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会议持续了一天,直到深夜依然还没有达成一个什么结果,便就此散了。而对于此结果,大家仿佛又心知肚明。
焦急的贾格尔只能心里暗暗的骂一声老狐狸们,却又真的拿他们没办法,只能悻悻的回到驿馆,再从长计议。
第二天四方会议继续,会议议题无非还是围绕着贾格尔代表大辽的承诺以及三国是否出兵,如何出兵,出兵做什么的情况的反复推演。
一晃一个星期就过去了,尽管开会的效率很低,但却仿佛最后又让所有人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最终的会议决议如下:
1,贾格尔代表大辽请求三国出兵支援,攻取辽牧城,待辽牧城攻取完毕,辽牧城暂由三国托管,待贾格尔平叛后,移交辽牧城,并对三国军队将士进行佣金支付,支付费用根据攻城伤耗及托管时长决定。
2,三国各派遣国内精锐骑兵100名,并随贾格尔返回弥尔金部,由贾格尔领导参与讨伐达赫尔叛乱,并最终支付三国骑兵的佣金费用,具体费用待贾格尔平叛后根据伤亡情况计算。
3,贾格尔与三国签订用不侵犯协定,并在平叛完成后与三国通商往来,并每年进贡三国马匹各一千匹,进贡期为十年。
4,三国联军以大冀长枪兵一万人马,大青长矛兵五千人马,大青弓弩手三千人为主,组成援辽镇北联军,同时加入少量各国其它兵种凑足两万人参与讨伐达赫尔。三国联军由大冀杨万里为镇北联军主帅,大夏文雄和大青王尧为镇北联军副帅。
5,军中粮草辎重由大青负责协调解决,待平叛后,大辽负责支付粮草辎重费用。
会议决议后的第二天,贾格尔便带着三百轻骑轻装上阵,直奔大草原深处的弥尔金部。
与此同时三国联军开始高调集结,目标直指大辽辽牧城,消停了几年的战事,再次一触即发。
行军贵在神速,所以贾格尔没有过多耽搁,便快马加鞭的赶往大草原深处,因为弥尔金部的主力,都在大草原深处,这里有一座中小城镇叫弥尔金城,大部分都弥尔金部族,都是围绕这个城生活。
平常的生活用品和养好的羊群和马匹的贩卖,也都是在这里进行,然后再由商人将这些马羊运往需要的地方。
与此相反,三国联军的行军就格外的慢了,本来步兵日行三十公里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如今联军不过日行二十公里,碰到天气不好,更会驻扎在原地休息。
但行军势头却特别高调,仿佛就怕敌人不知道三国联军要攻打大辽了一样。
大辽属于游牧民族所建的国度,所以主要的生产力还是游牧那一套,牧马放羊,只有少部分人围绕着都城耕地种田。
所以大辽相对其它国家的城镇规模要小一些,主要就是都城的辽牧城,其次分别是弥尔金部的弥金城,科尔施部的科尔施城,萨尔蒙部的萨尔蒙城,科尔金部的科尔金城,以及蒙尔满部的蒙尔满城。
正如城市的命名一样,五大部族掌管着五大城,不过跟中原的城比,这只能算中小城镇,也就容纳个大几万人,主要目的还是帮助各个部落的族人补给和商品买卖。
只有辽牧城算是响当当的大城,可以容纳几十万人,不过常驻人口也就十来万人左右,属于大辽的政治经济中心。
辽牧城的位置相当于大辽的心脏附近,在辽牧城的西南方向是科尔金城以及科尔金的部落生活范围。
在辽牧城的东南方向是科尔施城以及科尔施的部落生活范围。
在很久之前,这里都属于科尔部族,科尔内乱分裂成了科尔金和科尔施两个部族,由于科尔施部族的强势,占据了东面相对肥沃一点的土地。
而弥尔金城和弥尔金部则占领了辽牧城的整个北方。辽牧城的正西方是蒙尔满城和蒙尔满部,整东方是萨尔蒙城和萨尔蒙部。
当然除了这些大的部族,在他们的势力中还有很多各个小部落,他们全都依附在各个大部落中,受大部落节制。
同样的这些部落也有自己的小村庄,方便物资采购和羊马买卖出售,但由于没有什么防御能力,而且也随着部落牧马迁西而迁西,居无定所,也就不细算了。
也正是因为科尔金城和科尔施城搭在了辽牧城的前方,所以三国联军并不着急直取辽牧城,而是大张旗鼓的喊着口号,只拿弥尔施城。
步兵不可能追的上骑兵,但步兵却能稳扎稳打的缓慢推进,他们的目标不是全歼敌军,而是攻城,拿下一个城就是拿下一个防守的据点,逐步推进。
这样不但给贾格尔打了掩护,又能大范围的牵扯科尔施部的军队以赢的弥尔金部重整旗鼓的机会。
三国联军制定的策略是打持久战,同时把战火牢牢的控制在大辽境内,不允许其南下。
至于贾格尔能不能赢的大辽平叛的胜利,三国并不关心,三国的目的就是拿下科尔金和科尔施两城,并以两城为屏障,完全阻断大辽骑兵南下的可能。
科尔金城和科尔施城刚好又互为犄角,一旦拿下,就能以少量的军队来维护三国的根本利益。
此时的达赫尔是非常生气的,他有意将贾格尔放走南下,是留有未来南下的借口,却不曾想贾格尔真的借到了兵,不但没有归宿在大冀,反而拉来了三国联军来平叛。
