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迷思 后感

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教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本书的作者朱迪斯·哈里斯告诉我们其实可以忽略不记。在一个家庭长大的双胞胎,他们的成长路线大相径庭,性格就会差别很大。

你是谁?是由和你在一起每天接触最多的五个人决定的。孩子是谁?是由他们的伙伴决定的。成年人可以自己去选择的圈子,父母帮助孩子选择圈子。圈子的高度,决定你的平均水平。孟母三迁就是选择圈子的问题。

近朱者赤,圈子要适合自己,要能逼自己去上进。高则堕,低则骄。近墨者黑,不要跟惰性的人太近,一懒百病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长期遭到同学的欺负,那就有必要去给孩子换个学校。但纯纯出于对孩子的学习去换学校,要慎重。孩子进入新环境,需要重新交朋友,面对新一轮的困难,会得不偿失。

孩子在家一个圈子,在学校一个圈子,这个两个圈子的生存代码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尿裤子,在家父母也就笑笑,过两天就会忘了,孩子不会太在意。但是在学校,他会被同学嘲笑一个学期,他绝不敢在校尿裤子第二回。这样孩子就会拥有两套代码,并随时转换。我呢,在学校可以看半天书,学半天都感觉日子过得不充实;而在家,拿起书就感觉心慌,拿起手机就能玩一天。这就是我的代码,必须承认,代码控制我的行为,也会控制你得行为。但可以尝试把懒惰得代码去更换。

萝卜加大棒是对人成长的公认方法,每个人都知道要混着用。但具体来说就有学问,进攻性目标就要用奖励,萝卜;防御性目标要用惩罚,大棒。能够去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他的权利,探索知识是一个人的权利,如果长期以萝卜和大棒的去使孩子学习,就会让他觉得学习成了一个义务,一旦缺少外界的力量,就会瞬间力量为零,毫无动力。对于大棒的使用格外注意,首先打孩子是使让孩子去按照你的意志行事,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这样的想法,如果别人不听我的话,我亦可去用暴力去解决。

你的成长步履蹒跚,跟你的父母无关。是本书在告诫我们的。圈子是你选择的,它在影响你,你也对它施加影响。但我们也不要灰心,因为以后的我们不需要太成功,也能过得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养的迷思 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