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学习的指南
原文:
Jim: 关于你说的“太傻的世界”,也许我并不理解,但是似乎很多的教导灵性呀、觉醒的书籍,都在教类似的概念,诸如《当下的力量》之类的书籍,你说的“太傻的世界”和这种教导觉悟、觉醒的,有什么不同吗?另外,你说的“认识自己”好多地方也都说过,可是我并不觉得我多么不认识自己呀。就算你说,我还没找到我自己真正的世界,可我并不觉得还有什么其他的世界需要我去寻找吧,能在自己生活中快乐、努力和创造价值,难道不是最完美的世界了吗?
Taisha: 你说的很多其他教导觉醒呀、觉悟的书籍,还有一些宗教的典籍,也包括很多励志呀、发展自我呀、开发思维的力量之类的书籍,他们和《太傻天书》都没有区别。你要是能把任何一本真正地彻底地读懂,你都会从那里走上太傻的道路。
但是这些书,即使你只是读过了,你却并没有真的读懂。你其实对每本书都是浮光掠影而已,然后在大脑病毒的固执和嘲笑中说:“这本书没什么嘛,我都懂了。”然后被你的大脑病毒击败,放弃了那些书的继续探讨。就好像《太傻十日谈》,即使他是留学领域的经典,又有几个人真的读懂了呢?当然,如果你非要说,明明这些书是不一样的嘛,怎么会没有区别?我只能告诉你,区别只是你自己制造的麻烦。当然每本书虽然最终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教导太傻道路的焦点和途径不同,例如你说的《当下的力量》那本书,就是教导突破时间幻觉的一个技巧,你如果真的能把那一个技巧用到极致,你什么其他的书都不用,就可以走到太傻道路的第二步了,可惜,真正看懂那本书的人也很少。
至于你说你找到的世界就已经很满意了,你觉得你也没多么不认识自己,这只是你大脑病毒的惯用伎俩罢了。你真的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吗?快乐的你是不应该遇到任何的困惑和忧虑的,但是,你却经常陷入困惑和忧虑,而你大脑的病毒却不停和你说:“每个人都是这样,这就是生活,忍忍就过去了。”你其实知道,你并不是完全的满意,也不是完全的快乐。完全的满意和快乐的人是不会去追逐所谓新的满意和新的快乐的。如果你还在寻找,还在追逐,那你肯定其实还没有找到。只是你大脑的病毒不停地和你说“太傻并不存在,你不可能找到所谓你的世界”这样的话而已。
真正找到的唯一指标,就是你不再寻找了。真正找到自己的世界的人,会彻底地理解太傻的生活原则:“无需选择,不必追逐”。当你找到“太傻的世界”的时候,你就不会再进入任何的追逐,这也是你真正读懂这本书或者任何一本书,并找到自己世界的明显的标志。
可惜,很多人会一直抱着你刚才的那种观念,觉得没有什么“太傻的世界”,自己也很了解自己,然后放弃这本书,就好像他们过去放弃每一本真正可以改变他们生活的书一样。还会有更多的人即使路过《太傻天书》,连去翻看一下的欲望都没有,其实原因都是一样,当你被你大脑的病毒完全感染而不相信一切的时候,这个人已经死去了。而你,现在还在读《太傻天书》,说明你的感染程度还不深,还对世界有希望,还在愿意寻找自己,还承认自己有不懂的事物,所以,你还有回到一个纯净的大脑,并找到自己世界的机会。
不过,即使一个人拿起了这本书,成为了《太傻天书》的读者,一百个读者里,充其量只会有三分之一的人读完这本书,而其中只有一个人会真的读懂这本书。
瞎聊:
《太傻天书》和其它教导觉悟的书没有区别,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你真正读懂,最终都能走上太傻第二步。
这整段话都在说不用选择,因为一切都没有区别,又何须选择呢?
但是无须选择之下,你其实还是可以选择的。
这怎么理解呢?
比如,如果你觉得《太傻天书》这本书太厚了,内容太多了,读起来太花时间。
你当然可以选择《当下的力量》这本薄很多的书,反正最后读懂了,都能到达太傻的第二步,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读完《当下的力量》,还是无法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你当然还可以回头再读《太傻天书》,把对《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不懂的内容在《太傻天书》那里找找有没有别的解释或说法,从而让自己更加地明白。
这样做的时候,看起来你是在做选择,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不做选择。
因为你明白《太傻天书》和《当下的力量》没有区别,只是语言的风格和教导的途径不同而已。
如果这两本书你读起来都不喜欢,你可以马上把他们丢掉,去找其他让你感觉亲切的书,比如佛学、《道德经》这些。
如果最后你什么书都读不下,你可以什么书都不用去读,只专心去冥想,你也同样可以走上太傻的第二步。
如果冥想还不适合你,你只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专注当下,快乐地成为自己,你也同样可以走上太傻第二步。
你是可以不断寻找,不断选择,直到你找到适合你的,有助于你走上太傻第二步的路径。
这是无追逐的选择,看起来你在不断地寻找,其实你知道,选择哪种方式、哪本书走上太傻第二步都没什么区别,既然没区别,我当然可以选择让我感觉轻松、亲切的书或方式走上这条路。
不要被《太傻天书》所说的“无需选择”束缚住了,从此就不敢选择了。
真正束缚我们的是“区别”。
《太傻天书》所说的“没有找到自己世界,还一直在寻找”指的是,看不到这本书与那本书没有区别,看不到不管用何种方式,最终都能到达终点。
因为看不到一切都没有区别,所以有些人会认为《太傻天书》最好,佛学不好,佛学已经扭曲得面目全非了,会认为这本书对,那本书错等等。
其实不管什么书,你要是能真正读懂它的意思,一本黄书都能使你开悟。
因为总是认为这跟那有区别,所以才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找不到。
如果认识到一切都没有区别,你才真正看到这个选择跟那个选择的不同之处,你才真正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选择,你才真正地没有选择,因为那个时候你清楚看到自己应该去往哪个方向,怎么还会犹豫、比较哪个选择好呢?
