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我们每个人都被空间和时间这两堵大墙死死地压缩在肉身的牢笼中,唯一能够让我们越狱的就是知识。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越来越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禀赋和优势发挥出来。但这个时代唯一限制我们的是什么?是认知。认知差距的本质就是我们能不能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完成思维方式的切换。

      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关注事实,升级认知。世界上的事实远比我们看到的复杂,我们只有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去认知更多的事实,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手。

图片发自App

      1.直播平台为什么这么火?

        传播方式发生了转变。原来的传媒平台和现在的直播平台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点――就是传播方式不一样了。原来的传媒平台只能通过好内容来吸引人,它的传播是滞后的。也就是说,你看完这集电视剧或者这部电影,才会大规模地去告诉你的同伴们好看或者不好看。但直播不是,一旦你觉得某个直播稍有意思,就会直接通过在线社交平台去告诉你周围的人,因此它的热点形成要比通常的传媒平台快的多。

    一件事情哪怕再无聊,只要它形成了一个热点,那么围观热点本身会成为第二层内容。把它认定为此时此刻的热点事件,大家对热点事件的态度就构成了新的价值。

      2.阅读的唯一目的是升级自己的认知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读书的必要性正在消失,因为互联网简直就是一部大的百科全书。一搜即得,什么知识都有,而我们越来越沉浸于用手机去连接互联网来求知。但互联网求知和退回书本中去求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求知领域:在互联网上,我们主要是想了解这个世界有什么新东西,朋友圈里面什么样的文章在刷屏,哪个微信公众号又推出了一篇我没有见过的文章,或者我有一个什么特定的疑问,会去百度上搜一搜,这是往前去求知;但是,一旦回到书本中,往往是往后去求知。在互联网时代仍然热爱阅读的人的优势就是,别人只知道什么是对的,而热爱阅读的人可以往下看,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而且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才变得对的。让热爱读书的人一边品尝知识的果实,一边可以避免知识带来的傲慢。

图片发自App


    3.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

      从本书中了解了经济学的另一个定义:经济学不是研究经济问题,而是研究人的行为。

        用经济学底层思维看相扑运动,任何道德上冠冕堂皇的,包括借助于精神、说教、传统的东西,在现实面前都不堪一击,人性的恶都会一点一点把它拱掉。经济学就是要剥除人类所有表面上的说辞,剥除那些道德的作用。就是绕到背后去看人在激励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到底是怎样的。他们绕过了大家天天放在嘴上的这一层,看到的往往是最后的真相,所以经常显得像一个魔鬼。

      用经济学底层思维看点球。对于罚点球的人来说,存在好多种点球方式,但为什么几乎没有人往中间 踢呢?往左上角或右上角踢,如果踢飞了,可以归结为运气不好。往左边或往右边踢,让守门员给堵住了,也可以说运气不好。唯独往中间 踢,万一这个守门员是个笨蛋,反应慢了半拍,没来得及扑出去,你的球让他扑住了,那么所有的观众,包括评论员都会觉得:你根本就没使劲,是一个没出息的球员。输赢是全队的事,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名誉为代价,去赌一个更高的概率呢?我为什么不显示一下我的球技,选择一个即使输了还有推脱之辞的选项呢?所以,最理性的方案不见得是每个人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最终会选择的方案。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

    无论是社会结构、社会协作,还是我们的人心,都是复杂的。我们根据几百万年进化而来的直觉系统,对这么复杂的现代社会去做判断的时候,当然就是笨人。所谓得聪明人,无非是运用了一些经济学家搞出来的方法,对这种复杂度能够多看两层。任何道德上的东西,也都拦不住人性水滴石穿的一点点拱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我们怎样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完成自己的认知升级,做一个更聪明的人,一个站在高处的人呢?经济学中得到的启发总结成十六个字:承认代价,比较权衡,不问是非,只争高下。

图片发自App


    4.创新,升级认知的工具

    坚持做,持续地做,系统地做,用死磕的匠心精神去做,这本身恰恰就是创新。

    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一个协作和信任背书的网络,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任何选择必有代价,从来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是圆融。圆融不是圆滑,是把各种对立的东西融合在我们的人格中,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才叫圆融。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