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学霸对答案

我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世界上,掌握科技是拥有了工具,掌握人文是拥有了武器。

作为一个理工科毕业,一直在科技行业工作的小镇姑娘,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天下都不怕。文科在我上学的时候属于是脑子不灵光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傲慢产生偏见,很长时间我对学习到底学什么从未进行系统性思考,现在想想这无异于主动丢盔弃甲。

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此多元,将教育进行简单的文理二元化区分无疑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异化。如果这种异化一直延续到大学甚至毕业,无形中会产生许多“悲剧”。

只有工具,没有武器,那除非是韦神、郇真那样的大牛不用上战场,否则只能当战场上打辅助的。

只有武器,没有工具,那可能上不了现代战场。

那么当代的年轻人如何拾回铠甲呢?我想谈一些个人想法。

跟智者交流

学习要从根上思考,否则不足以扭转早已固化的线性思维,二元思维。一个自由而独立的人,他脑中的思维应该是网状的,有一张可以无限拓展的知识图谱,任意一点可以连接很多不同领域的信息和知识。

而在做题教育中,答案只能有一个,最佳解题思路也只有一种。如此封闭的思维很难开放性接受好的意见,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是智者或许可以。

智者带领我们遨游大江大河大湖大海,认识这个世界最开始最真实的样子,观察世界的演变,有暗礁,有珊瑚,有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有洄游的大马哈鱼。

智者从根上解释一个名字,一个想法,一条法律的由来,给予无限地启发,从你现有的信息和知识入手,来启发思维从未触及的地方。

我是学工科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是我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大学仅仅是通过生硬地理解计算来学习。绝不会想到多年以后,我看《<存在与时间>读本》联想到的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中,抽象,类,指针等概念。由此扩展,也许我们理解万物可以用同样的结构思维,层层递进,从抽象到具象。

所以思维根本不存在文理科区分,这只是一种为了筛选而提出的强行区分。

自顶向下和MECE是结构化思维的核心,而智者就是从最顶端,从世界混沌之初,还没有任何认识,任何规则的时候带你了解世界。

我们生活中大概不会有这样一位智者,那么阅读不失为一种最佳方式。

推介书籍:

《中国通史》吕思勉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中国哲学史》劳思光

《西方哲学史》【译】邓晓芒等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

跟学者学习

如果说智者是带我们见识了大江大河大湖大海,那么学者就是教我们在合适的水域捕鱼,至于是海钓还是鱼塘,路亚钓还是传统钓,全凭喜好。

学者最好是顶级院校的专业课教授中选择,从感兴趣的学科学习,这里只有一点建议就是交叉学习。当今科学势大,哲学势微,但如果我们认为仅仅只掌握一门学科的技能就可以解决人生所有问题,实在是坐井观天,理工科学习一点经史哲通识,文科同学学习一下数学物理计算机常识,大概能帮你掀开当前的思维天花板。

建议书籍:

《经济学原理》曼昆

《社会学的邀请》乔恩·威特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从一到无穷大》乔治·伽莫夫

《天真的人类学家》奈吉尔·巴利

《刑法的私塾》张明楷

《现实不似你所见》卡洛·罗韦利

找学霸对答案

这里的学霸指的是在现实中拿到结果的人,他们往往是企业家,卓越的工程师,艺术家、运动员、记者等等。

他们总结的想法在实践中形成,更贴近当下,他们掌握了钓鱼的方法,把新鲜的鱼放在摊位上售卖。各种钓鱼的方法实在难学,先吃两条鱼觉得好再去学习也未尝不可。

有一种现象要警惕,假学霸给你推销鱼肉罐头或者不好吃的鱼,但是因为从未尝试过,你也觉得新奇好吃。现在假学霸越来越多,但只要见过智者学者真学霸,那识别假学霸也不难。

除了阅读,其实更好的办法是找到身边的学霸,跟他深入交流,效果好于读十本书。

推介书籍:

《俞军产品方法论》俞军

《谈判是什么》盖温·肯尼迪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自由的老虎》沈诞琦

《黑客与画家》保罗 格雷厄姆

《原则》瑞·达利欧

阅读应该是自由的,当然我用这三个维度更想提示的是,深入了解任一学科要从根上索引。特别是这件事跟我们安身立命有关的话,要争取成为细分领域专家。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论语

以上是我对于功利性阅读,也就是阅读以明智这个方面的梳理,也许对你有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学霸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