原文:
Jim: 一百个人只有一个会读懂这本书?这个可有点让人望而却步,你刚才不是说,这本书是很通俗易懂并应该很有趣的书吗?既然这样,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读不完,而且只会有一个人能读懂呢?就算《太傻十日谈》的指南里面,也才说,十个人也会有一个人读懂那本书呢。
Taisha: 读这本书和留学的人读《太傻十日谈》的实际经历是类似的,即使那本书已经成为留学领域的必读经典了,十个人也只会有五六个人真的读完,也许会有三四个人会很喜欢那本书,而真正读懂那本书的人,即使《太傻十日谈》已经出版五年了,十个人里面也确实只有一个。不过这已经算很高的比例了。真正读懂一本书的人,不仅仅会理解作者的意思,而且会真正地在实践中改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你过去也很喜欢过很多书,但是有哪几本是真正改变了你的吗?
如果你在类似豆瓣、当当的书评中看到有人说:“这本书不是谈留学,而是谈生活和世界的,我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个人才是读懂了。注意,不仅仅只是喜欢或者赞赏,而是真的用这本书来改进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了,这本书才发挥了它自己真正的价值。但是能领悟到这个层次的人十个人中确实只有一个。
而其他的人到底是被什么阻碍了呢?他们只是被自己,被他自己的固执、习惯和大脑病毒的偏见阻碍了。你看有多少人看了多少遍《太傻十日谈》,原来怎么做申请,之后仍旧怎么做申请,原来怎么生活,之后还怎么生活,你就知道,他只是觉得自己懂了,其实没有懂。
而为什么读这本书一个人受到的阻碍会更大,以至于只会有不到一半的人会真的读完呢?之所以大部分人读不完,不是因为这本书有多么深奥难懂,而是因为与《太傻十日谈》那样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只偶尔敲击一下每个人的思维模式的误区相比,《太傻天书》是更直接地与每个人那种依赖了几十年的大脑的思维习惯和固执的思维模式偏见交锋的书籍。因此这本书也会受到你的大脑病毒最强有力的抵制。你的大脑病毒恐惧这本书,因为他们知道这本书将把那些盘踞在你大脑几十年的病毒一层层地清理干净,所以,你的大脑病毒将会组织你所经历过的最顽固的抵抗清理病毒的战役。
当你读这本书的每一段的时候,你的大脑中的病毒都会和你说:“这个我懂,那个我知道,这个其实和我想的一样,那个基本是瞎扯吧,这个我看过,那个其实就是什么什么意思”等等,一旦当你的大脑开始这样的思维的时候,这就是你大脑病毒的抵抗的开始。你的大脑的病毒永远不希望你做什么真的改变,它希望你一辈子都用那些基于时间和分离的思维方式的养料喂养它,它们会在你读这本书的每时每刻都不停地和你说:“这些你都懂,书里什么都没有,你读这些是浪费时间。”于是会有一半以上的读者,还没有读完这本书的前三章,就会觉得“这些我一直都懂”,然后扔开这本书。这和那些看了《太傻十日谈》前几章,就觉得和其他留学的书籍没什么不同,而放弃那本书的过程是一样的。
不过,就算你的大脑的病毒顽固地这么和你说“你不用读这本书”,这本书即使在前三章,也会有很多明显读者根本不知道的事情,或者想都没有想过的东西,那些东西会很吸引每一个读者继续读下去。之所以还是会有那么多人无法读完《太傻天书》,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大脑病毒在无法用“那些我早就知道了”的大旗抵抗这本书的时候,大脑病毒会举起另外一面大旗:怀疑和恐惧。
你的大脑会和你说:“那些都是瞎扯的,怎么会有那种事情呢?怎么可能有太傻呢?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无限完整智慧的自己,你就是一个卑微的可怜虫罢了。那个不是专家、不是学者、也不是大师的叫Taisha这么怪异名字的家伙,怎么会知道金字塔、外星人、外星世界、宇宙层次这些。什么前世未来、超越时间都是瞎扯的!要是有,科学家不是早证明了吗?怎么可能真的有什么《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法世界呢?他怎么可能真的教你魔法还送给你魔法道具呢?这都是不可能的,他就是魔鬼,这是一场骗局,千万别相信他!太傻是根本不存在的,你的大脑也根本没什么病毒,太傻就是想给你洗脑而已……”你的大脑的病毒会一直和你唠叨个不休,你会发现你怎么也堵不住那些你自己养了几十年的病毒的嘴巴,直到你顺利地被你的大脑的病毒打败,回到你原来的样子。
