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之混响

音乐作品(乐谱层面)、乐器演奏(包括演唱)和录音混音可以称之为是音乐的一、二、三度创作。随着我们对声音呈现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产生好音乐。

最近想推荐给朋友一本混音基础的书,搜寻了许久,找到这本《灵活的混音——针对多轨混音的专业音频技巧》(Mix Smart - Pro Audio Tips For Your Multitrack Mix)。我自己从头到尾读下来,觉得把它作为第一本科普混音相关概念的书籍,整体还不错。

即便如此,指望仅仅读上几本这样的书,就能学会混音,是绝不可能的。书籍的作用主要是理清基本概念层面的知识类内容,顶多夹杂了一些作者本人的心得和技巧。结合明确的基础概念,自己上手边做边学才是正解。

刚开始学混音,我认为也不用把摊子铺得过大。先从单件乐器的后期制作开始,找一款经典的混响器插件,把它用明白。因为混响的效果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概念,也几乎是众多效果器里最容易上手、又都听得到差别的东西。

下面主要梳理一下学习混响器的使用时必然会涉及的两个概念:混响时间RT60和预延时Pre-Delay。

混响时间RT60是指室内声源达到稳定状态后,声源停止发声后,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其百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等效于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混响时间决定了空间大小。

那么,如果我们在一些速度较快的作品中,希望呈现大空间的效果,又要防止声音过于浑浊,就可以通过调节干湿比(即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比例),即混响时间长但混响声相对于直达声占比小的方法,来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除此以外,另一个在使用混响器时经常被忽略却非常非常重要的参数是预延时Pre-Delay。它是指声源发出声音后,听到第一声回音所需的延迟时间。

如上图,一个人站在一个20x20m的房间正中抱着一只猫(为了简化模型在此只考虑侧墙反射,忽略天花板和地面)。如果此时猫叫了一声,因为猫在怀里,所以人瞬间就可以听到的直达声。而猫叫的第一声回音要经过10m打到墙上,再经过10m反射回来,才能被人耳听到。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所以人听到第一声回音的时间大约为0.59s,即Pre-Delay为59ms。

那么,当人的位置不变,而猫位于墙边的情况呢?

上图中的红线和蓝线分别代表猫叫的直达声和第一声回声传到人耳所经过的路径,由于二者的时间差几乎为零,此时的Pre-Delay为0ms。

不难发现,Pre-Delay决定了声源距离听音者的距离。Pre-Delay越长,声源距离听音者越近(远离墙),所以听到的声音开头越清晰;反之Pre-Delay越短,声源距离听音者越远(靠近墙),所以听到的声音开头越模糊。

而我们观察一下自己手边的混响器就会发现,对于大多混响器的默认设置,预延时Pre-Delay的默认值都是小于10ms的。不妨尝试着将它调到30-50ms左右,听听音头的清晰度是否会有明显的改善。

其实混响器的使用并没有对错之分,甚至连好与坏也是很主观的事情。那么只要我们清楚这些声音现象背后的逻辑,调节出自己心目中想要的声音,就足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音之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