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专注力》—重启教育

第5章  是社交与情绪学习与系统教育融合共创的可能。

  丹尼尔和彼得提出“三重专注力,为生命,重启教育”教育,是当今社会重大主题。孩子是祖国未来,即‘少年强,则国强’。

  随着技术的加速进步,特别是生物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似乎越来越不可预测。正如该书序言所说,10年以前,谁也没料到拿着一部手机可以走遍天下,因此,我们也很意料10年、20年以后,青少年将生活在于什么样的世界?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什么?人类拥有的最基本的感知世界的能力是什么?作为父母或工作者,我们怎么教育下一代?把什么理念交给下一代?未来教育的新理念是什么?

  本书具有深远意义的思考,推荐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阅读。 

  一、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改革

  我们当前的学校建设还是源于工业时代的工厂模式。工业时代里,我们的学校远唯一任务是批量训练工厂工人。如今,我们的社会现状与200年前相比早已完全改变。 而我们的学校几乎没有改变。比如学校依旧固定一至六年级,学生一批一批的像生产线上那样升级。比如课程大纲是既定的;老师是“专家”的角色,由老师决定孩子的表现,等等。如今我们正在颠覆性变革发生的关键转折点上,需要结合社会与情绪学习和系统教育的双重透镜,来见证未来教育的创新。二、重新思考孩子认知发展与潜能。几十年的幼儿研究,颠覆了我们对原有的“认知阶梯”的认识,6岁的孩子在面对复杂事务时表现出来的令人惊讶的理解力。

  作者分析一个螺旋上升的阶梯原理。螺旋意味着同时重视综合与分析两个方面,既考虑个别要素又兼顾互联性。螺旋上升则意味着随着时间而展开的发展与成长。学生的真正潜力其实大大超越了目前的主流教育系统所假设的认知阶梯。幼儿在社交与情绪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系统思考能力,还有同理心和成熟的社交觉察力。


  正如彼得·圣吉说:“我们往往低估了儿童的能力。什么问题交给儿童,他们总是会想出很多办法”。也就是说,在教育上,“学生是主体”,“要相信学生”。

目前,我们现在的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陈旧,培养模式相对落后,未能充分认识学生的能力,还没有真正的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我们现在的学生往往是被教育、被学习、被家长盲目的送各种补习班,这些都不是学生所喜欢的。有兴趣才能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最好的方法。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培养孩子内部动机。

  所以,中国的教育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培养的模式,要让孩子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愉快、学习的成就。三、提升教师,推动变革有一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老师被定位于设计师、引导者和决策者,也是课程大纲的内容传递者和执行者,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最容易忽视的往往不是理念,而是行动。“一个项目的主要成功因素在于它是如何被实施的,单靠出色的课程设计远远不够,还需要所有参与参与者其中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理解、身体力行且行之有效的讲授相关的内容。一言以蔽之,这里需要学习文化的改革。

  把社交与情绪学习带入学校时,除了建立教学计划,还要协助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令他们能够身体力行的教授课程所表达的精髓。同时,建立不同层次的领导力生态,让老师融入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与工作社群。

  四、家长积极参与“一向变革越是创新、越是颠覆已知,就业需要家长的参与,这是一条基本的经验。这有两个原因:首先,家长不是担忧变革,而是感到深受鼓舞;其次,孩子不仅仅生活在学校里。所以说,要真正去尊重孩子和他们的世界,老师一定要跨出学校的边界。

  老师要明白你不仅仅的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教育孩子的整个家庭。”孩子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里,而不是一道道独立区块里,他在一个地方学到的东西,会自然而然的用运用到其他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的情景里。我们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许多卓有成就的项目就获得了家长的积极参与。

  “眼下最重要而艰巨的挑战,我们是否具有具体的能力去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困境?身处人类为中心的世代,其挑战就在于如何学习去理解全球视野下人类自身行为系统性后果。这也提醒着我们致力于推进社交与情绪学习和系统教育,我们是要教育出的下一代越来越聪明解背离系统智能?还是要培育他们在自我、他人和系统方面的深层智能?我们这一代需最需要的哪一种智能? 

  孩子是未来,未来可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重专注力》—重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