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中的端与不端

最近网络明星事件比较火爆,因为一张录取通知书被扒皮,从而人设崩塌,也是奇了一个观了。本来被高校录取是一件令人高兴而喜悦的事情,为何成了扒皮表演会了呢,到底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件事情?又如何理解学术文章的端与不端呢?

再讲以上两个问题,要先讲下人生:人生而不易,人活着真的挺不容易。要从最原始的细胞竞争到抵御病虫害,从一张白纸被社会训练成学习能手及生活能手;学习从胎教就已经开始,进入幼儿园开始进阶,到达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直至博士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时间、条件、温湿度还都要恰到好处;才会最终成材。只有理解了人生不易,才会对现实充分理解。

言归正传,一张录取通知书为何成为了扒皮表演会了呢?延申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古话说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勤劳勇敢的,通过自我的勤劳,实现致富是不会受人非议的;同样一张录取通知书本来应该建立在坚实的学习基础之上,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够进行人生进阶。但是,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不透明性,信息不对称性,造成了资源向某些方向持续倾斜,从而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性事件。不公平是自古都是被人们所痛恨,所以说从被扒皮再到形成扩散性事件也不奇怪。

到底学术文章端还是不端呢?首先说下研究生毕业的相关标准和难易程度。研究生(研究生包含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大学生的进阶版。)毕业论文标准;学校一般要求研究生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抄袭不能超过40%,并且还要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有部分研究生通不过)。从专业性角度上来说,研究生是某一个研究领域的专家,通过调查,统计,实验、分析,总结出某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是可行的。从难易程度上来说,理科生要比文科生容易出成果,因为逻辑性、实物性比较具体;而文科生容易出文章,俗话说“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文科生读的多了,见的多了,归纳总结一下就可以成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上条件都充分满足,研究生才能顺利毕业。研究生的学术文章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出来,学术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突破口和成果的成功检验,并且要通过查重标准不得超过40%;满足以上条件,学术就是有效,反之,学术即为不端。

彼时,笔者同学研究生毕业时,学术文章的查重竟然为0%,相关导师也很无语,导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文章是需要去引用前人的学术成果的。其实笔者认为适当的引用是可行的,但是学术文章应该是自己的,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好好思考、研究,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毕竟基础牢固还是很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术文章中的端与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