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传 老兵不死

《褚时健传》:老兵永远不死,只是让岁月缴了枪,一代传奇褚时健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图片发自App



核心书摘

《褚时健传》向我们讲述了褚时健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褚时健创业期间遇到的许多困难和挫折,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褚时健,并用褚时健的经历诠释了创业者走向成功的秘密,即工匠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利他精神。这本书通过对褚时健的介绍,帮助众多创业者和企业家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创造自己的辉煌。


图片发自App



适合谁读

· 创业者

· 企业管理者

· 乐于进取的人

关于作者

周桦,人物传记作家,曾任国内新锐媒体《新周刊》杂志社记者、编委,负责人物类栏目多年;擅长财经人物传记撰写,于2006年出版《王石这个人》、2011年出版《藏锋——刘永好传》,收获诸多好评。

学什么?褚时健教给我们的管理哲学是什么

褚时健当年做烟,他被称为“烟王”;后来种橙子,又被称为“橙王”。如今褚时健去世了,他一生的功过毁誉,自当留给后人评说,但一个人能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两度封“王”,一定有他过人的大智慧。

《褚时健传》全景式展现了褚时健的人生历程,梳理了他作为一名“纯本土”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智慧,让我们看到了“励志橙”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褚时健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者要有实干精神,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走向成功。

你还会发现

· 什么是工匠精神;

· 褚时健有哪些传奇经历;

· 创业者要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一、工匠精神: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

近些年“工匠精神”得到了少有的重视,甚至还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日本数十年只做一碗米饭的“煮饭仙人”被人津津乐道,纪录片《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也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我们身边具有工匠精神的普通人的工作状态,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敬仰。

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对产品细节追求完美与极致。通过对褚老一生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工匠精神贯穿他的人生始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小酒坊,为了帮助母亲减轻负担,15岁的褚时健主动辍学在家烤酒。当时烤酒技术一般都是按照前人的经验操作:泡苞谷、蒸苞谷、发酵、蒸馏、接酒。

发酵前,蒸苞谷是重要一环,它需要保证锅里一直有水,灶里一直有火,火不能熄,锅不能干,稍出差错就前功尽弃,因此需要人24小时守着灶火,一般人家都是两人轮流看火,褚家只有褚时健一个人,为了保证睡眠又不睡过头,他就仔细估算一锅水从开始煮到烧干的时间,然后就靠墙浅睡,灶上稍有动静立马就醒,他说,“心里有事,不会醒不过来。”

从此褚时健就形成了自己的习惯,而他也从来没有烤糊过苞谷,这个连村里同样烤酒的大人都做不到。

酿酒发酵的过程最重要,出酒量和酒精度的高低全在这一环节上,老师傅教了褚时健怎么发酵,但不告诉他原理。比如师傅提醒他发酵时要关门,他问为什么,师傅说怕风,但是他自己琢磨后,认为是温度的问题,他观察发现,同样的酒曲,夏天和冬天的发酵情况不一样,靠近灶边的发酵箱发酵程度总是好一些,酵母菌长得好,出酒率也高。

而靠近门边的发酵箱出酒率要比靠灶台的少20%以上。于是褚时健把灶台里烧剩下的还留有余温的柴火装在破铁盆里,放在远离灶台的发酵箱下面和门边,以保证较高的环境温度,结果非常明显,别人家三斤苞谷烤出一斤酒,褚时健总是两斤半苞谷就烤出一斤酒,即使在冬天也基本上能做到和夏天差不多的出酒率,而且由于生产环境温度相对恒定,所以产出的酒口味更佳,自然卖价也比别家高不少。

褚时健正是有这种工匠精神,他极其注意细节,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用很多的理论或技巧,而是用最简单的办法来对待看似复杂的工艺。讲究细节化的操作,干脚踏实地的事情。

在后来管理糖厂和烟厂时,他也一直坚持着从细节中发现行业生产的规律,并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二、做懂技术的管理者

褚时健能够将自己领导的每一个企业做好做大,和他对技术的迷恋有关。他认为做企业的根本就是把产品做好,好产品的前提就是技术。

被调到糖厂后,面对亏损的状况,他从成本抓起。一般新领导上任可能会开会,强调降低成本之类,但是褚时健不一样,他从每一个工序中观察,亲自指导生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敲锅。