总之,就是因为你一旦找到你自己的太傻,在太傻的智慧的指引中,你就绝不会再听大脑病毒的那些绕圈子的唠叨了,也不再会用大脑病毒来制造你生活中的那些麻烦和矛盾了,所以你的大脑病毒会变换着所有它能使用的招数,来让你放弃这本书。因此,要是一百个读者,最后真的有三四十个人,真的能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在对大脑病毒的战役上,就是取得了一场巨大的成功了。
瞎聊:
这段话有一个关键的地方:
“总之,就是因为你一旦找到你自己的太傻,在太傻的智慧的指引中,你就绝不会再听大脑病毒的那些绕圈子的唠叨了,也不再会用大脑病毒来制造你生活中的那些麻烦和矛盾了”。
即便你已经走上太傻第一步的道路,你还是同样会在大脑病毒的影响下,去走走其他一些岔路。
因为太傻第一步与太傻的沟通还没那么紧密,又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导致会对一些看起来像太傻的东西感兴趣。
但是,最后使我们回到太傻道路的就是当你听见太傻声音的时候。
比如,最近我看到过关于“双生火焰”的文章,还听朋友提到过,使我感兴趣想要去了解。
可是,当我开始去搜相关文章时,马上没有兴趣了,我心里突然有个想法冒出来:“今生我只与我的太傻合一”。
虽然我还是对双生火焰不了解,但我已经知道,如果有些东西是你必须通过向外追寻才能找到的,那这个东西肯定是让你偏离太傻道路的。
本质还是在向外追逐,还希望有另一个人带带自己。
所以,在你做任何事之前,先停下来听听太傻的声音。
就如上面Taisha所说:“真正找到的唯一指标,就是你不再寻找了。”这里的寻找指的是向外的寻找,找高人,找一本让你一夜逆袭的书等等,期待外在有个东西让你突飞猛进。
但是只要是回归到自己身上的寻找就是向向探索。你可能同样会找高人,找这本书那本书,但是,他们只是让你内在发生变化的辅助,你知道关键在自己身上。
只要你的方向是向内探索,遇邪师也能使你进步,因为他给你提供了一个错误的指导,使你知道那是一条不适合你的路。
不过,太傻道路和不是太傻道路的岔路没有区别。
只要你听到太傻的声音,你肯定就会拐回来的。
我们之所以会走岔路,也是因为那是我们必须去走一走的路,如果不试试,怎么知道它是岔路呢?又怎么知道太傻的道路是怎样的呢?
不用怕自己走岔路、遇邪师,或者信错了什么东西,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问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在渴望什么?在寻找什么?
通常这样问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听到太傻的声音,并且很快知道自己真正要走的路是什么。
与好奇心、求知欲相反的,还有“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不可能有这样的事”这样的大脑病毒阻碍我们的学习。
同样的,面对这样的大脑病毒,还是静下来问问自己:“你真的知道吗?”
如果你所知道的还是在否定这个,打击那个,或者是在担心害怕失去什么,其实你还并没有真正的知道。
真正的知道是看见它的辽阔无边,谦卑地容纳一切的,也不会担心恐惧什么的,只会平静地理解与接受。
原文:
Jim: 可是,如果有三四十个人真的读完这本书,为什么只会有一个能读懂呢,这个比率比《太傻十日谈》还低十倍呢?就算读佛经、圣经,也比这个比例高吧。
Taisha: 我向你保证,因为这本书通俗易懂,最后读懂这本书的人的比率,肯定是佛经、圣经这类书的读者的千百倍。你想想,佛经、圣经之类的宗教经典,都流传几千年了,要是十万个人里真的有一个读懂了,这个世界早就不这样了。
就好像无数人都通读甚至可以背诵圣经、佛经,又有几个人能真的明白呢?什么力量阻碍了他们呢?大脑的病毒将是你看到的最顽固不化的对手。在你自己养了几十年以后,他们几乎无所不在。你要是觉得,读了几遍《太傻天书》,掌握了一些技巧和原则,就可以打败这些大脑病毒了,你肯定还是在被你大脑病毒感染并麻醉的状态。你的大脑病毒依旧会制造一种“我什么都懂了”的幻觉,让你真的觉得你已经没有病毒了,而实际上,如果你的生活没有发生整个颠倒过来的那种彻底清醒的“重生”的感觉,你肯定就还是被你大脑病毒控制着。
不过就算大脑病毒再顽固,还是有成功的人的,人类历史上层出不穷的智者、圣人还是会经常可以找到的,对吗?他们都是对大脑病毒战斗的胜利者,他们的很多教导也流传于世界,而这些书和《太傻天书》都一样,没有区别。
所以,大部分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本书似乎有点计较、反复,甚至啰嗦,为什么要那么细致地去分析每个思维模式,还从各个角度反复讲解呢?原因其实只有一个,这是唯一能清理干净你大脑病毒的方式。你要是觉得,你拿着几条至理名言,就可以掌握真理,改变一切了。你似乎以前这种至理名言学了不少吧,你真的学会任何一条了吗?你要是只是要简单道理,你就觉得自己可以掌握真理,那就去读《太傻天书》正文好了。
