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第九课社群运营官复盘

一、我听到了什么?

每个部分讲完需要四个小时,现在是一个小时讲完了,如果没听不懂的重新听一下录音

几个模块听完以后融合在一起

为学而学,最后不了了之

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以终为始。

之前的理解:社群:简单建个群

社群就是一个企业,想一招鲜吃遍天。想把产品卖给所有人

流量获取的成本高。如果有流量,如何让流量持续性的消费。用变通的方式做事情

现在是小众品牌和个人ip的崛起。

注定是很难把一个产品做到全国市场的

单一产品让用户量做到一千万或者一个亿越来越难。

第一,如何让十个产品让一千个用户购买,

100个产品让一千个客户购买。

第二,服务的一千个客户和更多的一千个客户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熔炉,流量池。

要有鱼塘思维和大海思维

摒弃掉为学而学,漂泊者思维

《拆掉思维的墙》

社群本身没有围墙

学社群从哪里学?从别人那儿学

只有模仿,没有生发的话,没有很好的衍生和演绎的

漂泊者理论:

漂泊者特征:精力充沛,梦想远大,适应能力强,但没有真正的目标。正是因为缺乏真正的目标,才会下意识地进入一个真或假的机会,却在真正需求坚持的时候落荒而逃。

真正需要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离开

做社群的时候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阻力,如果没有变革和变通的思维,就会容易落荒而逃。背后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的目标。

漂泊者一辈子在逃避,而不是在追求。

你来学社群,当作漂泊者的状态对待,还是成为领航者。

领航者和漂泊者一样,也是精力充沛,梦想远大,适应能力强,但他们有真正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如何放弃一些机会?智慧?,敢于面对真正的自己

不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就没办法臣服于目标。

没办法臣服于目标的人。只会关注到自己当下的情绪,感受和个人偏好

不臣服自己目标的人,只关注当下的自己是否舒适,不会愿意去舍弃自己一亩三分地,不愿意和更多人的合作。无法从鱼塘思维到大海思维。

鱼塘理论:

钓鱼者思维:先养鱼再钓鱼。先给足饵料再放饵

这是目前通用的社群给予者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长期的培育和培养

目前做社群,1.0版本做钓鱼者思维:先学会养鱼再钓鱼。有给予者思想。

《秘密》《富勒博士的财富法则》:服务的人越多,效能越大。

大道至简

想在很大的鱼塘里钓鱼,他们(鱼)散落在各个地方,想让鱼聚集在一起才能放钩,所以必须把饵料放进去,鱼才能尝到甜头

做社群最底层,最低级的要求是给予者思维,这一点做不到,鱼都养不好,别说建个鱼塘了

从鱼塘到大海思维

自己养鱼到卖鱼,池塘有可能是自己的,或者别人的。

鱼不好钓的时候,自己养自己钓,现在所做社群的玩法。

自己的池塘挖完了,去别人的池塘嚯嚯,挖流量,别的池塘钓鱼钓不到的。别人把池塘捂的紧紧的

真正有大格局的社群运营者,把我的池塘挖开,把我的鱼游到你的鱼塘里,久而久之,真正有这种大格局的人,最后的结局真的能形成一片大海。需要策略,也需要你有完整的运营系统

想让社群走到更深的深度,广度,需要社群不断地升级和迭代,从一个鱼塘到大海。

江南水乡,养鱼一个网箱一个网箱的

辅导的社群运营中也有失败的,失败的社群多数是因为老大的格局太小了,永远只想从别人那里薅东西。到别人的群里去嚯嚯,从来不跟别人把利益谈清楚,自己的腰包捂得紧紧的,不把自己的流量和资源和他人共享,这种社群走得越来越窄。跟做企业是一样的逻辑。