当时的制糖方法都是把甘蔗榨出汁后,在土灶上架几口锅熬煮。褚时健注意到工棚里的铁锅由于长年在野外烟熏火烤,锅底糊了厚厚一层锅垢,只有最底部的一小圈能够受热。于是他让工人们把锅垢敲掉,增加锅底的受热面积,从而减少了木柴消耗。

然后就是改燃料,糖厂原来都是用褐煤和木柴做燃料,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他发现榨完汗的甘蔗渣是很好的燃料,燃烧充分,温度持久,还可以变废为宝。这两项改造,使糖厂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随后他还增加了榨糖滚筒数量、改装蒸发罐,并且去甘蔗田里考察,指导农民做梳叶工作,以提高甘蔗含糖量。

褚时健不仅自己观察、掌握生产技术,还善于向外界学习。在1964年,他在糖厂就派两个技术员坐飞机去福建考察学习,这在当时是一个轰动性新闻,那个年代普通人坐飞机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梦想,不仅要开无数证明,票价还十分昂贵。

但是为了提高技术,褚时健愿意付出这些。他认为在技术改造上花钱是值得的,只要生产提高了,技术的投资很快就会回来,他还说:“我们每年从利润里拿出3万块来做技术改造,第二年的收获就很不简单了。”

在烟厂,褚时健将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他曾经一再强调自己的一个观点:一个工厂领导,如果不懂技术,不了解工艺特点,那么即使能力再强也只是瞎指挥。

锅炉是烟厂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卷烟和复烤都需要锅炉来完成,长时间连续运转下,锅炉的折旧率很高。褚时健刚到玉溪厂时,就发现了锅炉的问题,卷烟厂有两台锅炉,已经使用了十多年,以前烟厂的领导不懂锅炉技术,一旦出现问题就停工停产一个多月以上,极其影响生产,但大家也不着急。

褚时健到烟厂不久就有一台锅炉出了故障,车间维修工说,“以前革委会主任带我们修一般要四十八九天,褚厂长看着懂行,要不我们让你8天,40天修好吧。”褚时健也没有生气,他研究了故障原因后,说:“4天,4天内修好。”维修工们有点撂挑子,但他就卷起袖子和员工一起修,从其他车间调人,5道维修工序一同进行,最后只用了3天半就修好了,这一举动不但节省了维修时间,还赢得了全厂工人的尊重。

三、收益共享,利己利人

人们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好的领导人不仅要学会创造收益,还应学会利益共享,这样事业更能长久。褚时健小时候就是热心肠,和小伙伴在河里抓鱼,其他小伙伴由于家里穷没有油盐,不好烹饪,不愿意带鱼回家,褚时健就会说:“我给你嘛”,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自己好,还要别人一起好。”

在糖厂时,褚时健发现一片荒地可以利用起来,但是没有路,他就和生产队商量,工厂负责修路,生产队负责组织种甘蔗,这样双方都获利。为了调动当地人种甘蔗的积极性,他还用了一些不一样的方法。当地傣族人酷爱喝酒,而当时酒类属于凭票购买的紧俏物资,他就用糖厂生产的甘蔗烤酒跟傣族村民交换,当地农民受到激励,都很愿意把自己的甘蔗换给糖厂。

褚实健说,想要做一件事,必须让各方利益均衡,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让自己赚钱,适当让利,常常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或许是因为他的这种利他精神,让他收获了许多人的支持。在他保外就医后,很多烟厂邀请他去当顾问,他一概拒绝,以75岁高龄准备创业,这听起来已经是不太靠谱的事儿了,要做的还是他以前完全不懂的“冰糖橙”,这就更不靠谱了,但是当听说他自有资金不足,需要借钱时,许多朋友二话不说,主动借给他钱,当时这些人的想法是,“赚了最好,赚不到就不要了”,就这样褚时健很快凑够了启动资金。

