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如何突围?

人之为人,穷的核心内因究竟在哪里?出生背景?思维方式?还是别的什么?

今年是扶贫验收之年,扶贫的难题真正解决了吗?为何扶贫工作这般难推进呢?

《穷人的本质》一书提及,扶贫之所以难,就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反馈机制,所以更需要去仔细考察穷人的真实需求。

比如说,你开一家面馆,卖牛肉面,10元一碗。如果顾客吃过一次之后就不来了,那你肯定知道这个产品顾客不满意,你要么提高质量,要么降低价格,要么双管齐下。你的改进有没有效果,市场也会给你一个明确的反馈。

而如果你是做慈善,牛肉面白送,顾客肯定要。下次你再白送,还是有人会要。至于你的牛肉面到底好不好吃,顾客到底更喜欢牛肉面还是鸡汤面,你永远也不知道。

认知并不等于行动,扶贫工作不但需要告诉穷人,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而且必须设计激励机制,去帮助穷人改变行为模式。

就好比,国家大力推进扶贫工作,政策倾斜、配套扶持力度都非常大。老百姓也都知道要脱贫,先转变思维理念,再参与后续脱贫行动。

结果呢?少数人积极转变思维,开始行动,借助国家的这个“线和面”,顺势而为,脱贫致富。而大多数人呢?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最后的扶贫结果依然是动态负循环。

此外,帮助大多数穷人脱贫的最好方式,不是借钱给他们做生意,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好工作。

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会带给大多数人更多的保障和安全意识。时间长了,也更容易将这种思维的转变和行动的付出,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保障可持续的脱贫致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穷人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