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林黛玉的悲剧

《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毁灭给人看。让我们抛却其中的政治、历史因素,单纯从文学角度分析人物性格,来看人物的悲剧命运。作品中,薛宝钗、林黛玉是人们关注最多也有意无意拿来比较的,我就针对这两个人说说自己的愚见。

宝钗有两大特点:才高八斗,处世圆滑。才高八斗,这点大家几乎一致认同,从这点上我们应该能够确定的是她非常聪明,她具备可造之材的智力因素。关键看她这个“才”向着哪个方向“造”。那么用这美好的素质,她“造”了一个什么“才”呢?结果是造就了一个精通圆滑世故的“人才”出来。那么圆滑世故好吗?让我们来看两个情节。

图片发自App


探春远嫁        探春含泪拜别亲人的场面,令人动容,那个下跪的动作跪得人心疼!在那一刻,我眼前幻化出的是另一个场面:一群虎狼对着一只绵弱的羔羊围追堵截,这只羔羊毫无抗争之力,只能乖乖就范。如果说这只羔羊就是可怜的探春,那么南安王妃轻松得意的微笑,史老太君深藏不露的悲哀,王夫人谨慎的表情,王熙凤对赵姨娘果断的阻拦……这些是不是在活画着虎狼们的圆滑!

宝玉成亲        宝玉的婚礼蓄势已久,结果却堪称一个奇葩!一个除了新郎不高兴之外,别人都高兴的奇葩!(贵妃高兴,王夫人高兴,宝钗、袭人……都高兴)在这场热热闹闹的婚礼中,宝玉更像个玩偶,像个道具,被人操控着,自己的感受一点都不能表达。准备了这么多年的婚姻,就是这么个玩意儿!他可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假宝玉”。

这两个事件看起来那么体面,却让人内心产生莫大的压抑,弥漫着厚重的悲哀,以至于对这个大家族、这个世道,心灰意冷!而这些事件的制造者不正是那些圆滑世故的“宝钗”们吗!她们一个个都深谙此道,运化自如!简直就是一群青面獠牙的鬼,残害着世间的美!这种处世观念像空气一样,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成为了一种风气。即便是今天,这风气依然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图片发自App


宝钗的悲哀就在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这种风气所浸染、扭曲。以她的才智,学得快,领悟深,用得熟,这就是她的悲哀。如果说上面的两个事件展示的是群体圆滑的后果,那么金钏事件的处理,则是宝钗的一个特写,毫不遮掩的暴露她的圆滑:王夫人一个吃斋念佛的人,做出这等事,应该自责、反思,但是由于宝钗的介入,她得到了一个可以心安理得的安慰进而不思悔改,以致于后来变本加厉,重演这一幕——不分青红皂白的处理了晴雯等人,且毫无愧色。因为圆滑,该承担的责任被轻巧的避开,不该得到的好处轻松的获得。宝钗的手段由此可见一斑。一个素质美好的女孩子,在强大的封建思想和世风之下,甘于顺从,迷失人性,活成一具符合封建标准的躯壳。即便是现在,又有多少素质美好的孩子,不致力于正经本事的学习,却热衷于那些下三烂的世风手段!作者说“堪怜停机德”,是表达了对宝钗的惋惜之情。

而黛玉,不愧阆苑仙葩,不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出淤泥而不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和宝钗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却倔强着,执拗着,不肯就范于那思想和世风,她坚守本性,有灵性的活。她寄人篱下,虽然贾家如此显赫、富有,关系又那么近,她却从不要求什么,一切听从安排;她从不挑拨是非;香菱学诗,她悉心教导;她和姐妹互动,其乐融融;她正直勇敢,同是金钏事件,她的态度是不去指责,但也绝不做宝钗之举。她的行事一切守“正”,不屑于所有形式的“邪”。所有这些形成了一个坦诚、率真、不屈的黛玉!这样的性格怎会被精于世故的人喜欢呢!这正是两种思想,两种行事风格的对抗。只是能真正理解她,并像她一样坚守的人太少!只有一个善良聪慧的紫娟,能深深的理解她,成了她的知己,甘心一生追随,至死不渝。

图片发自App


黛玉冰清玉洁,正直善良,刚毅坚贞,是神一样的人物!她的悲剧就在于,她是那种思想和世风下的异端,为那个家族那个社会所不容。天下之大,竟无黛玉的容身之处,这难道不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吗?

作者给了她一副羸弱的病躯,也许是寄寓在那个社会中,这种美好少得可怜,不易取胜吧?


后记

圆滑是一种扭曲、多余的智慧,一个社会如果这种智慧盛行,那么用以约束人们的规则就都形同虚设。下面是鲁迅先生《狗·猫·鼠》中的一段话: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是谁在做着龌龊肮脏的事,却披上了高雅清洁的外衣?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宝钗、林黛玉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