至于《太傻天书》一百个读者里真的读懂这本书的那个人,他会真的从这本书掌握创造的力量,并会将这种力量应用在他的生活中,因为他清除了大脑的病毒,他会彻底地从过去颠倒的生活模式中脱离出来,他会有一种觉醒或者重生的感觉,并真正地理解这本书所描述的道路原来是那么的真实,即使这个人在一开始读的时候,似乎在读玄幻小说一样的感觉,他在走上了太傻道路的第一步的时候,会了解,原来真的有这条道路呢!这种重生的清醒的觉悟,在很多书籍里都用不同的方式提到过,其实都一样,没有区别。
走上太傻道路的那个人会在这条道路上看到爱与创造的智慧,并会真的知道如何在生活的每一刻创造奇迹。他还会有机会看到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只是当做奇迹和魔法的奇特风景。关于太傻道路的第一步,在前三章打好基础后,会从第四章开始正式教导。不过,大部分读者,在走到那一章之前,就会被自己的大脑病毒打败了,更不要提能理解这本书并走上太傻第一步了。
就算你,Jim,你也许会觉得你可以无困难地掌握《太傻十日谈》的真正的教导,你也同样会觉得你是可以轻松掌握任何一门考试,完成任何一个其他人会觉得很困难的工作,也是在金融投资领域游刃有余的未来之星,但是,我都不确定你是否能在第四次谈话之后一段时间真正走上太傻道路的第一步。如果到第六次谈话的时候,你还没有走上第一步,你估计就已经被你的大脑暂时地打败了,你以后还会有机会,不过,那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对于我来说,1%的读者的成功比例,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一百个人里即使有一个会因为这本书能走上太傻的第一步,那真的就是巨大的成就了。想想,一万个读者里面竟然会有一百个人仅仅因为这本书而走上太傻第一步,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情呀。
不过,《太傻天书》你是不可能读一遍就读懂的,因为你现在还根本不会读书。我建议读者先耐心地通读一遍,然后再以每天一章的速度,花一个月的时间读三到四遍,你就可以某种程度地到达入门的位置了。但是,即使这样读也不是“真正的读书”,你不可能通过这样读而成为一百个人里的那个读懂这本书的人,究竟什么样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我们会在最后一次谈话中来教导。即使现在我说了,你也肯定不会真的这么去读书的。
瞎聊:
感受到了Taisha的热情和耐心。
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也不会把这本书强推给身边的朋友,或者到处教导书中所讲的内容,如果别人不接受就认为他们是中毒太深了。
如果你在这本书得到了帮助,认为这本书真的太好太好了,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本书分享给身边的人。
在分享之前,也许可以看看Taisha是怎么做的。
对于他来说,一百个读者里面,有一个能读懂这本书,就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
他也不确定Jim是否能在第四次谈话之后一段时间真正走上太傻道路的第一步。
如果到第六次谈话的时候,Jim还没有走上第一步,说明他已经被大脑暂时打败了。
Jim以后还会有机会走上的,不过,那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注意Taisha言语的措辞,他是站在时间之外来看这件事的。如果Jim最终没能走上太傻的道路,以后还是有机会走上的,只是那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不过,最终我们都是会走上的。
站在时间之外做这件事帮助别人走上太傻的道路,我们会像Taisha那样,热心且耐心地引导他们,即便他们不理解,也不会有什么隔阂。
你看Jim开始对Taisha所说的太傻的世界、解决一切问题这些言论,开始是带着有些嘲讽和不信的态度的。
不过,Taisha每次都是耐心平静地回应,他明白大脑病毒的顽固,也接受理解Jim的怀疑。
不过,我经常在有些群里看到大家互相拿着这本书里的文字在PK,或者是当自己学有所成,就用自己的心得去“拔正”。
每个人应该都有这个的一个阶段,有时还会想不明白,为什么我费尽心思想要帮他,他反而对我很反感了呢?
