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设计: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架构模式, 几乎每个软件系统都需要通过层来隔离不同的关注点,以此应对不同的需要变化,使得这种变化可以独立进行,此外,分层架构模式还可以用于隔离业务复杂度和技术复杂度。

Robert Martin认为单一职责原则就是”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换句话,就是如果有两个引起类变化的原因,就需要分离。单一职责原则可以理解为架构原则, 这里我们考虑的不是类,而且层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将业务和基础设施进行分开的原因。

分层架构演进

分层架构-图1.png

左边为传统的经典三层架构,在此基础上,领域驱动里面提出了四层架构,由原来的业务层分为应用层领域层

  • “新增的应用层”主要负责:协调对领域对象的操作,分配工作,与其它系统的应用层进行交互的必要渠道, 本身不包括业务逻辑, 是非常薄的一层, 与业务用例一一对应
  • 领域层: 负责表达业务概念,业务状态信息以及业务规则。
  • 基础设施层: 向其他层提供通用的技术能力, 为应用层传递消息,为领域层提供持久化机制,为用户界面层绘制屏幕组件等。

分层依赖关系

分层架构图2.png

一般的分层架构都是,上层依赖下层,从上自下的依赖关系, 但是DDD中,我们推荐应该依赖抽象,而不是具体的实现,所以领域层不会直接依赖基础设施层,而是依赖与接口,比如这里的资源库就是接口,然后基础设施层,也依赖于资源库,并通过依赖注入或者控制反转的方式,提供具体的底层实现; 这样很好的做的了技术复杂度和业务复杂度的隔离。即使底层技术实现细节的变更,也不会影响到领域层。

A. 高层次的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次的模块,它们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B. 抽象不应该依赖于具体实现细节,具体实现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 Robert C. Martin

根据面向对象设计里面的依赖倒置原则,我们可以把它用于架构设计的参考原则,其实就是面向接口的设计原则,就像构建房屋一样,我们需要稳定的地基,那么在编程的世界,抽象和接口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我们的分层架构,可以不像传统的三层架构那样,从上到下的进行依赖。

分层架构类比

image.png

洋葱架构,六边形架构,整洁架构,都是分层架构,他们只是更好的表达出了,领域逻辑处于系统架构核心的位置。

比如,出名的六边形架构,它通过内外两个六边形,进行技术复杂度和业务复杂度的隔离,这里的分层,只是名字不同,和我们上面提高的分层架构能一一对应上,比如领域模型对应领域层,应用程序对应应用层,端口和适配器对应基础设施层。

同理,整洁架构里面的enties对应领域层,Use cases对应应用层,controllers,gateways和presenters对应我们的基础设施层。

总体来说,他们更好的表达了领域逻辑的核心地位。

分层架构代码模型

代码模型属于软件架构的一部分,通过它展现了模块的划分,我们的分层更多的是逻辑上的水平分层,体现在代码上面,主要是通过包或者模块。

image

各个层的职责和关系如下:

  1. Domain层内要有Repository负责存取对象、Factory负责创建对象、Domain service负责做领域层大的业务
  2. Repository接口要在Domain层
  3. Repository的实现要在Domain层外
  4. 实现依赖Domain层,Domain层不依赖实现
  5. Application层(包括resource目录和facade目录)在Domain层外,不能有业务逻辑,只负责调度不同聚合的Domain service。Application service 可以依赖domain层的一切对象,但是domain层一切对象都不依赖外部对象
  6. 不同聚合的Domain不在一个包里,彼此的访问通过Application service转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领域驱动设计:分层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