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拔河

唐朝有许多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除了打马球,还有拔河。

拔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

相比打马球,拔河就真是草根运动了,省钱又省地方,只要有场地,有一根结实的绳子即可,所以普及面更广。拔河在之前是军队中的一中训练方式,由于唐朝皇帝的提倡,开始盛行于民间。

关于拔河,史料中也有许多记载。如《新唐书》记载唐中宗李显经常在每年二月组织宫女、大臣拔河,宰相、驸马等都要参加,有些老臣因为太卖力趴在绳子上都起不来了。一次拔河,东边七名宰相二驸马,西边三名宰相五将军。西边提出抗议,中宗不允,于是西边输了。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因为年老,还摔了跟头,久久爬不起来,致使中宗大笑。

有时拔河还作为一种宣扬国威的方式出现,比如唐玄宗时为了震慑来使的胡人,组织了一次1000人的拔河,场面地动山摇,胡人立马被震住了。

《封氏闻见记》载:“玄宗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进士河东薛胜为《拔河赋》,其词甚美,时人兢传之”。玄宗召集千余壮士,分两队,在长达四五十丈的大麻绳两头分系几百条小绳索,竞赛时,让两拨人各自拉住小绳在胸前挽成圈,以便于发力。长绳正中“立大旗为界”,一声令下,河界两边选手紧挽绳索,“使相牵引”,围观者“震鼓叫噪,为之鼓劲”,最终“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在比赛的过程中,除了上万观望者的喧呼声,还有乐队来击鼓壮声势,其景其况不令人震骇才怪。

千馀人拔河,得多长多粗一根绳子。武将击鼓,文官裁判,两边壮士使尽全力,相持不下,场上尘土飞扬,官员们看得忘记了桌上的美食,将士们欢声雷动,观战的匈奴使节吓得一再下拜,曰:“君雄若此,吾国其亡。”

这是一场壮国威的拔河,只有盛唐才有此景象,真“信大国之壮观”,薛胜也坦言:“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

由此可见,唐玄宗组织拔河比赛意不过在于向诸国使节炫耀本国军队的强大,向百姓显示王朝的强盛而已。

可惜,将匈奴吓傻的士兵没有阻挡住安禄山的铁骑,玄宗逃难途中,太子在灵武登基,是为肃宗。《太平广记》载,安史之乱后,宰相李泌推荐了很多人,都被肃宗任用,唯薛胜不行,李泌将《拔河赋》献于肃宗,裡面有一句“天子启玉齿以璀璨,散金钱而荧煌”的奉承话,肃宗道:“天子者君父,而以天子玉齿对金钱荧煌乎?”终不用。

可惜了薛胜。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家一起来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