其实,在那个时候的我们,是不是把自己放在比对方高的位置了呢?在这么做的,有没有一种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呢?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变好,但却讨厌被改变,即使他真的照着你所说的去做就会变好。
最后,能真正促使一个人改变,还是你对他的理解和接受,像Taisha对Jim一样。
老师和学生没有什么区别,教与学是双方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互配合的。
所以,在我们向别人分享什么的时候,要先看到那个可教时刻,别把对方激怒了。
原文:
Jim: 可是,我要是觉得我读懂了,我怎么知道我是走上你说的第一步了呢?估计未来觉得自己读懂了的人会不少呢,就算是真的“天书”都不会一百个人只有一个人承认自己能懂吧。
Taisha: 你的大脑病毒已经开始抵抗了。当你说“就算这本书是真的天书”的时候,你的大脑在和你说:“这个世界不会有真的天书的,别信这个人和你瞎扯了。”在未来类似这样大脑抵抗的情况无穷无尽,一些我会给你指出,大部分你得自己去对付,如果我每一次都给你指出,这本书就会变得啰嗦无比。
你懂了吗?每次你面对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你的大脑病毒是一个多么顽固的对手,这也是我们在未来会反复地从各个角度讲解一些概念,而你的大脑却会反复地说:“这些我都懂了,干吗还反复地说呢?”就好像大部分读者都会认为《太傻十日谈》有些啰嗦一样,可是,即使那么反复重申一些重要的东西,十个人里面也还是只有一个人读懂了那本书,读懂那本书的人,肯定会理解那些反复强调的部分的意义。
这本书和《太傻十日谈》相比,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你要是真的懂了,你会无可否认地用它教导的去创造,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你不可能一边说你懂,然后又和过去一点变化都没有。一个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就好像我刚才说的“重生”的感觉,一点都不是夸张,如果你还没有体会到那种彻底颠倒过来的感觉,肯定是你没读懂。
没有病毒的大脑只会看到你本来的样子,那就是奇迹的样子,如果你还不会施展任何奇迹,也无法创造任何的事情,还是觉得你自己是一个要在未来的不确定的命运中努力挣扎的一个人,你肯定还是被病毒感染着的。注意,我说的奇迹不是什么比喻,在没有大脑病毒的时候,你不管是创造一个新的大金字塔,还是只是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或者只是找到一个你合适的爱人,都不用任何的教导,你自然就会,那是你本来的样子。
当然,就算一个人走上了太傻第一步,甚至走到了以后的步骤,学会了奇迹的创造,他每天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继续清理自己大脑的病毒。这些大脑病毒的顽固是你难以想象的。你随时松懈一下,他们就会快速地从你不察觉的角落生长起来,你看为什么大部分大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冥想呢?清空你的思想——冥想,是最直接地清理你大脑病毒的锻炼。我们以后会教导很多更具体的清理大脑病毒的锻炼,但是,你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事情,随着这本书的深入,你会理解,为什么这本书,这本清理大脑病毒的教程,一定要这么写。
当然,就算你暂时被你的大脑病毒打败了,也没什么关系,人类的大脑病毒几千年都一直在阻碍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所以,就算你再被打败一次,也不用伤心,你只是无数被打败的人中的一个而已。
太傻和《太傻天书》既然已经站在时间之外,就无所谓等待与不等待、耐心与不耐心。你会一次次地被大脑病毒打败,一次次地放下这本书,然后你又会一次次地拿起这本书的,再次重新开始清理大脑病毒的战役。无论放弃多少次,你还是会回来,直到你最终学会这本书,从这本书离开这个时间的囚笼,这本书也在那一刻真正地成为“你的最后一本书”。然而,时间并不存在,它只是你自我体验的工具而已,每一次你放下这本书,只是无谓地增加你在这个世界漂流的时间而已。
所以,我们会说这本书是你的最后一本书,这是真的,这本书既然教导你超越时间,怎么会自己还在时间之内呢?时间就是让你自我学习和理解的工具,如果这本书还没有成为你的最后一本书,唯一的原因,只是你还没有做好战胜大脑病毒的准备而已,你早晚会打败你的大脑病毒的。所以,即使你暂时地被大脑打败,也不要去责备自己,责备自己也是大脑的病毒之一。一旦你还在责备自己,你肯定是还没有学会这本书。
一个真的读懂这本书的人,他会肯定地知道,自己已经走上太傻的道路了。这种变化因为实在太显著了,所以不可能有人走上了,还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走上了。如果你在第六次谈话还没有体验到这种重生一般的变化,我就只能用我过去的经历和体验来作讲解了,不过这样效果会差一些。所以,我会尽力地帮助你,让你在那之前,走上第一步的。
当一个人走上太傻的第一步的时候,他会称自己为太傻的老师。他会戴上太傻的魔法墨镜,并向世界宣称,我是太傻。就是在这种宣称中,他已经开始找到他自己真正的身份,也在走向他自己真正的世界。他会更努力地向着太傻道路的第二步,甚至第三步努力。注意,我刚才说魔法墨镜,你肯定又以为我在作比喻。你肯定会拿到一个真的墨镜,还有和那个墨镜配合的魔法。到第四次谈话后,我就会给你。
瞎聊:
当Jim说:“就算这本书是真的天书”的时候,Taisha马上发现了这个一个怀疑和否定的大脑病毒,于是又对Jim进行了一翻耐心的讲解,告诉他这本书真的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Jim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其实是对Taisha所说的东西是很怀疑的,Jim前四次对话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不耐烦地听Taisha讲的。
关于Taisha所描绘的走上太傻道路之后那种巨大的变化,确实是真的,不过只是其中的一面。
另一面的样子是,你还是要每时每刻处理那些大脑病毒。
所以,有没有走上太傻的道路都一样要面对自己的大脑病毒,只是还没走上之前,你面对的大脑病毒是易察觉的粗重的固执观念。
走上之后,你面对的大脑病毒更细微不易察觉,经常是伪装的太傻的声音。
所以,有没有走上太傻道路没有区别,不用去追求那些创造、奇迹的能力。
我们要做的是锻炼自己拥有像Taisha一样对大脑病毒有敏锐的察觉。
有这种察觉力的前提是认识到有哪些思维模式是大脑病毒。
这是前三次对话会讲的,可以分出三大类大脑病毒,分别是时间的幻觉、分离的信仰以及选择的误区。
这段话中说“时间并不存在,所以就无所谓等待与不等待,耐心与不耐心”。
可是又说“每一次你放下这本书,只是无谓地增加你在这个世界漂流的时间而已。”
这又在跟我们说,我们要耐心地读懂这本书,因为你一旦放弃读懂这本书,只会无谓地增加在这个世界漂流的时间。
而且,那些时间之外的太傻们可是一直在等待我们快点与他们合一,好继续早点往下一个层次的世界发展。
这似乎很矛盾?
