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择校期,爱儿心切的您不来看看?

爱儿心切。

又到一年择校期,家长们卯足了劲,为娃寻一所学校。

强是一位5岁孩子的爸爸,明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他早早地加入了朝阳区一所意向私立小学的群,静静学习。他以为算早的,还真不是,有4岁娃妈,3岁娃妈,甚至有2岁娃妈——这操的心,也真是提前。

强不怎么看群,偶尔有空就瞅瞅,里面不外乎咨询这所学校的硬件、软件环境等问题,多数又会聚焦到有多少兴趣班、特长班,因为学校的硬软件公开资料一般都介绍得很详细,而兴趣班是否真的落实、活动有多丰富、师资如何——是真的需要细问才知道。

当家长的都知道:私立学校贵往往就贵在承诺的大课师资,以及丰富兴趣班和课外活动的师资费用上。如果私立学校落实不了,那家长往往要花更多钱,去外面上各种兴趣班。

这好像已经不是学好语数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了,画画、书法、钢琴这些都已经是小儿科,现在的兴趣班已经延伸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等领域,提前培养一个超能的娃。家长们越聊越high,但空气中也逐渐弥漫焦虑的气息。

大家达成共识的是:学点有兴趣的;如果没啥兴趣,就啥都学点,看看对啥感兴趣——一定要有几把刷子。家长的“规划”没错,不过好像这从头到尾,真没看见的孩子的意愿在哪里,好像大人满意、中意就行。

强有点看不下去了,他小时候学习还行,他寻思:如果他是孩子,发现被大人使唤着学这学那,被大人安排这安排那,那他铁定厌学,不用说的。

一天他看到一句话:温室里的花,铁笼子里的孩子,再精致也没用,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去体验,生命体验才是重要的,不然学再多知识也没用,也许反而成了自私的、冷漠的、处处攀比的人......

他觉得,心有戚戚焉。有时候他在想:是不是操心得太多呢?这孩子,还小呢。

他真见过散养孩子的。单位里有个同事也有娃,娃都八九岁了,从没报过啥班,孩子就在家对面的公立小学上学,从七岁就自己来回上下学,有次打扫卫生不小心撞到同学,被同学还击了一下,老师打来电话找家长去安抚,这哥们也没管,这边问:“流血了么?”“没有呢。但是两人还不说话,心里都过不去”老师说。

“没事,过两天就好了。孩子的事情,他们自己会解决好的”这位同事宽慰老师。老师一看家长不急,自己也不急了。“看,家长都说没啥事情,你两别打架了哈。好好待着”,两个孩子相视一笑,居然就和好啦。

这是在单位,强亲耳听到的事情。那一刻,他觉得好羡慕同事呀,这么牛!但好像那气场又模仿不了,回到家他还是乖乖听老婆的指示:该打听啥班就打听啥班,该给孩子报啥就报啥,随大遛呗,他觉得这样保险,谁拿孩子的明天来打赌呢?

但是孩子,有时候看起来总是蔫蔫的,就如同小树缺水缺太阳晒那样,但是强找不出个所以然。

一天天地,他偶尔见同事的孩子,那娃的衣服都脏兮兮的,永远一幅刚爬树回来的样子,浑身也没啥名牌,但生龙活虎,很有精气神。

强试探性地问同事有啥秘笈?

同事的话让他大跌眼镜,咳,真没管他啊。就上午上学前说一句:好好学啊,别打架,谁有困难帮着点。傍晚回家,让他满院子自己玩,顶多说一句“好好写作业啊”,他就自己写好给我们看。

“没报课外班么?“强问。

“没有啊。之前带他去学了一节美术,不感兴趣,就不上了。听他啥时候感兴趣点啥,再学呗“同事说。

”那不担心孩子跟不上么?将来被社会淘汰,别家孩子啥都学“强问。

“切,我要的又不是个学习好的机器人。你看他每天吃饭啥都香,睡觉也香,学习累了还帮着他妈妈收拾家务,挺好个孩子呀“同事说。

”那你说实话:那天孩子跟人打架,你不担心么“强问。

当然担心啊。不过我一急,老师急,两个孩子也害怕,有啥用?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还是一样不会处理。我索性忍一忍,不去干涉,让他们自己经历这个过程,比啥都强呀。我又不能像养花一样,伺弄孩子一辈子,您说对吧,兄弟。同事说。

看来,同事的大大咧咧是假的,他从心里去谋划,去爱孩子,去尽量给孩子一个更自主、更广阔的空间,让孩子去探索。这需要更强大的内心。

放手,让孩子体验生命、探索世界,面对挫折,自主学习,真正地,茁壮长大。

强,若有所思。

原创: 若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到一年择校期,爱儿心切的您不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