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初中时代语文老师曾说:多读书,读好书。

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说:把薄书读厚,把厚书读薄。

这两句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多年后,我才真正明白。那时候年纪轻,加之思考力不够,所以有关于书籍里的大千世界,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作者思想的火花有时候如惊鸿般出现,但也却转瞬即逝了。

读小学时,学校定期会发一些课外读物《当代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每次拿到课外读物时,内心都是激动的,回到家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从头到尾开始看,看到太阳落山,直到光线太差伤了眼睛。妈妈会让我回房间继续看。

除了圣经,小学时代也只读过几本课外读物了。

读初中时,读到的人生中的第一本长篇读物是《穆斯林的葬礼》,记得初二的暑假,姐姐总说让我多看书少看电视。于是,听姐姐的推荐,拿来这本书来读。如今,书中的内容几乎忘的差不多了,几代人的记忆,许多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初中时读的书特别少,只读过这一本长篇读物,还有姐姐高中的语文课外读物。

说到姐姐的课外读物,我是真喜欢看。那是一本阅读题的专辑,经常期盼着姐姐回家,我拿姐姐的树看,还是一样坐在我家的院子里搬出来爸爸的椅子。在书里度过光阴最惬意的时候就是那个时代了。

余秋雨、张晓风、周国平、林清玄,这几位文学家在我眼里都成为了熟课,以致于到了后来买来他们的书来读。

高二的寒假读《狼图腾》,记得那时每天晚上窝在被窝里读《狼图腾》。在茫茫大草原,下乡插队的年人,人狼共处,狼口脱险的精彩画面,如今还历历在目。

现在回头看,读过的书不多。

但我生命中有一本影响深远的读物——《青年文摘》,那是我从初中就开始与外界联系的一本书。学生时代没有手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有温度的渠道就是每个月新鲜出炉的《青年文摘》了。

它陪伴了我的整个青春,从初中到大学毕业,甚至高考压力最大的那个阶段,即使课业压力再大,我都要去买来看。当初,它是我心灵的慰藉,压力的宣泄口。

大学毕业至今,渐渐地,《青年文摘》在我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灰。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