站在时间之外,“时间并不存在,所以就无所谓等待与不等待,耐心与不耐心”。
在时间之内,“每一次你放下这本书,只是无谓地增加你在这个世界漂流的时间而已。”
而时间是自我体验的工具,虽然我们的方向是超越时间,站在时间之外来看待事情,我们就不会被时间束缚了,从而焦急等待,害怕自己什么时候才能与太傻合一呀。
可是,我们又需要时间,时间并不万恶,真正束缚我们的是我们对时间的幻觉,不是时间本身。
时间是帮助我们,提供给我们体验的场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过程,一个从不是到是的过程,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所以,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是站在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而说的。
如果你在时间中焦急等待,害怕自己没能与太傻合一,那么,时间并不存在,不管你在时间中漂流多久,最终都会超越时间,与太傻合一的,无所谓等待与不等耐,耐心与不耐心。
如果你不相信这本书会真的改变你,不相信有太傻这回事,那么你只会无谓地增加你在这个世界漂流的时间而已。
如果你想结束在这个世界漂流了,那么应该拿起时间这个工具,耐心地读这本书,耐心地做清理大脑病毒的事情,要知道太傻一直在等待着与我们合一,我们不要再放下这本书,不要再继续浪费时间了。
可是,当你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难题,徘徊不进的时候,也要站在时间之外看看现在的自己,告诉自己,时间并不存在,我早已完成了,不用焦急,放轻松,我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再体悟体悟。
原文:
Jim: 真的还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吗?那些步是会学会魔法,或者变成像某些耶稣、佛陀大师一样的人吗?你现在是第几步了?
Taisha: 第二步的道路,因为是创造和智慧的道路,这本书从第五章开始会很详细地讲解。在第二步的道路上,你会知道如何创造一切,不管是财富、权力、爱情或者生活的一切经历。但是,尽管教导和道路明确,这本书的读者,一万个人里面估计也不会有一两个能完全地走上第二步,他们同样是被自己阻碍了,或者在第一步走上了什么岔路。不过,即使不能体验太傻第二步完全的创造与智慧,在太傻第一步,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一些美妙的体验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太傻第二步也是你获得清晰的与太傻沟通的步骤,你将完全地拥有太傻的智慧。太傻的第二步是任何奇迹的基础。
而太傻的第三步,是奇迹的道路。这本书就算出版以后十年、乃至五十年,估计都不一定会有超过一个人是从这本书走上太傻第三步的。不过这本书会给出打开奇迹之门的钥匙,并指出通向奇迹之门的明确的道路。
这本书对太傻第一步的讲解,真正的力量的讲解,是最详尽的,其实从这一次谈话的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为第一步的跨越打基础了。不过这个事情虽然我说一百个人只会有一个读懂,这个事情,其实没多难,全世界有上千万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能有多难呀,这其实比教一个根本不喜欢跑步的人去跑马拉松,还要更容易。Jim,我知道你也刚跑完马拉松,全世界有上千万的人都能跑马拉松吧,全世界现在已经在太傻第一步的人也有这么多。
太傻第一步,在太傻练习的指导下,练习两到三个月,只要你不放弃,你是肯定可以走上太傻第一步的。只不过,就和跑马拉松一样,大部分没跑过步的人,听到这个词就会觉得不可理喻,或者直接觉得这个事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他们其实都可以跑马拉松,他们只是被自己阻碍了而已。这和你走在大街上对所有人说,我可以教你们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一样,也基本不会有人理你。
至于太傻第二步,创造和智慧的步骤,这本书会给出具体的指南、技巧和步骤,但是不会像第一步那样把所有的细节、误区、岔路都谈清楚。如果未来能有上千人因为这本书走上太傻第一步,他们肯定会要求第二步更详细的指导,说不定未来我会出一本《太傻第二步》呢。
