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的《家》看到觉慧叛逆的背后却是懦弱

巴金的《家》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没落的大家族里,三个兄弟反抗传统旧家庭的新青年形象,过去我们读巴金的这本《家》之后,对其进行解读,大多数解读出的就是关于那些觉新的懦弱形象,或觉慧和觉民他们的反叛形象,一个懦弱一个反叛似乎连解读都要用这样二元对立的角度进行,这种审美观的体现,就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来我们所受到的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影响,对于这种过去的公认观点我就不再进行论述,但如果再深入人物的命运中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觉新与觉慧有着一个共同的懦弱本性,这一点是很多过去以阶级思维解读所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巴金的《家》里写的最精彩、最动人、最具有人性魅力的两个爱情悲剧,一个是觉新与梅芬和瑞钰爱情,另一个是觉慧与凤鸣爱情,觉慧通过凤鸣的投湖彻底的产生与家庭决裂的念头,而觉新因为瑞钰的“血光之灾”而彻底的意识到,这种旧家庭带给自己的人生命运,最后毅然的决定帮助觉慧离开自己的家庭。

书中他们的继母曾经对着觉慧说过这样一句话:奇怪,你和你大哥是同一个母亲生的,你们两个人的性情却完全两样。其实如果我们只看最终的结果,一个继续留在家里,一个却离开了家,通过结果就说明两个人的性情不同,显然这并不能让人十分的信服,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觉慧面对凤鸣情感时,其实他也同样的完全表现出了同自己大哥觉新一样的懦弱性格,而最终的离家出走,却是靠自己大哥的妥协和庇护之下才得以顺利的完成。

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理解,我们回到书中去看看这一段内容即可(在第三章),我们看到有这样一段内容,那就是觉慧与凤鸣一起玩耍,耽误了时间,被淑华严厉的斥责时,觉慧很想出来说句话给凤鸣辩解,然而有什么东西在后面拉住他,他本不作声的站在黑暗里,观察这事情,好像跟他完全不相干似的。

作者写下这一段,不管是无意也好,也不管是有心也罢,当时淑华是十四岁,觉慧并不牵扯到辈分和年龄的问题,因此他的沉默恰恰就是表现出与他哥哥一样的那种懦弱,巴金写的那句“什么东西拉住他”我想这就是懦弱和旧的观念,如果我们理解这里,那之后凤鸣的投湖其实也是必然,并不是说觉慧有机会面对的时候,凤鸣的命运就可以得到改变,觉慧仍然会继续保持他的懦弱。也就是说觉新和觉慧他们两人的性格,其实并不像继母说的完全不同,而是大部分相同,只是表现在最终觉新往往选择顺从,而觉慧选择极其有限度的反叛。

反叛从来不是懦弱的对立面,我们应该放弃那种对立思维,以为觉慧选择了离家出走就是与他哥哥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而应该回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那种双重人格特征来理解,就如我之前解读过《白鹿原》和路遥的《人生》那些书一样,很多作品里都有意无意的表现出了我们国人具有的这种双重人格,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对人的一个独特影响,就如我们天天告诉人们要做好人好事,但这无关乎可以改变你从内心真正喜欢做好人好事一个道理。

这种文化特征必然会出现这种双重人格,以此我重新审视觉慧,始终怀疑如果没有他哥哥的妥协,也就没有了觉慧成功的离家出走,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因此我觉得不应该把觉慧有离家出走的行为,就给他扣上一个区别觉新,奋不顾身追求理想的帽子,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这种兄弟之间性情的相通之处,带给我们的另一种理解他们的方式,在读这样现实主义作品的时候,我仍是不建议大家通过简单的反映论来理解故事的深层内涵,有些现象也许连作者都不一定认识到,而需要通过几十年之后的时间变化,剔除我们读者眼中那属于过去的某些意识形态之后,才能看的更为客观一些。

我们在觉新的爱情悲剧里看到了懦弱,在觉慧的爱情悲剧里同样可以看到,甚至看到的信息量还更丰富一些,我们过去都感觉觉慧爱上一个丫鬟,这是一种发自觉慧身上的一种平等意识,然而这种意识其实具有了明显的矛盾特征,这种矛盾特征表现在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但现实却仍然接受这种旧观念和旧传统的生活,在觉慧眼里仍然还是认为他与凤鸣之间的横沟是凤鸣的出身和文化,而非自己的观念。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觉民身上可以进行一个对比,觉民与表妹的爱情可以让觉民冒着与家庭决裂的风险去进行,而这种行为并不会在觉慧身上出现,这表面是觉民表妹琴与凤鸣的身份差距 ,其实是他们并没有通过新思想,彻底的摆脱这种就家庭观念带给自己的约束,身份、地位这些概念还是深深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这就是觉慧反传统又同时受传统影响的一种特有的矛盾现象。

这种矛盾现象在觉新这里最为明显,以至于我们很容易看出他所具有的双重性格特征,他看着新报纸,忍受着旧的生活方式,自己对觉慧他们的肯定,同时也认可自己的长房长孙这样的家庭身份和责任,这种长房长孙的观念背后其实就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旧家庭理想,因此觉新的痛苦是最明显的,这种矛盾特征才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而不仅仅是所谓简单的懦弱与反叛,而是人内心的所具有的双重矛盾。

大家可以看看《白鹿原》里的白孝文,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对他成为反面人物进行一个文化上的分析,而仅仅以为是作者根据情节需要进行的杜撰,其实通过觉新的内心矛盾,就可以进行一个延伸,他和白孝文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就是表面做的那个人并不是自己内心想做的那个人,内心与表面完全处在一个对立面,表面顺从旧家庭观念,内心却是完全的反对。

结束语:巴金的《家》其实是一本意蕴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虽然在后现代时期,在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文学理论框架里,像《家》这样的作品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但它具有的传统文化价值却是无法被替代的。

文:饼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巴金的《家》看到觉慧叛逆的背后却是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