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了练习语言表达,最近会尝试在社交平台上面会跟一些陌生人用各种身份和语言聊天。我常常会收到这样的聊天邀约:
“诚信约炮。进入你的身体,不进入你的生活。”
“污不污?来一个?(配黃色圖片)”
“你会文爱吗?”
“Do you want to make love?”
……
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毕竟这种东西我一点儿也不了解。后来我在某心理公众号平台上面了解到最近国内外出了许多像骗炮啊,用PUA(Pick Up Artist, 『搭訕藝術家』,俗称『把妹達人』 )骗财骗色啊,偏执型分手等诸多危险内容。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爱情和婚姻是一个很危险,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当我选择去拒绝他们的时候,他们反而感到很奇怪:
“你们文化人怎么这么复杂,要求怎么这么多?”
“你的脑回路真大,你怎么会这样想我!”
“本来就是想解决一下肉体愿望,为什么你要想这么多呢?”
“你不同意,难道你不是处女?真下贱,你们全家都下贱!”
“其实我就是感到孤独,想找人聊聊天,你这样都不能,嗯……包容一下吗?”
……
我其实并不是没有提前预料到这样的情况。之前在一本写当代社会的感情乱象的一本书上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描述:
『當我走進一家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我不由得想起了感情中的交易和利益關係;當我走進酒吧,男人們的第一直覺就是用姿色審美選個女人,然後把人帶去上床,一夜過後各奔東西,互不幹涉內政。』
每当我读到这些部分的时候,我总是会感到很惊讶,不得不感叹社会中大多数人对待爱情,友情和婚姻都是抱有一定甚至绝大部分的功利心的。也许爱情的结局是婚姻,但婚姻的达成不一定都是因为爱情。除了自身的一些性格因素,绝大部分可能还是和原生家庭的经历,还有自身的一些情感经历有关系吧。有些人可能他会忘记烦恼,继续前进;有一些人则只会退避三舍,对情爱风月之事避而不谈,敬而远之。
其实我的境况比大家好不了多少,在我初中、高中、大学这三个人生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我是被迫必须要和我的家人分离去过集体生活的,而且我在中小学阶段也不能够去参与体验那些和男女交往之事息息相关的一些活动,毕竟我也没有这样的资源,学校也不允许这样的『交往過密』行为产生。但我是一个善于探索和学习的人。我曾经在心理学方面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虽然我也遇到过一些教爱情谈话技巧的『大師』们,但我的主要知识还是源于最正宗的心理学书籍。除此之外,我也搜集了一些其他人对爱情、友情和婚姻的看法,同时我也自己去游戏当中深入的模拟了一下以我的真实人格真正从友情到爱情的自然过渡是什么样子的。今天的分享,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我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
Part One 愛情的本質
一、只要是感情,就離不開信任、體諒和理解。
即使是最坚固的复合型感情也需要保鲜,需要一些事情来对抗感官的麻木,激情的消退以及彼此的误解。就算是友情也需要互惠互利、互敬互信、争取双赢。而进入婚姻的人们则更需要责任和担当,包容和理解。我记得有一段对于婚姻的论述非常妙,他说婚姻其实是朋友,情人,妻子或丈夫三种角色的结合。到我们渐渐体会到生活幸福的美好之后我们会渐渐意识到,这种信任、体谅和理解已经慢慢融入到我们的行为当中了。
二、爱情不是靠一套题(甚至一道题)或者一种理论就能判断和预测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和身边人经年累月的暗示才能造就出来的。
有人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说,为什么黛玉和宝玉两个人最后能够从友情变成爱情的?
