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走出职业选择迷茫期,避免入错行

或许你即将毕业,正在为家人对职业的建议和心里的想法举棋不定;或许你努力工作了许多年,却渐渐发现这份工作越来越不适合自己;或许你不想放弃眼前的工作,却又希望在工作之余,找到适合自己的副业。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避不开这个问题:究竟应该选择自己擅长的职业,还是自己喜欢的?

《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作者阿尔约沙·诺伊鲍尔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心理教授,主要研究人类能力及其神经生理基础,曾荣获威廉·斯特恩奖,并担任奥地利心理学会等多个科学学会的主席。

作者认为,这个问题指向的两个核心因素:能力与倾向,能力对应的是擅长,倾向对应的是喜欢,想要成功,既需要恰当的努力,也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01能力与倾向匹配

通常我们认为,如果能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应该更容易获得成功,但事实并非如此。

书中讲述了一个实例,汉斯是一个痴迷于汽车的人,15岁的时候他就希望能成为一名汽车机械师,因此人们多次给汉斯介绍汽车修理厂的工作,汉斯也欣然开始学徒工作,并打算先在一家工厂当合约汽车机械师,以后到另外一家工厂,接下来再去一家汽车俱乐部。

但是每次汉斯都以失败告终,并提前中断了学徒期。虽然汉斯一直很勤奋负责,但他做事要么比其他学徒慢,要么就是在上司督促进度时犯错或被投诉,因此他必须返工重做,上司对他的成绩极其不满。虽然汉斯对汽车技术非常感兴趣,但他想要靠当汽车机械师来谋生的尝试通通失败了。

幸而多年后,汉斯遇到了一位职业指导心理学家,她不仅询问了汉斯的兴趣以及他希望从事的工作,同时还对他的能力天赋与才能进行了全方位的心理学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与谈话,职业指导心理学家发现汉斯的语言与计算能力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而他的空间能力,主要是心理旋转能力却处于平均水平以下。而且汉斯的个性非常外向,他更喜欢和人们在一起工作,喜欢与人进行交流。

而汽车机械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将物体的形状在脑海中进行旋转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迅速确定并正确地将配件准确地安装在发动机中,而这种能力却并非汉斯的强项。而作为汽车机械师,并不需要与其他人有太多的交流。

在职业指导心理学家的建议下,汉斯转变了职业方向,并参加了汽车销售培训。由此,汉斯得以将他对汽车的热情与自身的销售才能相结合,这份工作也顺应了汉斯外向的天性,他很享受那种说服周围人相信一个东西具有价值的感觉。仅仅五年,汉斯便当上了一家区域汽车车行分店的领导。

当一个人的兴趣与天赋匹配度越高时,职业越容易获得成功,他也就越有可能在职业中收获成功和满足感,因此也越容易获得幸福的生活。

02认知与兴趣关联

汉斯的例子告诉我们,职业的兴趣不一定与天赋有关,但是这需要经过深入的天赋测试才能够发现能力与倾向的不匹配。在发现能力与倾向不匹配的情况下,是遵循自己的能力还是应该尊重自己的倾向呢?

书中还例举了大学生阿斯特丽德,因为有过给别人提供数学辅导的经历,而且受周围的环境的影响,阿斯特丽德志愿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教师,并申请了两门语言专业的学习。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语言专业对她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她甚至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为一次心里伤痛,她接触了心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专业选择也成了话题之一,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她做一项天赋诊断的心理学能力测试。

通过测试确定阿斯特丽德在逻辑算数智力与空间智力方面天资很高,而她的语言智力仅仅处于平均水平,而且她具有高绩效动机。

不佳的学习成绩也让阿斯特丽德对自己之前的选择产生怀疑,究竟是对之前所选的专业感兴趣,还是自己为了在某种程度上想通过职业选择来适应环境?

同样进行的一项兴趣测试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经过与心理学家、心理医生的综合分析,阿斯特丽德决定去旁听各种自然科学专业的大课,并最终发现物理学和数学最和自己的心意,这让她有机会在必要时重新转变方向成为一名教师,也让她得已进入科学的世界。

如今27岁的阿斯特丽德在大学学习物理学和数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她还得到了一份兼职的助研工作,她在工作中的表现让项目负责人非常满意,并且她已被获许毕业后转到美国一所知名大学读博士。

认识她的所有人都确信,在未来,阿斯特丽德会获得某所大学的教授职位,或者成为一家私营企业研究实验室的负责人。

03自我认知的界限

主观的幸福与客观的成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当职业与人的天赋和兴趣相匹配时,人们就会在职业中更为成功和满足。

但是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关于自己拥有哪些天赋,人们的认识少之又少,而且人们对于自己的个性也只是了解一部分,甚至有时候其他人对我们的认识要远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更为清楚。

汉斯和阿斯特丽德进行的错误的职业和专业选择都与自我认知有关,他们都不擅长评估自己的天赋和潜力所在,而且也没有从身边人那里得到有关他们强项的反馈,但他们的情况又并非个例,因为我们自己或他人在判断自身擅长做什么的时候常常会出错,也就是说存在着认知盲区。

就像“乔哈里视窗”理论所阐述的,个人的一些方面,如:动机、天赋、兴趣等对自己而言,再熟悉不过,但他人却未必能够看得清,而对于个性等一些方面而言,其他人可能要比本人更为清楚了解。

“乔哈里视窗”由四个象限组成,分别为“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

“自己知道”是平时能够表现出来,看得见的方面,不仅自己知道,他人也很熟悉。“自己不知道”是那些自己不熟悉,没有意识到的,但是其他人却能看得见的方面。“他人不知道”是“隐藏的个人”,有时也被称作“我的秘密”,他表示是的是个性中只有本人知道,但却对他人隐藏的方面。同时也存在一个既不为自己所知也不为他人所见的个性层面,也就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未知区域。

“乔哈里视窗理论”是为了让人们在受保护的环境中,一方面打开自己,与他人一起发现自身个性中被隐藏的方面,另一方面得到别人对于自身的反馈,由此来了解自身的情况,这两方面都会使个人的盲区缩小,公开区域扩大。

此外我们还收到一系列错误感知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行为。

04结语

能力与倾向,天赋与兴趣,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此之少吗?我们对自身天赋和才能的认识真的那么差吗?那么如何才能更多的了解自己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

作者给出了10条建议:给你的天赋一次机会;你要对自己严格一些;反向思考;分析你的阻力;你要自私一些;你要谨防过度乐观;你要使用“魔镜”;审视你迄今为止的成功与失败;请若干人评估你在某项职业上的潜力;你要正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走出职业选择迷茫期,避免入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