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和傻,练习和自然生成

我有一个整体印象:“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就是不好,而她不是那样的孩子”。

这个印象来自一个记忆片段:办公室,一位老师评价她的同学,那孩子挺爱学习的,也经常找老师问题目,就是成绩上不去。说完,老师笑了,还摇了摇头。

(我感觉那是嘲讽的笑,也可能是无奈的笑,但这两个形容词都没有精准描述我对那个笑容的感受。)

而她知道,她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是她并不努力。她为她的同学感到..。(我没有可描述的词汇和隐喻,即省略。)

为什么她不努力,数学成绩还是很好呢?

我觉得她只是喜欢数学,所以没有努力的感觉。这是她初中的故事。我还有另外一个记忆片段,可以说明她的这种喜欢:有一天早晨,她起的很早,她和小伙伴们约了上学路上去公园的假山玩,假山顶上,同学喊着她的名字,快上来啊,而她正在做数学作业。那是一道前晚没有解出的题目,原本她是要在早自习去问老师的,但是她在假山下面做出来了。后来,全班只有她一个人做出了那道题,她很开心。

这个记忆构成她对自我的一个信念:她是“聪明”的,不是很努力却无法进步的“傻”孩子。(这个聪明和傻,不是什么好或不好的评价,只是描述一种现象,所以我加了引号。)

最近,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很努力却很难进步的傻孩子,很木楞的面对一些东西,面对这种木楞,自己和他人都很无奈。便让我想起了她的生活片段,因为有些矛盾,毕竟她就是我。

现在的我比较强调练习。当你喜欢一个东西,觉得它好,你可能需要保护它、刻意接触它,并加以练习,直到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我们学习的“新”概念:批判性思维、提问的能力等,是不是要刻意练习呢?我认为这是一个战胜旧有习惯、培养新习惯的过程。

一位朋友指出了问题:为什么总强调练习呢?喜欢就会自然而然去接触它?我认识一些朋友,就是很自然的学习一些东西,而且学的很好。

我觉得这位自然的学习者,是放松的。放松才能使你看见更多东西,而自己的紧张感,需要不知道什么策略,才能放下。

同时,我觉得上述刻意练习没有问题。但是隐约感到,自然、内在驱动的学习,是一种更理想的学习。

这其中确切的差异是什么呢?


还有个可能性是归因错误,现在的木楞与过去的“努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聪明和傻,练习和自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