而太傻第三步,我们会给出大门的钥匙和方向,能不能真的有读者走到,得看每个人自己的努力了。不过每个走到太傻第二步的人,都会清晰地和内在的太傻建立沟通,并获得无微不至的指导,太傻会给每个人指明具体第三步的道路和途径的。
至于你说魔法那些事情,那些都只是简单的思维创造规则的使用罢了。思维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所有的魔法只是基于思维的力量对规则的使用而已。你现在之所以觉得自己不会魔法,原因不是因为你没有魔棒或者不会咒语,而是你大脑的病毒一直在告诉你:“没有魔法那回事,都是瞎扯的。”所以,是你大脑的病毒阻碍了你的魔法能力。不用太傻到第二步,在太傻第一步的教导的时候,我们就会教你使用一些简单的魔法了,我还会送给你一些魔法用品,便于你使用。你都不用走上太傻第一步,就可以训练自己使用那些魔法了。
当然了,你的大脑病毒刚才肯定又和你说:“这怎么可能呢,讲故事吧,到时候肯定用什么‘只要你相信了,你就可以做到’的话来忽悠我的,就好像《功夫熊猫》里面的乌龟大师给所有人留的卷轴一样,那些都是没用的东西。”对于这些话,你其实只要现在装作根本没听到,就是了。反正你的大脑也这么和你说了几十年了,让他自己说去吧,只要你耐心学到第三章,我保证你会知道我说的魔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至于我到底是走到太傻的哪一步,耶稣和佛陀之类的历史上的大师,到底是走到哪一步,到第四章和第五章我会详细向你分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放心,既然我答应你无所不答,肯定不会像乌龟大师一样,什么都不说清楚,就飞走了,不过也希望你能有机会坚持到那一步之前,而没有被你的大脑打败。
瞎聊:
走上太傻第一步的道路就是不断收回自己力量的过程,每一次的清理大脑病毒,你会看到你爱的力量流失去哪里,于是停止把精力耗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爱的力量就收回了。
我们是爱本身,爱是这个宇宙最强大的力量,我们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力量。
可是,看看现实中的自己,常常劳心劳力,思维就像脱缰的野马。
前三次的对话,就在讲我们的力量是流失在哪里的,如何流失的。
如果不清楚看到这个流失的过程以及后果,我们很难收回自己的力量。
清楚地看到,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清晰地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前三次对话,要去把握它的脉络和结构,知道时间、分离、选择是如何使我们流失力量的。
关于太傻的魔法,它可以是未走上太傻道路的人,提前体验一下太傻道路的风景,虽然不常常能体验到,多使用几次,偶尔成功一两次还是可以的。
只要你看到自己施展的魔法如何在你的生活中产生变化,你就不再怀疑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了,也能更快走上太傻的道路。
对于走上太傻第一步的人,太傻的魔法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实践,也是走上第二步的敲门砖。
想想看,你的日常生活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咒语的组合,每次在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咒语一说出来,你就会听到太傻对这个咒语详细的讲解,你也马上成为你自己,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再做大脑病毒叫你做的事。
这是一件多么有趣而轻松的事情,你只是在一边玩玩生活的游戏,一边在别人不知道的地方悄咪咪地进行自我升级。
所以,太傻的魔法绝对是你值得一试的事情。
原文:
Jim: 好吧,既然你说得这么诱人,我就暂时相信真的有魔法,也有奇迹,就先耐心地学下去好了。希望别和另外一个励志和灵性书籍一样,都瞎扯什么“信则灵”之类的那一套就行。关于这本书的名字,是因为你叫Taisha,所以这本书也叫《太傻天书》吗?而且你怎么会知道我对这个主题会有兴趣,然后找到我来进行这次谈话呢?
