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来源于一副传世名画,经典的再续辉煌!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伟大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少女白皙明亮的肌肤,衬着那微张粉嫩的双唇,修长直挺却并不夸张的鼻梁之上,那双水嫩含情的双眼,深咖啡色的外套,蓝黄色的头巾,还有那颗在画面当中闪着银灰光泽,象征着纯洁的“珍珠耳环”,气质超凡出众。
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看时代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时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采用了全黑的背景,十分烘托少女外形轮廓,似乎他是黑夜里的明灯,微微的光彩不夺目,不耀眼,十分温和,在画面之中构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这是呈现在世人眼前的传世名画,我了解的是她背后的遐想,当然只是作者的一个的美好构想。
电影的开头,交代了少女家庭的落魄, 所以才不得不去给别人家做女仆,临走时父亲给了她一个瓷砖,上面亲自做了画,这个细节反应的不错,所以少女打小就培养了这方面的天赋,也为后来她与画家的知音难觅留下了伏笔。
画家和妻子以及岳母生活在一起,家里还生了好多个孩子,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全指望画家的画能卖个好价钱。
女仆到了画家的家里,是睡在一个地窖里面,你可以很清晰听到楼上走动的脚步声,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心里充满着恐惧。
她主动给夫人问早,得到的却是“没有对你说话的时候,不要开口”的斥责,就连主人家的小孩子也欺负她,看不起她。
熊孩子把她洗好的衣服上面抹上了脏泥巴,当时女仆一巴掌就打了上去,我心里惊呼:酷毙了。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孩子,明着干不过你,那我就来暗的,小屁孩把她的衣服扔在地上,把父亲临走时给她的瓷砖画摔碎,甚至还偷了母亲玳瑁梳子,污蔑是女仆偷的。
小破孩还说女仆整天鬼鬼祟祟的不干活,只会待在阁楼上偷懒,女主人也觉得她只会惹麻烦,小破孩冷漠的笑了。
画家没有听她解释,简单粗暴的把家里乱翻一通,果然在熊孩子的被子里找到了,栽赃嫁祸都不会,真实够蠢的。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离不开执着和专注的。
画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艺术,他可以和妻子闹矛盾,可以当众翻孩子的东西,只因为他觉得女仆是懂他内心的艺术,这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女仆知道窗户不能随意清洗,会改变光线。
画家问女仆:看看那些云,是什么颜色。女仆答:白色吧,不,不是白色的,黄色,蓝色和灰色,云里面有各种颜色。
画家笑了,女仆懂了。
自此女仆就从地下室搬到了阁楼,睡醒了就开始配颜料。
女仆的天赋异禀,她观察到画中的裙子反蓝色的光,擅自把凳子移开,改变了画的构造,把看上去被困住的画中人解放出来了。
朝夕相处中,女仆会不会和画家产生情愫呢?
有个卖猪肉的猪二代一直在追求女仆,他们都到了接吻的地步了,可是听说了画家要给她和大师作画,他疯了,颠了。
他嘶吼着:“你只是个仆人,你能怎么办,记住你自己是谁,别陷入他的世界。”他不相信女仆对爱情的忠贞。
女仆也愤怒了:“虽然我只是仆人,但是我绝不会像大师屈服的。”
大师何许人也?一个有点钱的老流氓。
光天化日之下,老流氓欺负侮辱女仆,还不让她声张,可以让她失去饭碗来要挟。女仆自然是极力的反抗,好在这个时候,女主人叫他去做事,才得以解救。
真的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女仆明明是一个善良的人,却处处被别人给针对。
为了生存一个母亲,不得不欺骗女儿。
老妇人为了得到大师是支持,不拖延时间,只能隐瞒女儿,帮助画家完成画作。
得知真想后,夫人反而更像是那个小三,歇斯底里的质问画家:“你为什么宁愿画这个佣人,都不画我?你为什么那我的耳环,给她戴上?”
因为你不懂。
人性的复杂,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夫人是,老妇人是,画家自己也不例外。
不过我更想把画家的这种自私,解读为专注、认真。
画家为了艺术,为了让画的构图看起来平衡,让女仆硬生生的扎了耳洞,我看见画面里眼泪夺眶而出,顺着脸颊,好在只是一只耳朵,隔着屏幕,我都感觉到疼。后来我问一个异性朋友,她说其实也没有那么疼,可以忍受的,好叭,是我小题大做了。
一幅画的背后,一个无名女孩的牺牲。
一幅画的呈现,一个伟大画家的用心。
人人都想要成为梵高,但是他们都没有勇气去割耳朵。
电影的最后,那对珍珠耳环用头上的蓝色头巾包裹着又转交到了女仆的手上,或许是女主人因为愧疚,对她的补偿,或许还是觉得只有她才配的上那对珍珠耳环。
——文/紫青 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