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将醉兮发狂吟——读《三国志》札记

我读《三国志》,纯属偶然,源于我的教学。

而今的中学生差不多只读网络小说,对名著几乎难以问津了。高考语文涉及很多传统文化,鉴于此,我谋划高2011级三年读完四大名著,高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高二读《西游记》《红楼梦》,高三要应对高考已没时间。《三国演义》我已读过,既然要求学生读,我也跟着再读,温故而知新。我毕竟比学生时间充裕些,在9月下旬读完了,准备接着看《水浒传》。《水浒传》我家里没有,学校图书室有,但是精装版,不外借,只能在图书室看书,而我教学的高一又在山上,来去跑,很费时。我歘然记起曾买过一套《三国志》,1985年8月中华书局的古籍版,为啥不带到办公室看呢?

古籍版的《三国志》全五册,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陈乃乾校点,一二三册是《魏书》,四册是《蜀书》,五册是《吴书》。全套定价9.75元。我已记不得购于何时何处,翻书没记录,只有《吴书》扉页印有新华书店的红戳子,字迹比较模糊,也不知是哪个新华书店。全五册,我惟有《蜀书》的《刘二牧传第一》看过,留有生字痕迹,可能购回比较新鲜,有点兴趣,可竖排繁体不好认,加之年青浮躁,便把它束之高阁了。

我9月26日开始看的,到12月5日结束,全部在学校进行,但看的顺序却是《蜀书》《吴书》《魏书》。为啥会这样呢?后来,我想,其一,可能受《三国演义》尊刘的正统思想影响;其二,《蜀书》最薄,易于看完,找到看书的成就感,也即所谓的自信吧;其三,虽不搞研究,但还是想知道《三国演义》人物的历史本来面目。略举几例。

鞭打督邮。《演义》是张飞,《志》却是刘备。

空城计。《演义》是诸葛亮,《志》却是赵云。

这二例说明《演义》是小说,小说是塑造人物形象。鞭打督邮,放在张飞的身上,很符合“莽”张飞的性格,放在刘备就不符合“仁义”刘备了。空城计,放在诸葛亮身上,更能突出诸葛亮的“智”,而赵云是“忠”。《志》是历史,历史是追求真实。

孙权在《演义》里没有父兄的霸气,显得比较平庸,而在《志》里能“屈身忍辱”是智,“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是昏,废长立幼是聩,虽也活了71岁,但吴的衰败,在某种程度讲,是从孙权开始的。

曹操在《演义》里是个奸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是其形象印证,而在《志》里陈寿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是真正的英雄,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大诗人。

读史,可知兴替,也可广见闻。

文身的来历,是“避蛟龙之害”。说倭(日本)“水人好沉没捕鱼蛤,文身亦以压大鱼水禽,后稍以为饰。”

还有《魏书》的《方技传第二十九》,如神医华佗、声乐杜夔、相术朱建平、相梦周宣、术筮管辂,各有绝招,不一而足。

                                            2008年12月5日作于普明村�

你可能感兴趣的:(吾将醉兮发狂吟——读《三国志》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