一滴水滴进大海才不会干涸

想让鱼塘有更多的鱼,想办法通过鱼塘跟更多的鱼塘合作,挖开鱼塘之间的隔阂

钓鱼者理论,养鱼理论,鱼塘思维到大海思维的系统

把鱼塘理论弄清楚,社群运营过程中做到胸怀和格局

思维的转变

从单一接口到多接口

比如做亲子,做减脂,做三高。服务的群体,对象有多元化需求,能否把多元化需求整合。

第一,无法交付的产品跟别人合作

第二,在社群或者组织里,有人能交付,能否内部进行项目的孵化和合作。

举例:辅导的企业做到亿级,但很多代理商离开了,是因为老板的格局不够大。

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跟这家企业合作,企业不允许代理商干自己的事情,推自己的产品和项目。其实这些代理商背后有大量的资源和本身有很多专长。完全可以把产品放进系统里再次营收。但全部采用封杀的策略。最后优秀的人才流失,业绩下滑。从年营业额3个亿下滑到三千万都没有

从单一接口到多接口,作为社群运营操盘手,

第一,对客户需求有准确的把握。

举例:做女性减脂的课程,她不仅仅有减脂的需求。还有塑型的需求等等各种需求,通过服务A口,服务第一批客户有收获,有受益。成为粉丝。对他们形成第二个新的爆品的研发,满足你的售后服务的,起到一个作用--新的项目的引流。要么这个产品可以独立孵化成一个子项目,要么这个产品接口能够成为你原来主营项目的流量口。

人才的包容度:接口分从外而来,从内而生

从内而生:在你的组织里面,随着团队做的比较大,比如变现学院,最早让红涛教练讲思维的,后来发现在社群运营上的辅导能力不错,开了社群运营官培训班,在财商做了很多年,开了财商专业你去负责就行了。收益跟我有关。流量和资源归到这个平台,我自己做沙龙做活动

第一,服务了原来一帮客户。他们可能冲着社群运营来的。冲着财商来的。愿意去报。接口越多,触达点越多,触达点越多,平台越稳建。

犇犇财商。原来接口简单,就小白七天训练营,接下来有n多个接口,比如14天的指数基金陪跑营,债券的陪跑营,可转债的陪跑营,reits的陪跑营,股票的陪跑营,更多的陪跑营,更多的教练参与其中。

有些人能够独当一面,分配制度你说了算,授课也是你说了算。整个时间周期也是你说了算。形成一个大的系统

社群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企业

举例:海尔最早生产电冰箱的,后来做了一个创客的模式,从原有单一的接口,开始经营创客,现在的产业链衍生到一千多,一千多个子品类的项目,智能家具都在涉足。接口越多,客户群体越多,为这家企业贡献的现金流,客户群体越多

作为个体,经营的过程中,随着产品的周期不断地升级迭代

第一,做单一产品的,单一产品升级迭代,陪着客户成长。客户在第一阶段处于A水平,如果这个时候再给一个A产品,已经消费过了,接受或者体验过了,需要把产品升级再次赋能给原来的客户

第二,客户ABCD整个单一产品线已经体验完了,能否开发出一个新的产品。

举例:

教育培训行业,易效能课程,最早做时间管理的一阶。二阶课程,ppt课,亲子效能课,跑步课,整理课,一系列的课程研发出来。一系列的沙龙主题课程出来。由单一ip衍生到多ip。但这个事情没有持久。没有持续性。

如果持续性就形成了真正多元化成人教育的平台,规模比现在还大。虽然做了,但没有做到极致,没有在升级迭代上持续地经营

社群运营每个个体在运营过程中,把单一接口做到多接口,再到全网接口

接下来会开落地实操运用,社群运营的路演课。课程里面会讲到重要的接口,把变现学院的案例作为一个案例来讲

接口越来越多,从单一接口到多接口的设计。

变现学院从原来最早的一个思维营,衍生到八个模块,拆分成三大系统。这都是从单一接口到多接口的转化过程

以后给企业做社群,能否从单一接口延伸出更多的接口,同时把某一个接口做成一个系统,从这个系统拆分独立成一个子系统。

这就是一个社群能够持续具备生命力的,逻辑是企业从单一项目经营,到多项目经营。从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从一个企业到集团化企业的升级迭代。性质是一样的。最后形成生态

