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在回忆中造了一所自己的大观园和颐和园

图片发自App

摄影的中国红、解放绿、琉璃黄,如果再加上水彩蓝,我真的会以为我在电影院里看到了中国版阿莫多瓦。

冯小刚将他对文工团的回忆拍出了大观园的冰肌玉骨和钟灵毓秀、那些打在少女身体的光线,勾勒出的阴影明亮,带有柔软和珍惜的意味,没有拍出当下批判正凶的中年男性目光油腻感,真的很值得赞赏。

作为一个女性,看着钟楚曦等一众跟我同龄的女演员轮廓干净的额头、清透的底妆和漆黑的眸子和头发,我也禁不住心动神摇。流行混血感的网红脸也这么多年了,我们竟忘了中国传统的明眸皓齿的杀伤力。

虽然柔和,但《芳华》也是浓烈和决绝的。

里面那些倔强的灵魂,不管是刘峰在战场上一心求死的行为,突然坍塌砸向何小萍的屋顶,穗子在夜路中含泪撕掉的情书。甚至是无故撒谎酿成悲剧的林丁丁,在文工团解散前突然被卡车撞倒的陈灿……

他们命运的内核都是那么的凄惶仓促,可又隐隐待着时代和宿命的合理感。

就像那个在《颐和园》里一跃而下的李緹,她的死亡原因既无处可寻又好像冥冥注定,她的内核已经被汹涌的时代碾碎,然后她选择自行了结。

那个被大家津津乐道的长镜头,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镜头开始移动前的那一组战士与小蝴蝶。普通的恐怖片二重悬置恐怖已经够了,这一部分我的心被吊起五次。

蝴蝶飞到战士肩膀上,战友拍掉蝴蝶,战士回头笑然后摔倒,战友将战士拉起来,然后,战士头微微回正,镜头上摇,炮弹的嘶嘶声传来,伏击开始。

对于有一定观影量的观众来说,从战场上的光影变得昏黄迷人,白蝴蝶出现后,这一部分的死亡flag不知道立了多少,每一秒观众都在等着flag落下,真的也是够了……

以上都是优点,缺点也很明显,第一是很对观众不喜欢的原因,就是群像式的展现导演尽管花了136分钟(不能证实有无放映过那个144分钟的版本),故事线在关键部分仍有断裂之处,让人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这点还体现在后半小时故事情节发展的诡异上,一方面你觉得人物结局交代的很仓促,另一方面你又会觉得很有地方可以剪掉。

第二是我巨讨厌的煽情处理手法,比如小萍在草地上的独舞,那个情节的设计和配乐摄影的刻意煽情让我只能想到一个词——cliche,这种类似韩剧让观众情感爆发的处理手法,让我一点无法共情何小萍。

最后,推荐人群,我觉得如果你父母年轻时喜欢文艺,可以一起去看,是一个了解父母的入口。还有就是要是喜欢看电影坐得住的人,我看的点映场满场,退场人数有4人,应该说对于任何片子来讲都算非常好的情况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冯小刚在回忆中造了一所自己的大观园和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