基础配件,在基础配件的基础上可以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式。——诞姐

11、不同领域的工作很不一样,但是的确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把任何一件事做的更好一点。

利用知识范围以外的知识;

通过模型去扩展思考域;

回到伟大创意之前,并做“预测-反馈”;

这些方法如此稀松平常并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很多人就是不去用。

这是因为大部分人总是墨守成规,总是假设事情是不可改变的。

而如果你转化视角,相信很多结果是可以利用你额外学习的专业知识去改变,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李靖

12、技能半衰期缩短,弥合差距的时间显著变长。专业技能过时的速度不断加快。

过去,专业技能的半衰期估计为10 到 15 年,这意味着过十年左右,这些技能的价值将会下降一半,或者这些技能的相关知识有一半将落后于时代潮流。而现在,所学技能的半衰期估计为5 年,技术技能的半衰期甚至更短,这表示仅需五年甚至更短时间,所学技能的价值就会变为目前的一半。

13、影响成人最大的莫过于“个人认知”。

认知好像又包罗万象,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神,自然都会有“认知不足,陷入不知之障”。

若一味追求“全知”,只会如水中捞月,这是方向不对。

碰到问题,去学习解决问题,提升认知面认知维度,平时可以有意识积累学习训练和实践,“不执”就行。有知识,有悟性!

另外就是提升开放性,增加言路,多听“忠言逆耳”,增加外在的反馈通道。尤其是多跟高人亲近指点,有助顿悟!

老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实乃真经!

14、环境最易迷人眼!

15、一位以色列大学教授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你们如此包容失败?” 

他回答: “我们不认为那是失败,只是一次行不通的经验,所以我们要再尝试。”这是以色列的失败教育。

16、人力资源数字化就是确定性趋势。疫情封控,给几家客户开展线上测评,做了几场测评报告解读培训。

人力资本时代,个体价值愈发受到企业重视,人才盘点、发现高潜人才、以及更大化发挥员工天赋优势,员工动机需求激励,甚至企业作为优化部分员工的参考依据,逐渐成为更多企业的标配!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个人发展的一些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