其实宝玉最开始的时候,他是经历过一次性启蒙,也有过自己喜爱的对象的。林黛玉并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个真正喜欢的女人。那是因为从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之后,身边的所有家人看到他们就说,哎哟,这个两个人一定是登对的,这两个以后肯定准了。加上宝玉的前任去世以后,在宝玉看的《西厢记》还有黛玉看的《牡丹亭》当中,他们都找到了彼此,这些有关爱情的一些书籍戏剧,让他们瞬间情思牵动,并且对对方情根深种。再加上他们的事情被爆出来之后,为人常所不容。他们被这种家族和社会的不容而强烈的驱使着,加深了他们的革命友谊。只是最后宝玉没有办法跟上黛玉的节奏,呛不过贾乃春,姑娘最后只能嫁作他人妇。
如果说仅靠一道题或者一套题就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并且由此推断出自己的命运的会比较武断,但是总可以通过一些自己对他人某些事件的反应来了解自身,从而加深自己对于自己爱情观念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万不可以加在别人的身上,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
三、你要明白愛的三大要素
19岁那年我在广州学习色彩形象设计的时候,一次分享会上有一位时年35岁的姐姐,分享了一个愛情心理學理论,赢得了全场喝彩。
这就是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Robert.J. Stenberg(罗伯特· J ·斯多伯格)提出的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爱情三维量表。 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承诺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Sternberg)。 社会心理学家有个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亲密指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个理论是持怀疑态度的。爱情其实在很多时候也会有利益的成分在其中,如对对方能力的看重,对于对方钱途和未来的预测……但越到后来我越发现,其实对于像我这样具有精神需求的人来说,可能更重要的是大脑的恋爱,而不是身体单纯的欲望满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女人最强大的性器官不是上帝给予的,而是她们的脑子。所以,喜欢是留恋,深爱才是尊重。给予一个女人知识感性上的尊重比给予她身体的尊重更加重要。
在面对各种爱情的残酷真相之后,女性作家李银河也曾这样说道:“世上没有错误的恋爱对象,没有错误的爱。真爱难得,激情之爱发生的概率都不高,如若拥有,将是世间最好的事情之一。爱情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是婚姻、家庭、伴侣关系,没有固定的性质,它完全可以独立于现实中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存在。我们其实更加需要爱与美的呼唤。在生活中,尽量躲开虚名浮利和虚情假意,要实实在在的快乐和真真切切的痛苦。除了早年的艰辛困苦和偶尔的枯燥乏味,我愿意就过像现在这样的生活:完全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独立支撑,清澈开悟,一无烦恼,终日享受美与爱。”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我不是不能付出性和爱,而是:
1.我对这种简单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没有什么兴趣。我认为,异性相吸的双方关于性的交流实际上是一种身体和灵魂合一的一种交谈。如果我不了解你的灵魂,那么我又怎么敢把我的身体交给一个我连灵魂都不认识的人?
2.如果我想要,那么我也希望能将我的第一次作为最庄严的承诺,献给我真正所爱的以及也非常的爱我,尊重我的大脑、身体和我所深爱的人事物的那個人。这和处女与非处女与否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当然我也非常尊重那些不是处女,但是仍然活得自由肆意,爱自己也爱他人的女子们。
四、你必須知道愛情的重要性質:
排他性
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我特别的去找了一下大学的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将我一直以来困在内心的问题告诉了她。
我首先阐述了我遇到的问题。告知了她一直以来在我的朋友圈当中对我的一些误会,然后我问她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最重要的那个门槛究竟是什么?
老师非常认真的思考了我的问题,可能她也不是特别在行吧,但是她就说了三个字,就是『排他性』。
她这样反问我:
『你自己反思一下,對於你曾經覺得留戀的那個人來說,是不是有了他,你的眼睛裡面就再也沒有別人?是不是有了他,你的所思所想所为全是为他?如果他有了别人,你是否会没来由觉得浑身不爽、没劲、难受,甚至纠结?你是否会觉得如果没有他你就活不下去了,你真的离不开那个人?』
其实网上有很多言论在探究,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或者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时,他们的行为上面会露出怎样的蛛丝马迹?一个人可以说谎,但是他的肢体语言永远是最诚实的。
基于此,我真的很想反问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人:既然你们对于你们的感情都没有什么任何的要求,只希望我来无条件满足你们的欲望,而且还对双方付出搞双标,那你又怎能奢求我能够给你提供一切你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