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的背后

      17年底来到北京,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了。作为一名极其普通的职员,我很幸运没有经历996,没有在半夜接到过老板的夺命连环call。扪心自问我过得怎么样,温饱却不幸福,平静却不安稳。

        今天下班路上,失意和焦虑像再次在我的体内肆虐,我希望这些负面情绪能够被泪水消解。为了引出丰沛的泪水,我开始想念我的父亲母亲、我远在南方的朋友、还有我已经失去的一切东西。可惜泪水并非时刻待命,我的泪腺可能也下班了,我最终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用想念疏解情绪了,越得不到就越想念。

      人背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容易,让这句话走进心里很难,更何况现实就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北京三环的房价和沈阳的房价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而沈阳房子的首付我也拿不出。当物质欲望被压迫的时候,人对情感的欲望就愈加浓烈,那些生命中叠加起来的情感变成盾牌和盔甲,是剑戟刀叉最后的阻隔和障碍。回顾过去的这两年,我依旧觉得刚来北京的时候最幸福。17年的11月末,我和我的同学坐了10个小时的夜车来到北京,跌跌撞撞地找工作、下班后一起去找房子、为了省钱赶最后一班公交,她的存在让我在北京觉得安全,偶尔还有些小确幸。后来她换了城市,我在北京不顺时便会想到她,那种感觉是我能确认只要她在我就不会露宿街头或者孤苦伶仃。现在想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大概是刻刀骨里的孤独和难过。

     人因为孤独产生想念,而孤独的背后是被抛弃和被遗忘。害怕遗忘过去,不想被抛弃,更不愿做“坏人”抛弃爱人。因为害怕遗忘和抛弃,所以想做一个完美伴侣、完美子女、完美同事。完美追求者会用最闪亮的人做标杆,达不到标杆会怄气,背离标杆更要责备自己,越是追求完美就越害怕出错,越害怕出错就越胆小。可是“完美”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它是用来判定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群体共识和环境预期的词汇。而达不到心中的完美,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于没有在内心完成环境规则的切换,就像上小学的时候班级里的孩子都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所以即使想回答也不会表现出来,而上班的时候是要积极表达观点,所以缩起来的人就会落寞。群体和环境可大可小,在当前环境中处于边缘时,就会担心自己被抛下,就会怀念旧群体,所以只有两条路:打破自己或者回归寻找旧环境。有时候很难判断心中的完美是对是错,只能尽量避开让自己产生埋怨的地方,给一个打破自己的期限,如果期限到了依旧别扭不适,内心无法改变,那就找一条舒适的路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念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