早知如此,不如当初就直接一箭射杀了他。不过现在想什么,说什么也都晚了。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的拿下弥尔金部,未来他就很难有机会了。
一定要阻止贾格尔回来,同时要阻止三国联军的北上。
就这样,在三国联军无意强攻猛打的情况下,三国联军兵分两路包围了科尔金城和科尔施城,顺道又收了两城旁的千亩庄家。
与此同时贾格尔也终于跑进了弥尔金城,完成了前期计划的第一部,剩下的就是他如何对达赫尔的反击了。
就这样在各怀鬼胎的拉锯战中,过了三年,三国联军没有打下科尔金城和科尔施城,更别说更远一点的辽牧城了。
同样的达赫尔联合各个部族也没有拿下弥尔金部,同时回到领地的萨力刚布,又反了达赫尔,表示了跟随弥尔金部,并向贾格尔表示了效忠,双方势力再次势均力敌。
但三年的拉锯战打下来,却让大辽的经济不堪重负,大辽的人民和军队已经开始吃不上饭了,而这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却没有人知道。
而三年下来,对于三国联军来说,虽有损伤,但却要远远好于大辽,因为三国国内的生产经营并没有停滞,且杨万里采用缓行军,围而不攻的策略,牢牢的拖住科尔金城和科尔施城。
同时精锐部队埋伏于各路救援沿线,进行围点打援,只要科尔金城和科尔施城不打,三国联军就不打,只要辽牧城不来救援,那一切也看似相安无事。
同时在科尔金城和科尔施城的北门也都留了口子,如果城中想要突围,从北面猛攻是可以往辽牧城跑路的,同样的,辽牧城若是有援军来此,也能都从北门冲进城中。
即便如此,留了空挡,但是不管是逃亡辽牧城还是从辽牧城支援的路上,也都安排了伏兵,这样就让大辽的科尔金城和科尔施城有些鸡肋了。
南下强打,三国联军防御工事良好,骑兵很难发挥优势,不打又围的你水泄不通,空耗粮草。而若集中较大的战力的话,就又无暇顾及弥尔金城,弥尔金部队又会乘机打劫。
与此同时,大辽的军队和人民没有什么修整,常年在这种紧张的战事状态下生活,严重的影响生产和劳作。
而三国联军的军队却一茬换一茬,一是为了修整,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练兵,于是三年下来,大辽的国力衰弱明显,而三国联军仿佛没有任何损失,倒也因为俘虏的战马,如今也装备了一队千人的骑兵。
而此时远在津阳城的荣念已经三周岁了,这三年对他来说还算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富足,有吃有喝,同时还有一群小姐姐为他服务。
他一度的想,如果就这样的安度一生,或者就算是场梦,无需醒来,一辈子也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尽管他现在人小,毕竟还有过去三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刻意打听的情况下,也知道了无乱大陆是怎么回事儿了。
除了北方大辽内乱,大冀,大辽和大青派出了三国联军与之斡旋以外,并非三国就是彼此太平的。
大冀较好,因为北方与大辽接壤,而现在的作战计划很顺利,没有什么大的损伤,且推进按部就班,不急攻城,也不急于帮助大辽平乱。
东面是海,西面是大夏,南面是大青,这样的情况下,总体来说也保障了大冀的整体太平。
但大夏和大青就没有大冀那么幸运了,他们更深入无乱的腹地,大夏的西面是大唐,大唐的国力相较比较强盛,与大夏经常摩擦和互相攻取。
大青的南面有大齐,同样也是因为领土纠纷,经常和大青发生战事。
同样的大唐和大齐跟其余周边国度也不是天下太平,都处于互相牵制状态,最终即便偶尔夺一座城也会过阵子因为别的原因失去。
大冀虽然自己没有被祸及本土,但三国向来共进退才能保障三国如今的生存,所以大冀虽然保障了自己国家的生产力,却也没有过多的劳力和粮草,需要时不时的去支援其它两国。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没有点实力,只能怀璧其罪,荣念怕是嫌自己命大。
所以荣念还是要想办法建造自己的班底,说白了就是要有钱,有兵,有粮,而他老爹这点,只能维持活着,对于活的好,真的不够看。
这也是为什么大辽平乱不采用急攻而采用慢耗,因为无乱大陆哪哪都是一种慢耗,急功近利损伤了自家元气,随时都会被敌方消灭,谁也不知道谁才是最大的赢家。
毕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没有人愿意给别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