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

   

  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自己能够去书店工作,可以近距离的和那么多书亲密接触,可以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尽情地读自己想读的书。虽然这愿望,以后没能实现,但是爱书的感觉记忆犹新!

      那时候,小镇上还没有新华书店,只有一个邮局退休的老大爷,开了个很小的书店,进几份在当时看来比较时尚的报纸,杂志。这些我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小画书,有手绘的,有电影版的。那时候的农村经济很不发达,孩子几乎没有零花钱。偶尔买书本剩下的几分钱或几毛钱,妈妈不回收,便成了我进出书店的“经费”。夏日的大街上,叫卖的一毛钱三根的冰棍儿,很是诱人,可是想想那好看的小人书,便忍了想吃的欲望。小人书便宜的不到一毛钱,电影版的一毛多到两毛不等,羞于囊中羞涩,拣来拣去,挑几本自己的经济能力能承受的,一解书瘾。回家后还不敢从书包里拿出来,怕妈妈责怪乱花钱,并且那些书会被视为不务正业,被没收,所以只能在学校里偷偷地看。看完后,便会大方的借给同学,借来借去,不知道传到谁手里去了,便没了踪影,所以买书不少,到头来剩下的没有几本。

      记得有一次,借了同学的一本,晚上写作业时,摆在书下偷看,可能看的太入神了,结果被妈妈抓了个正着。她拿个笤帚,先梆我几下,然后要撕掉我的小画书。我大哭,求饶。可能是哭的太伤心了,保住了那本书。这事过去有三十年了,不知为什么,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本书的名字:《一江春水向东流》,也记得当时边看书边流泪的情景。

        初中时,我便开始订阅《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会》等,当然争取到这一权利也费了不少口舌,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有限。每次订书的时候,总是一次定半年,因为定全年的钱多,怕要不出来。课余的时候,读读课外书成了我最大的享受。不过有时候,也搬到课堂看,看的入神时被老师抓了几次。也曾因此耽误了不少功课。

        后来进县城读书,手头宽裕点的时候,逛逛书店便成了最大的享受,因为这可是全县最大的书店。虽然没有现在的书店的琳琅满目,但是可以进入店里自选,有些书不买的话,可以翻翻故事梗概。常常是选了一大堆,然后再根据自己兜里的钱,做忍痛割爱般的筛选。然后搬回宿舍,连夜攻读。

      参加工作后,自己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钱后,也常会去书店逛逛 ,搬回几本书来享受几天。书读了不少,唯一的坏习惯是,买书而不藏书,谁借了不还我也不知道。所以那时所看的书,都不知去向。遇见好的词句的时候,常常爱不释手,摘抄下来不少。这习惯一直坚持到参加工作后好多年。有时候看得津津乐道,忘了时间。等到深夜,合上书本,走到院子里,四周邻居家都静悄悄的,只有满天的星斗陪伴我。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明白了,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教学才有源头活水;读李镇西的《教育的力量》,我懂得了坚持用心灵赢得心灵,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对后进生的评价上,不以分数论英雄;读了肖远骑老师的《教育的天空》一书,我确立了要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目标……

        享受着读书之乐,我很幸福。如今已踏上教师岗位27年,作为教师的我继续行走在读书之路上,努力读书,终生学习,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梦想。正如孔子所说的“学不厌, 教不倦”。“爱是教育的前提”, “爱是教师的天职”…… 这些都提醒着我:时刻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对待学生和工作。

      很喜欢这段话,常常不自觉地诵读:“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留,便觉得幸福。”

      随时与书近距离接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染着学生,传达爱读书的热情,享受着教书育人责任,我们当老师的有时候真的很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读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