褚橙刚刚结果的前三年,口感和产量都不如人意,也是这许多曾经的朋友和生意伙伴,主动把橙子买下作为员工福利,帮他解决销售问题。“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得道多助是褚时健创业成功最大的保证。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说:“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意思就是说,人心都是趋利的,当有了有利益的时候,往往大家都盯着,如果有人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就会招来怨恨,带来后患,结果就是“独利则败”。所以一个人面对利益要懂得权衡取舍,拿自己该得的,甚至有时候为了避免后患,还要舍弃一部分自己应得的利益。

曾国藩为了抵抗太平军,在家乡组织团练,招募勇士,他认为自己是高举着道义的大旗,再加上他为人方正,最看不上私下的利益交换,只是一味地练兵、行军、打仗,很少有封赏,所以他虽然聚集了很多民兵,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他却发现自己部下很多能打仗的人都投奔到了胡林翼的部队去了,于是就问幕僚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这些人都是我招募训练的,怎么现在都跑到胡林翼那里去了?)

赵烈文回答说:“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人都有私心,在你这里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不走还等什么?)曾国藩又问:“那该怎么办呢?”赵烈文回答:“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众人的私心来做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公义!)

曾国藩听了,连连点头,从那以后,他开始重视对有功部下的奖赏和举荐,特别是在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他利用一切机会保荐有能力的幕僚当官,他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结果就是众多能人异士纷纷投效到曾国藩的门下,为最终平定太平军奠定了基础。

四、孜孜不倦地品质追求

褚时健强调做事就要做好,做到极致,这也是他管理哲学的一部分。

1980年,玉溪卷烟厂的产量已经突破了30万箱,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但是褚时健并没有沉浸在取得的成就中,而是走访考察国内其它规模大、产品和质量更高的卷烟厂,他发现这几个厂都有一台先进的进口香烟卷接机,而玉溪卷烟厂用的还是25年前的老设备,这种设备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发达国家淘汰了。

当时比较新型的英国莫林公司的MK9–5香烟卷接机每分钟能卷接出5000支香烟,足足是玉溪厂的4倍!而且因为工艺精良,卷接出的烟烟丝紧致,外形和吸味都很好。仅仅从外观上看,这台进口设备卷接出来的香烟就比当时玉溪厂出的烟要高出几个档次,但是这台机器价格高达291万,对烟厂来说是一个天价了。

但是褚时健并没有放弃这个提高产品品质的机会,最终说服了云南省轻工业厅和工厂的领导班子,用贷款方式引进了这台机器。后来证明,这台机器对推动烟厂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后来种植褚橙,尽管销量已经足够好,产品品鉴会上客人都夸赞橙子好吃,褚时健也没有停止对橙子口感的提升,他对作业长们说,水果太甜,就吃不了几个,也不能太清淡,不然没有吃的念头,并给2006年定了个任务,集中精力解决果子的口感问题。

事情上心后,他寝食难安,好几个晚上凌晨三四点就醒了过来,起来看书,研究柑橘类种植科学方面的书,最终将问题的关键点定在了肥料结构调整上。通过不断和农户、专家开会研究,设立试验区用不同肥料配比实验,记录比较分析等,他认为是磷钾肥太少了的原因,后来果然见效,橙子口感大大提升,科学的肥料配比,精确到毫米的控稍剪枝,严格的间伐,最终造就了褚橙24:1的黄金酸甜比。

褚橙的成功,虽然与褚时健个人的人生传奇、新颖的网络营销手段密不可分,但是没有橙子优秀品质的支持,实打实的产品口感体验,褚橙也不可能赢得市场持久的追捧。

总结

褚时健的人生虽然起伏跌宕,但是在不同的岗位总能大放异彩,这来源于他的企业家精神,能够秉持工匠精神把握行业规律,亲自钻研技术、提高技术,做一个懂技术的管理者,除了发展自己的事业,还能够秉持利他精神,做到利益共享,同时不断打磨产品,提升产品的品质。这种踏实做事、肯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今的创业者学习。他是名符其实的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图片发自App



《褚时健传》金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在谷底反弹的高度。

我们都渴望像褚时健一样成功,但成功并不容易。

点击“分享”按钮,把褚时健的经营管理智慧送给需要的朋友,使他能实现高效的企业管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褚时健传 老兵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