从主导到双赢,多赢。举例:做社群,你是主导,以教育社群为例,你是做家庭关系婚姻社群的,社群原来是自己主导的,客户主体都ok了,经过一两年的学习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从新植入会引入第三方的主体,第三方主体不是你主导了。第三方的主体推单你运营的项目中,目的有两个:❶通过第三方主体合作,给客户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服务❷引入第三方主体角色,把原有的价值和流量进行变现

举例:源道

随着发展,会员,合伙人多,现有的课程体系,原来的会员和合伙人该上的课程都上完了。

如何第三方主体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引入第三方合作机构。给到源道会员,合伙人折扣福利,政策都是最低的。这些人本来要到其他地方消费,或者购买产品,甚至到其他平台学习,我主动把第三方引入和源道合作,针对会员,合伙人最好的福利政策,都是在自愿的情况下

这时把自己的位置退到次要位置。和第三方合作,把利益规则谈清楚。为原有的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目的发心,但最后结果会发现产生更多的收获。我们不懂得和他人产生共赢和多赢。

社群运营杂货铺思维,不是你一个人做n多个项目,你一个人是万金油,而是因为你是ip 你可以和更多的人合作,你成为其他ip的中介和引流的节点。

所谓杂货铺思维:把一千款产品卖给一个人,而不是把一款产品卖给一千个人。逻辑是给一个人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这个人本身有消费需求,通过社群,能够待在你的社群,消费另外一个社群的产品,能够享受到的折扣是最多的而已。

社群与社群之间形成一个共享机制。

比如犇犇商学院和变现学院的合作机制

针对变现学院的会员和合伙人都是有折扣的。

原来会员价是1999,有段时间变现会员来是半价的。又给了700,500的折扣券。合伙人之间的比例折扣一半。

本来你也需要。通过其他渠道交全款。

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多少家这样的企业去合作共赢。通道打通,客户是自由流动的。只做路演,产品说明会的行为,至于来与不来,决定权都在学员身上,最终的发心是把各个平台优质的产品联合在一起共同打包给一个优质的客户。这就形成了从主导到多赢,共赢的角色

在你的社群你的产品你是主导,到其他的社群合作。往往可能会居于次要的地位,至少自己往后退一步,和他人站在平等的线上,共赢,多赢的思维,这样才能让你的社群形成流量。

举例:2017年帮助一个组织策划社群联盟

原来做社群遇到瓶颈,开始跟更多做社群的人形成联盟和共享,把和他没有过多产品竞争的社群进行打包和关联,形成了一个打包圈。

跟做商会一样。百家联盟,一卡通。持有百家联盟的一卡通的客户。到这家吃饭8折,到那家吃饭也8折。买东西也是8折,只需要持有一张卡就行。在哪里充值都可以通用。要的是流量共享

每个平台都是一个流量的共赢接口,形成比较大的系统

社群运营的领袖和领导者,能否做到这种外部融合。这才是整个系统的变通。

进到一个社群,不允许任何人说自己是干什么的,自我介绍的,这种群活不久。把自己包裹的越严的人,要么自己的实力太弱,怕别人把自己的人挖走,要么自己的格局太小,不愿意跟别人合作。

自己做社群,做社群运营官,首先要有合作的精神,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精神,合作的意识,靠你一个人能做多少?因为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想成为王者,但是王者首先的核心要成为一个臣服者。臣服于自己,臣服于系统,臣服于目标。

都想做王者,对着干,那就是地狱餐了。都想往自己嘴里夹东西。

学会做天堂餐,我往你嘴里夹,你往我嘴里夹。

大道至简。做社群的逻辑是一样的

做社群谈合作谈崩了的原因是:你能给我什么?我跟你合作,你的客户倒到我这里来

举例:

给实体企业做策划的时候遇到一个严重的现象:给重庆永川一个大的卖场合作,大的卖场有64个商家,每个商家都愿意给其他商家的客户分成,但从来不愿意把自己的客户放进来,我的客户愿意贡献出来,总是希望别人给他引流。最后不了了之。最后通过一次次的路演和讲解,形成了流量池的机会,形成了一卡通的机会,每个门店统一的运营,统一的群,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流量分配。统一的一卡通,解决这个问题

