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妈妈”式的控制欲达人,快歇歇吧

01

车上听广播,听到朱雨辰妈妈的一番“慷慨之词”:“每天早上凌晨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已熬十年”、“跟儿子剧组,不管是五星级酒店还是民房,只要一个电磁炉,就可以做出所有的东西”、“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的,但是我都会干扰的”……主持人在节目里唏嘘不已,俺也听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妈吗?简直就是个监工哪!可她还大张旗鼓、自豪满满地给自己带上“大爱”的帽子——我没有自我,我是用生命对待儿子的,在用整个生命为孩子奉献。

难怪网友留贴“摊上这么个娘,你的人生基本被设定为困难模式;摊上这么个婆婆,你的婚姻生活注定是魔鬼难度。”

报道说,已过不惑之年的单身贵族朱雨辰早些年曾据理力争过,但在武断强势的妈面前,一次次败下阵来,最后只好听之任之了。甚至于现在,都早已经习惯了强势母亲掌控的局面。

评论区有人悉心解释,朱雨辰妈妈是典型的“60后”的“付出型”妈妈,亦或“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缩影”

没有个人的生活,自己的追求和爱好,一心扑在家庭上孩子上,一生无怨无悔地付出与奉献。乍听起来,似乎该为辛苦劳作的她们高唱一曲、讴歌一下她们伟大的母爱才是。

02

但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越来越明白,这绝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是一种过度“圈养”,其原因无非只有一个——满足强烈的自我控制欲而已。

从心理学上讲,控制欲如此顽固而强大,原因无非有三。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就如上述评论区的解释般,上一代的母亲,似乎带有“母系社会”的基因。天生就觉得该体察入微地照顾,事无巨细地管制,孩子理应自然而然、毫无条件地接受。

二则,母亲的角色认知影响。时代发展至今,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被催着结婚生子,但却没有人教她如何做母亲。

所以,对于很多母亲来讲,孩子一生下来就成了自己的“私有物”,打骂是可以的,溺爱是可以的,想给红脸还是白脸,完全由自己的心情定——当然都无一例外地打着“爱你”的名义。

三则,母亲自身的态度影响。毋庸置疑,很多妈妈们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爱、勇敢、聪明的,还时常以孩子为傲四处炫耀。

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则不可自制地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认为他(她)是“傻兮兮的”“笨乎乎的”,会吃亏上当、蒙眼受骗、错得离谱,于是时常举着“涉世不深”“处事不明”的招牌告诉其“你不能这样”“你应该那样”而四处干预。

03

这样的母亲,从幼儿到少年,从少年到成年,在心理上不接受孩子跟原生家庭的分离,不愿意赋予孩子“珍贵的独立”,打着“爱你”的旗号大包大揽、唯我独尊、说一不二。

吃喝拉撒、所住所行、生活工作、感情交往……练就了一身无坚不摧的“千手大法”,无处不喋喋不休地指点江山,无时不气指颐使地指挥现场。

而可怜的孩子,也就变得无条件顺从而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在这样的强压下,他终将认同母亲的评价,屈从妈妈的控制,愿意一直以一个幼儿的姿态而存活,即便生理年龄已然成年,即便偶尔萌发想要长大的意愿,但指责、愧疚等各种各样的道德压力将接踵而至,将其压垮,不得不回到起点。

被母爱裹挟的孩子成人后,拥有心理疾病几乎是一定的,就如对婚姻产生了恐惧,至今没有结婚的朱雨辰的姐姐一样“看着妈妈对儿子的照顾,她觉得自己承担不了这种责任”。

心理学家说“一味的付出容易形成畸形的控制欲,最终只能培养出高智商的巨婴,而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当对谁好。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相互的给予”。

毋庸置疑,母亲之于孩子,其影响可以用“深远”来形容,诚如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言,“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亦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反过来说“成也萧何败萧何”,一个“失败”的母亲,也很难培养出心智健全的孩子。

所以,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放手。对年幼的孩子,与之商定好基本的规则,培养好日常行为习惯,约定清必要的惩戒措施外,让他决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休闲放松方式等,并尽力不打扰她。

对成年的孩子,中肯建议是可以的,但不能气指颐使,更多时候是“天高任鸟飞”,由他去了。

其次,就是划清界限。每个个体生活在这个世上,都是独立的,都有不可越雷池的“界限”。方知,再深情地父母也只能陪伴孩子一程,至于长长久久的生活和发展,父母无力改变,亦勿需掌控。适度关怀、宽容接纳、认真尊重、尽心尽责就好,而不必时时、处处让爱“爆棚”。

再就是,丰富自己的生活。把空档的时间填满,去喝喝茶、聊聊天,跳跳广场舞、下下象棋围棋,忆忆往昔,想想未来。去实现年轻时未曾达到的愿望。

甚至可以像广东7旬老人邝海强那样,游历一下世界各国,出版一本自己的书。总之,就是从繁冗复杂的照顾孩子的意念中干脆利落地抽离出来。

所以,那些像监工一样的母亲们,还是歇歇吧!收起360度无死角监督的爱,给时间让孩子去独立的思考,赋予其控制自己生活的机会。

再也不要像朱雨辰妈妈那样,芳华流逝,都70岁一把年纪了,才陡然之间心生悔意,想着帮助39岁的儿子完成“迟到的独立”。想想,都遭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雨辰妈妈”式的控制欲达人,快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