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头号书迷


在阅读斯蒂芬金的《头号书迷》时,我一方面被小说的惊悚氛围所笼罩,另一方面又啧啧称奇,惊叹于作者对恐怖小说创作的文字驾驭力。时不时有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冒出:本人如果拥有斯蒂芬金十分之一的功力该多好。要不断地努力啊。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近乎一半文本都是心理活动描写,由此形成的主角的“声音”无时无刻地在我脑中回荡。这种“回荡”是揪心的,就像是走在阴森恐怖的走廊上,仿佛那个沦为阶下囚的主角就是自己。以下,严重剧透。

一位知名男作家,名字叫保罗,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开车回家,坑洼地中不慎翻车,奄奄一息的时候,正巧被附近一位神秘女子所救。

这位神秘女子名叫安妮,她意外地发现,对方竟是自己仰慕的大作家,那兴奋劲就别提了。她没有报警,没有选择送作家保罗去医院,而是把他留在自己住宅里细心照料。她有护士特技,家里储备了许多药物。保罗苏醒后非常感激,与之攀谈,气氛十分融洽。

起初一段养伤的日子,腿部瘫痪的保罗时不时会被阵阵袭来的疼痛所折磨,安妮会定期给其发放可卡因镇痛,但是安妮也有自己要求,她希望保罗能把他畅销小说中已经写死的女主角苦儿重新写活。保罗当然不同意,但是疼痛实在难忍,最后只好就范,他开始着手写《苦儿还魂记》。写完一段故事情节后,安妮就兴奋的开始拿起稿纸阅读,畅想在小说构筑的世界中。

渐渐地,安妮所有的乐趣都集中在这本小说上,她不但会读,还会对保罗提出自己的想法。哪里情节不对自己胃口,她就会质问对方,觉得不该这样那样处理情节。保罗可是大作家,有自己品味的,便向她解释,却引来对方更加歇斯底里地怒怼,保罗看到这样的变化惊呆了。他终于发现安妮其实是一个精神有严重问题,喜怒无常的女人。每次,安妮在拿到小说新篇章后才会给保罗发放药片。他们原先的读者仰慕作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别说对等了,安妮实质上已经囚禁了保罗。保罗要活命必须得在打印机前卖力干活——写小说。

这样下去肯定是毫无出路,一次,当安妮开车外出购物时,保罗打算逃离已经像是监狱的住宅,却没想到,安妮把所有的门都反锁,并且电话线也全部切断。够狠,保罗竭尽所能也没办法逃出去。安妮回家后,发现保罗试图逃跑的蛛丝马迹,火气显得非常大,于是愤怒地砍断了对方一条腿。这一幕鲜血淋漓,我被震到,保罗该怎么办,这女人就是个疯子啊。

保罗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人路过荒凉住宅,这样,他就有机会报警了。

还真有那么一次,机会来了。一名年轻警察正巧路过,巡逻执勤。保罗终于看到获救的希望,就在他隔着窗子和警察解释的时候,凶残的安妮拿起锄头冷不丁地在警察背后痛下杀手。这警察到底年轻,没经验啊。她从容不迫地把警察尸体掩埋后,告诫保罗必须老老实实地写小说,要不然有他好看。安妮杀人经验其实非常丰富,她曾经在医院做过产护士,亲手杀死过不少婴儿。

安妮对保罗实施严控,现在,什么获救希望都没有了。于是,我们的主角,作家保罗想通了,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还没写完的小说,他会用小说把眼前彪悍疯狂的头号书迷安妮干掉,他开始实施计划……

最后,一场大决战即将爆发。

这部小说才用了“书中书”的架构,存在两个故事。主要故事线如上所述,另一个故事是小说中的作家保罗写给安妮的一篇《苦儿还魂记》,也分章节,与主线剧情同时推进,有时还会与主线呼应,没有主线那么恐怖,穿插些写作方面的讨论,让屏气的读者稍微舒缓下,也能了解到斯蒂芬金对于写作方面的一些看法。

主线第一人称写的非常有代入感,作家的写作技法尤其是心理描写神乎其技,我们知道,小说用文字堆砌,文字是用眼睛看到接收到的,但是同时,表象的文字变成我们理解的代码后,它会形成声音流进大脑。我曾经阅读过斯蒂芬金好几部小说,发现他把控这种“声音”的能力非常强悍,对叙述者的心理面深层开挖,多重的“声音”纷至沓来,令读者感受到的不单单是场景的画面,更是心理世界的画面感。就悬疑惊悚小说而论,这方面能力我觉得若有个排名,斯蒂芬金几乎是首位的。

除了以上两个故事,作家还安排穿插不少保罗在现实中的想象。在想象中,有人来救他;在想象中,他被农妇折磨。这样,作家的被困现实与他的想象重叠在一起,使读者觉得更加惊悚。

由衷地感叹这部经典恐怖小说,陪着我度过了一天一夜的美好时光,阅读体验棒极了。许多细节我肯定是没写到,有时间诸君请自行阅读哦,即便你已经了解部分剧情,阅读时听“声音”的感受我相信仍然是十分震撼的。还好,故事结尾我没透,我秉持的想法,做事不能太绝,得留有余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头号书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