只想从别人那儿薅东西是没得薅的。

我手上有一千个客户,平台之间产品和产品不重叠,我这一千个客户怎么更好的到你的平台,为你服务,你给我的客户什么好处和价值先谈一谈,再谈对方的客户,成功率在60%以上。

有的人谈社群之间的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逻辑是一样的

有的人混好几个群,薅完人就走。薅不了多久,薅完了最后结果是人人喊打的老鼠,人人都防着你。因为这个人没有格局做不大。

社群运营人才要有格局思维

“你的,是我的,我的,是我的”

这种人做不好社群,做不大

“我的,是你的,你的,是你的”

这种人做社群就能做大

“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

互惠互利策略

“你的➕我的=大家的”

变现学院的口号

做社群必须有这种胸怀和格局

❶我拥有什么,我能给你提供什么

做社群的过程当中,和你一起来玩社群的人,哪怕他没有社群,你能否把机会,把更多的好处给到他人,最后的结果是我的也是你的

❷你有流量,有产品

举例:帮助社群运营人才培训,没有任何想法和目的,听别人说红涛教练做社群运营还不错,帮他讲课,没有提要求和听课,对方也没有说给什么东西。对方也没有说给钱。讲了两次课程,对方把所有的付费群,流量群对外开放。邀请进去,加我聊天和找我做顾问,

我愿意做支持,有技能是我的也是你的,也许赋能给你,让你的社群做的更好,即使不跟我合作也没有关系,如果跟我合作,我会敞开心扉,联合开训练营。

根据你的产品特点和我的产品特点,联合成立项目小组。联合成立新的子群训练营。

新的子群采取股份制,项目合作制的方式把两块的客户流量都打包进去,形成新的制度

针对两方的会员政策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形成了流量的A+A

这样的运营逻辑是一样的

三方五方做社群的人,共同发起一个新的社群。推出一个新的产品,满足五个社群所有客户的需求,产生收益大家共享。形成一个新的逻辑

有这种胸怀和格局。这样社群就会变得像大网一样,形成大海的思维。

社群做到极致:我的+你的+大家的=世界的

做社群做到一定程度,社群对社会有没有贡献。社群做到一种载体,融合到更多的项目进去。

马化腾是最牛掰的会做社群的人。社群真正的利他的

最牛掰的社群是微信,以微信作为生态的大社群,

每个个体有没有这个胸怀

参加腾讯的年会。企业运营的思维,给到很多启发

社群运营人才未来要有这种胸怀和格局。

2017年提出社群联盟体系,没有落地的很好。但志向一直都在。

一直有辅导七八个社群。在以后的两三年把更多的社群整个在一起,形成社群的联盟

n多个社群发起者,共同成立一个新的社群。推出一个产品和服务,满足十个社群相加所有的用户

形成社群的叠加效应,把社群做的跟滚雪球一样。这也是社群变通的思维。

有的社群死了,客户不活跃了,但愿意把你的社群交出来,愿意以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或者配合者的角色,参与到其他社群,把人也带进去,把项目带进去,组织带进去。有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有的企业也是一样的,做着做着遇到瓶颈,死掉也不愿意跟别人合作。聪明的企业家都会引入第三方资本,引入第三方合作商。纵使份额变少了,权益有可能没有自己做的高。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单一的死亡,因为他把它融入到大海了

做社群,如果你是做单一产品的社群,做单一项目的社群,也许你的社群周期可能只有六个月,一年。也许粉丝数量不会太多,一百,两百,三百,五百。如果想让这些人持续跟你收获。做的过程中要考虑好下一步跟谁合作,甚至考虑下一步谁来兼并你。没有能力兼并他人时,能不能心甘情愿被他人兼并。第一,为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系统留出接口,第二,为自己辛苦建立的流量再次变现提供可能性。只有你这种格局,一定可以做到

作为社群运营者,要有变革的思维

第一,组织的变革

对内的迭代

对外的融合

对内迭代:

