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美——读《亚洲建筑散步》

看完这本书后去了解作者经历的时候才知,汉宝德先生于14年就已经离世了,不禁有些意外和遗憾。我非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太过学术性的内容反而是看不进去的,《亚洲建筑散步》这类带着游玩儿性质的适度解析是恰恰好的。作者在序里也说了,这是“为年轻朋友改编的书”,图文并茂,内容更显亲和。

本书顾名思义,讲的是作者游历中、韩、日、印度一些知名建筑所发表的一些看法。作者并没有挑选耳熟能详的诸如故宫、颐和园类名胜古迹介绍,不写苏州园林之盛,却写了少为人知的无锡寄畅园。想来汉宝德先生作为建筑艺术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对建筑、景色的体悟,也有特别之处吧。

建筑,作为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它的建造目的很好理解,为了舒适地居住,或为了宗教礼拜。建筑是人造的艺术,在周围随处可见,是无法忽略的事物。千百年后,建筑的价值是由历史和人赋予的。建筑形式是随着历史的进程,文化氛围和人文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建筑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审美和内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徽州民居和客家土楼。二者都是平民百姓日常居住的房屋,却因为地域和人文的差异,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又令人惊叹的建筑形式。

古徽州民居(今屯溪)依山傍水,由石灰粉刷出的白墙壁洁净醒目,经年风雨侵蚀仍不显颓丧,有岁月悠悠自在静好之感,呈现古雅质朴之美。阶梯状马头墙高低错落有致,并不十分整齐,街巷曲曲折折更显幽深清凉,令人心生向往。

客家土楼,印象中就是一个个圆形的建筑,没想到还有方楼、五凤楼等不同形式的土楼,圆楼数量反而很少、历史也较短,也算让我长知识了。不过以承启楼为代表的客家圆楼,确实称得上是一种奇观,“它蜕尽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演化出最简单、最悦目、最具韵律感的圆形”。从天空中俯视,确实挺壮观的,而且简单大方。当初客家建起堡垒型的土楼,正是聚群而居、为了抵御外敌而致,这也是建筑实用性的体现,却拥有了意外的美感。

建筑比起绘画、书法等艺术来讲算是庞然大物,站在建筑面前,能感受到个体的渺小。因为它的庞大,反而更具有震撼力,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建筑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更值得考究。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筑之美——读《亚洲建筑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