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半刻》

    我不属于脑子相对活泛的那类人。因此也不太能处理在同一空间内要维持多重身份的那种关系。

Part 1

首先这一点,从我和陈同学之间的相处就就很容易体现出来。现代「育儿规范」告诉我们,父母,就是随时得扮演各种身份渗透进孩子的生活来参与他的成长。长辈,师者,朋友……养育孩子,你的角色得随时互动和切换。可这套法则的实际操作难度不亚于将这些理论知识数字编程,制成芯片然后再植入我们的神经系统能随时根据场景切换角色模式……

“唐”和“豆”曾跟我交流过心得:“想单纯把神兽驯化成朋友?你还是太年轻!她们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氛围常年都是在“亦敌亦友”的刀光剑影中相互切磋较量,爱恨痴缠难决胜负!也是,若真是有个你赢我输,估计整个局面也不会太和谐。

  至于我和陈同学,如果一定要给我们生物学以外的关系做个定位的话,则更倾似于“伙伴”吧。争抢美食,分享趣事;结伴游玩,挖苦和揶揄对方的糗事过后又能若无其事的赞许和亲昵;他偶尔会问出“生三胎是不是为了预防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没人?来刁难我,我也偶尔在陪练的时候故意不让手地打到他吃苦头!我并不确切知道我在他心中的位置属性,毕竟,我给他的童年也增加了不少烦恼,比如:他提议的他和爸爸晚上都各自和自己妈妈睡一个房间的意见屡次被驳回……他也让我的中年生活时而焦灼。不过,目前还不影响我们彼此仍然相爱。所以,伙伴:“麻烦你把脑袋从我的背后移开!我并不打算偷偷吐槽你,只是压到我的胳膊有点儿影响发挥。

  Part 2

「朋友」是个广义词,在现代人的交流语境中,凡是不能完全确定关系属性的群体,统一称为朋友,边界甚为模糊。至于分量几何,只能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的「生死之交」,「山水知音」更像是一种信念,可遇而不可求。并不单靠经营维系所得。

现代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形色匆匆,能有人在偶然回神时察觉,体谅你的情绪,真诚地同你分享新的思路或不经意间开解了你心中的困顿已算是所遇之幸。若是在困难之际时义无反顾的伸出援手,并不出于对后续「关系」的评估和考量,仅仅只是对你的维护,不希望你挣扎于困境。那么,这不仅是挚交,更是恩情。毕竟,可能也有人说想帮助你,兴许那只是出于一种社交礼仪。如果说和大部分人处成朋友能够体现情感智慧,那么“狭义”的朋友则更简洁通透。能量不足够多的时候,只能与同频人共振。

Part 3

    瑜伽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获得健康的一种方式,对一部分人而言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我同它的关系更像是船只与港湾,是无论行驶途中经历怎样的风暴或者彩虹,最终都要停靠与栖息的地方。也可以换种说法:我们日复一日的重复不是因为它能带我们规避苦难,而是在你面临疼痛时慢慢会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无畏前行的勇气。练习,也不是它能创造快乐,而是你更懂得体会和珍惜当下点滴的喜悦。一人心中一本经,路途遥远,有时得结伴而行,有时只能孤身前往,风景不一,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归途。这里插一句:有同学曾问我“就这么一个清贫的职业,你是如何做到保持热爱的?”“哈哈哈,我只是艘小船,只会期待属于自己的渡口。当然,如果你是豪华游艇,就另当别论。

      总之,我不属于脑子很活泛的那类人。同一场合或者固定情境下我们只能保持相对简洁单一的关系。伙伴,师友,至亲……或者只是这可爱星球上的过路人。

                                                沙沫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言,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