❶产品迭代(物):产品升级迭代

产品线:虚拟产品是什么。实物产品是什么。

虚拟产品能够持续地不断更新换代:

1 同一产品线的升级

2 不同产品线的交替

举例:

成都一家做健康产品的企业,设计社群运营系统。

产品单一,纯粹做单一的跟老年人相关的

产品做起来比较痛苦,进行产品线的丰满。

现在的产品线:冻干粉,基因检测(成人+儿童),癌症筛查。

几项类型重新做。在这基础上重新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沙龙模式,新的代理机制。把原来的单一产品把产品线进行升级,模式上升级,团队重新迭代

原来团队是招聘和代理商的方式,现在1和目前国内直销 团队,大咖的微商团队直接谈合作,拿到最快的系统, 系统的知识 2 寻找优秀代理商的运营机制。实 渠行道商,运营商,城市合伙人策略。

团队升级,运营 系统升级。沙龙,产品说明会,招商说明会,自媒体重新梳理

直播搭建了,线上社群,线上培训课,线下游学。升级以后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样了

基于某个产品做的社群,有线上,有线下。完整的系统

研究社群,可以研究企业。肆拾玖坊。国内社群领域运用的比较好

文化,系统,模式,线上线下走的非常好

现在谈社群,就是在线上卖个课,卖个产品,小打小闹。不必学社群运营人才培训。可以学简单的

社群怎么玩儿,朋友圈怎么发,群里怎么互动,怎么做点对点,一对一销售。学这些就行了

社群运营的底层架构逻辑是不用学的。学了也落不了地。这个课程是社群运营人才,培养企业型人才的。每个人应该具备,也许今年不创办,明年不创办,后年想创业呢。三年五年后成为企业的管理团队,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去掌握。

❷团队迭代:

1 内部人才培养

内部团队的培训。

企业内部团队培训很重要。尤其社群

从0到1成长。大家有共同经历了很多事情, 共同的文化基因,共同的语言,彼此之间你懂我,我懂你。团队容易形成

2团队外部的整合,精英的感召

①和他人进行项目的合作,邀请他人的团队支持

②直接和他人项目揉合合并,团队的迭代

对外融合

共享(融合),共建(创造),共生(共同体)

流量能否共享,能否共同创建

发起新的创投项目,联合几个社群发起人共同创建一个投资社群

不管一个社群干什么的,不管是健康的,教育的,实业的也好,背后都有一个需求,对投资增值的需求。每个社群都有一部分客户有这方面需求。我们只需要把这接口开放给这些人。把更好的福利政策开放给这些人,共同创建一个福利,针对所有社群的福利,类似投资基金的方式。把这些人串联到一起。

待在联盟社群里才有这样的好机会,如果到其他的社群,要么收很高的管理费,要么没人引荐不给你机会。这样就会增加这个社群的黏性。

社群做到最后就是做共生(共同体)。结果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举例:变现学院策划社群运营的时候分两种,一种是流量共同体,二是股权和经营共同体。

变现现在参股的主题社群有好几个。犇犇商学院也会做社群的参股,源道也是

源道家庭相关的子项目,号召源道作为母公司参与到相关联的社群中。这样就形成联盟,这样就是参股的关系和合赢的关系。

合赢是业务上的合作。参股就是直接持有另外一个社群组织。现在社群几乎都是公司化运营。要的是形成企业化的生态,形成流量共享

未来不同的行业业态就形成股权交叉的关系,母体公司形成共赢的关系,随后就形成大的立体的网络。就是我们在社群运营过程中追求的,搭建的。形成这套完整的系统,有一天你参加一个社群,A社群关联到Z社群,在一条线上串起来。

二、我想到了什么?

1、运营社群和运营企业的逻辑是一样的,一个有大格局的领导者会把企业带去更大的市场和空间去发展。也会打造团队的凝聚力上下一心。

2、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他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谦卑的心。

3、一个人最底层的能力往往是面对困难的抗挫能力。

三、我的下一步行动

找一个新的项目,我社群运营的设计逻辑来把项目落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13第九课社群运营官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