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生家庭

1、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2、比如,我会每个月找出自己不再喜欢的衣物,送给一些需要的网友。这些二手衣物在别人那里成了他们继续可以喜欢的东西,我称之为“川叔的福袋”。至今我已经连续16个月都在这样做。我希望自己逐渐学会不持有或者是少持有、不囤积。

我开始学习整理,并且阅读一些关于服装搭配的书,尝试不同的穿衣风格,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并且固定下来。

我设定365天不买衣服,定期把自己的服装搭配拍照上传,做成相册,至今已经完成了180多天。我想看看如

果要维持基本的生活,我到底需要多少件衣服。

我开始关注父母的健康问题,定期带他们做体检,每个月给他们存入医疗保障金。

我也开始希望解决自己内心里的恐慌,希望获得平和的心态,甚至还为此去了七八次基督教会,想看看宗教信仰是否可以帮助到自己。

我开始思考自己拥有什么,哪些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圈定这些之后,会更重点地去关注。

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我尝试让自己习惯失去。渐渐地,我领悟到失去带来的不是缺乏,而是精力更加集中。

2、“朋友”这个词其实挺奇怪的,有些人只能陪伴我们一段时间,陪我们走一小段的路。那些能做一辈子的朋友到底长什么样?见面之后是聊陈年旧事,还是说最近的改变?是彼此相互促进,还是只有习惯性的陪伴?

3、我差不多是在年薪50万左右的时候,可以坦然面对职场高管的薪资调整,也就是我们说的浮动薪资。我们公司把高管的年薪按照不同的比例,分成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以及奖金包等不同部分。这几年许多地产公司采用了三七开或者四六开的形式,一来是把核心高管层的个人收入和企业的赢利情况挂钩,二来我猜想应该也是为了预防高管辞职。

毕竟,如果你离职的话,你可能要考虑的不只是一个月的工资,还有年薪的20%可能会泡汤。

这件事让我学会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待自己的薪水浮动,包括我会对比每个季度的绩效分数,我会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每月的经营快报和公司目前的产业结构。

甚至出去面试的时候,我不仅关注薪资数字,还关注企业目前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板块划分体系。

公司面临什么样的状况,决定了公司乐意花多大的代价来请你,从而决定了你的起步工资范围。部门的板块划分决定了你未来的汇报对象以及职级范围,你的直属领导的思维决定了你在试用期的表现。

3、比如使用“我做了”“我发现”“我希望”三个小标题为框架,分别对应“今天我做了什么事情”“我发现了什么盲点”“我希望做出怎样的改进”。每天自省和改变一点点,一年下来就会大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