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认知和性格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本周宝宝姐读书会共读《三国演义》的第109-114回,读到这里,三国里老一批的著名人物死得差不多了,魏国蜀国和吴国也都换了几轮君主,自己读着读着感觉有点读不下去了,几乎更换了一代人物的三国也变得好像不是原来的三国了。

读到魏主曹髦开始对司马昭忍无可忍想要反抗最终被杀死,如果换作是自己,反抗还是隐忍?似乎也是很难抉择,理性告诉自己应该再忍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而且反抗也不是一下子就行动,而应该从长计议择机而行。但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是否能保持理性,是否也是做出宁死不屈的事情?不是当事人还真的不知道。

魏主曹髦叫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和散骑常侍王业一起商量讨伐司马昭时,王经劝说魏主认清形势再忍忍,不然会招致更大的祸害。但魏主觉得自己已经是到了忍不可忍的地步了,宁愿死也不愿意再这样隐忍做君王。王沈王业见说服不了魏主,想叫王经一起去向司马昭报告以求免罪,王经拒绝了他们,可见王经忠心耿耿,忠于职责,哪怕牺牲自己牺牲家人也对魏主忠贞不二。

现实中有些人也是这样,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有人拼命帮,有人不帮不理,有人可能不帮反踩一脚。如果我是王经,我会做同样的选择吗?不一定,自己都知道这样反抗的下场肯定是送命的,甚至株连九族,魏主要送命,我要跟着吗?既然劝不住魏主,我想我还是为家人考虑下吧,当然也不会去司马昭那里打报告。

最终魏主曹髦不是被司马昭亲手杀死的,而是被司马昭的安排的贾充命令手下成济杀死的,后来成济被司马昭灭三族。有人说成济背了个黑锅,的确是,但是我想这也是成济自己的认知造成的。如果弑君就可以篡位,历史上不早就有人不断杀害君主啦。为什么司马昭不亲手杀了曹髦?为什么贾充不自己下手?弑君是要问罪的,株连九族肯定不为过,难道司马昭真会因为成济帮他杀了曹髦就力保他无罪吗?太天真了,司马昭和贾充都想找个人借刀杀人达成自己的目的,至于这个人是谁不重要,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可能留活口,所以成济自己不清楚自己跟的是什么人,不清楚事情的后果。

有时候觉得每个人的认知和性格就决定了自己的大部分命运,你说是不是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认知和性格决定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