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看中国》读后感

    《从考古看中国》这本书从考古的角度,追溯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力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事实,并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要读懂这本书,抓住核心思想,最好从一个问题开始:

    韩建业教授在《从考古发现看8000年以来早期中国的文化基因》中提到:“世界几大古老文明当中,为何只有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长盛不衰?

    刘庆柱教授在《“中”与“中和”理念的考古学阐释”》中提出:在世界各古代文明国家中,何以只有中国有着“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

    在我看来,两位教授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以“中”为核心,“中和”其他文化为多元,形成多元一体的融合大发展。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能在群星璀璨中历经数千年而源远流长。

    读完此书,让我了解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灿烂成就和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无不为为此感到自豪。比如书中浓墨重 彩描述的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关键节点的关键遗址。

    良渚古城从中心向外,依次有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内城面积290万平米,外郭之内面积为630万平米,初步估算,古城外郭以内的人口可达2-3万人,其城市水资源管理工程、水利系统工程建造技术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组织能力,文化复杂程度远超世界同期水平,在中国城市建筑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而这样宏伟复杂的工程,却建造于距今5000前,简直叹为观止!

    惊叹赞美之余,难免又会思考,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之上,后辈们该走向何方?

    毕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个民族而停止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7月1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习总书记的主旨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拥抱世界,贡献世界。这不正是中华文化核心基因“有容乃大、和谐共存”的继承与发扬吗?唯有此,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使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国家如此,个人亦当如何?

    我们都是历史的一粒尘埃,也终将成为“历史”。仰望星空,我们渺小,一划而过,但是渺小也有渺小的责任,渺小也有渺小的使命。

    守住自己的岗位,哪怕再默默无闻,也值得像几代考古学家们那样,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精神,筚路蓝缕,艰辛探索;过好自己的生活,哪怕再枯燥乏味,也值得像法布尔(《昆虫记》作者,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那样,“不惊不扰”,用智慧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唯是如此,生命才算走过。

                                                                                                                                                                                            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考古看中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