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鹏山:孔子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

图片发自App

孔子家族:商汤(天子)——微仲衍(诸侯)——弗父何、正考父、孔父嘉(卿大夫)——木金父(士)

孔子讲过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是一个只有专门用途的器具。他曾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小人儒,就是专业儒、职业儒,就是学成某一专业,以此谋生的儒;君子儒就是道义儒,有志于学的儒。

图片发自App

孔子创办私学,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教无类,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普及教育,打破了只招收贵族子弟的官学垄断。二是

三是因材施教,对不同年龄的人教法也不同,曾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不要贪恋女色,不要争强好斗,不要贪得无厌。

在封建时代,办私学、招门徒,估计不为统治者见容。那么,为什么孔子安然无事,最后还因为学而优则仕,在51岁高龄时出任鲁国的中都宰?而同时代也开办法律学校的邓析却送了命?鲍传认为,那是因为孔子成人之美,而邓析成人之恶。

我以为,应该不是那么回事。《吕氏春秋•离谓》说: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扣喧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而孔子自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正人君子要走上层路线,为统治阶级服好务,而小人只会取媚老百姓。

与上层建筑搞好关系太重要了,所以才有了孔子在二十岁生儿子的时候,鲁昭公派人送了一条黄河大鲤鱼作为贺礼,这说明两人关系不一般。孔子知恩图报,不仅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鱼,字伯鱼,还一辈子为忠君报国,利用自己的学识为鲁国竭诚奉献。

后来孔子要访问周,问学老子时,鲁昭公还派了当时的最好马车给他,还安排一名保镖护驾。这相当于现在的公派出国留学,但是待遇远在现在之上,不但是专车还有随员服务,以确保孔子安心学习。

图片发自App

孔子问学于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重大事件,也是当时儒道两大思想的一次碰撞和融合。老子对孔子的第一句话是: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鲍传解释,运气好有明君就出来做官,否则就随波逐流吧。这其实是不对的。

第二句话是: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傲慢之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临别时又送孔子两句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不要太坚持自我,要听话)

孔子提出损之又损之道: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孔子在周,还专门去拜太庙,寻根问祖。《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见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以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荀子•儒效: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有些东西,不知道也不能妨碍他成为君子,即使知道了,也不能阻止他成为小人。

鮑鹏山认为,孔子不是一个极端的道德主义者,不是一个道德的原教旨主义者。。。使得我们民族的性格是中庸的、温和的、宽松的,而不是喜欢走极端的。一个走极端的人是很可怕的人,一个走极端的民族是很可怕的民族,一种走极端的文化是令人恐怖的文化。


图片发自App

孔子提到的三种境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天,他跟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鮑鹏山:孔子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