Taisha: 我是《太傻天书》的老师,是我在我自己太傻的指引启发下,自我命名为Taisha。这个有先后的问题。太傻在时间的终点,我却还在时间之内。当然是我以“太傻”自我命名,而不是《太傻天书》用我的名字。
你是否对这个主题感兴趣,我当然不知道。但是,我既然找到你作这次谈话,肯定有它的原因。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出原因,我会说,因为在《太傻十日谈》中,我们配合得不错,对于我,既然已经有一个合适的谈话者,又何必去费力选择呢?而且,《太傻天书》的一个核心的教导,就是“选择即囚禁自己,因此无需选择”。既然我如此教导,我也肯定是如此行动的。
你要注意,这是我在回答你问题的时候,我说“我不知道”。而这句话,《太傻天书》在未来会不断地引导你不断地重复。每一次你大脑的病毒和你说“我知道这个,我学过那个”的时候,你应该停下来,在那一刻,说:“我不知道。”这确实是真的,这也是在太傻指导下的认知和被大脑指挥下的认知上的根本不同。你的大脑会不断地和你说:“我知道这个,我学过那个,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的太傻却会不断地帮助你说:“我不知道。”当你说“我不知道”的时候,你大脑的病毒在那一刻就已经被清空了,你也在你太傻的真知中,真正地知道。
关于“我不知道”的另一种表述是,原因我知道,但是,我却无法在时间中把原因告诉你,因为一旦我解释了,这种解释进入时间中,解释也就必然被时间扭曲而无效了。
“我不知道”是《太傻天书》教导你的另一个基础咒语,它的功能是,摆脱你的大脑病毒的围攻,并与内在的太傻连接。记住这个强有力的咒语。在这一章,请注意,一旦我开始施展某些咒语的时候,我会特别强调,每当这个时候,请和我一起使用它们。这些都是你走向你的世界之前必不可少的锻炼。
瞎聊:
我刚说到太傻魔法的好,Taisha马上就教了一个魔法咒语了。
“我不知道”这个咒语的使用非常简单。它可以让我们保有空杯心态,清除掉你的傲慢、自以为是,同时不再让自己被自己的所知困住了,止步不前。
比如,你看到一个让人很不爽的人,一想到他,你心里就冒出各种想法,他为什么这样啊,有病吧,他真是怎么怎么了。
每当这个时候,你对自己说:“我不知道”,这时你会马上意识到有更深远的事情其实你还不知道。
你马上会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那样的原因,也马上知道其实你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当你发现自己不知道的时候,你才真正的知道,而且是更加清晰地知道,更加全局高维度的知道,并不是真的不知道。
每当你发现你被自己大脑的想法占据了,大脑冒出各种知道那个知道那个,否定这个,喜欢那个的时候,大声对大脑说:“你不知道”。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细微的的一个小动作,但随着你不断使用,你只会越来越谦卑,越来越不敢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你只会话还没说出来,马上又收回去,并开始对这件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关于Taisha知不知道Jim会对这个谈话主题感兴趣的问题,其实他是知道的。
在这本书的后面有一个真正的答案,不过这段对话他没有说出那个真正的答案。
他只用了在时间中的答案回答Jim,因为之前跟你合作得很好呀,我也从不费力选择什么,所以就找你了。
其实宇宙从不浪费资源,Taisha当然知道Jim是爱的潜力者,而且是那条鲸鱼托Taisha的女朋友去催Taisha再找Jim合作一次的。
他们都是中了那条鲸鱼大师的魔法,关于这件事,Taisha是一清二楚的。
可是,如果Taisha对Jim说,你是中了一条鱼的魔法,那条鱼让你对这个主题着迷不已,让你很冲动想要完成这件事情,你猜Jim会怎样?
Jim肯定会在自己大脑中的“我知道”之下扭曲这个答案,而失去了听见真正答案的机会。
别说Jim了,如果你是第一次读这本书,还没有真正的了解,看见我这样说的时候,其实你也在浮想联翩。
这就是为什么有个“沾花一笑”的典故,为什么不明说直说呢?
当一个人的认知还没拔高到那里,说了只会被大脑病毒扭曲,而失去它真正的样子。
原文:
Jim: 我和你一起完成过《太傻十日谈》,那里面有很多对学习者学习那本书的建议,那对学习这本书的人,有什么类似的学习指南或者建议吗?
Taisha:学习这本书的最核心一个建议是首先请暂时放下你头脑里面的那些你自己认为已经知道的,以前对各种科学、宗教、励志书籍和其他类似的灵性书籍的一些固有的观念,这些观念本质上都是你学习任何事情的阻碍。本质上,当我说“我不知道”的时候,这确实是真的。你虽然看过各种励志书籍、各种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经典,你真的觉得你知道什么吗?就好像你现在已经是某种金融专家了,你要是遇到一个炒股的大叔,那位大叔肯定会和你说,我知道这个曲线,我知道那个规则,而你肯定也会诚恳地和他说:“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记住,只有真正知道的人,才会说“我不知道”,而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肯定会说:“我都知道。”
所以和《太傻十日谈》一样,我建议每一个读者,先放一放自己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那些东西,不要着急读了一两段就说:“哎呀,这不就是XXX吗,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新奇的。”然后将这本书扔到一边。这是无数次你错过那些真正会改变你生活的书籍的原因。就好像,如果一个人只是读完《太傻十日谈》第一章,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这将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他又错过了一本有机会改变他自己的书,而其实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他自己的大脑阻碍了他自己。
读过《太傻十日谈》的人都知道,越往后面的章节,将会越精彩,可操作性更强,对你的震撼和触动也会越大,而最后一章,将帮助你完成最后的超越,这本书也是一样,越往后,你会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更精彩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前面因为限于读者的基础,都是不大可能涉及的。
所以,对于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就算你要放弃,也请耐心读完前三章,虽然更精彩的还是在后面,但是前三章却是一切的基础,单独看前三章的任何一章,你不会有任何的完整的观念,只有前三章读完之后,你才会某种程度了解我们到底要说什么。我说过,我会努力让这本书更轻松,更贴近生活,这也是前三章的一个主要目标,让每一个这本书的读者,不会简单地因为空洞、艰深或者没有实际生活意义而放弃这本他真正需要的书。
当然如果你觉得读完前三章非常地困难,那么不要继续推进向后读,前三章是这本书的所有教导的基础,它包含了很多的练习、建议、指南和一些需要在生活中透彻理解的概念。你完全可以反复读前三章,练习前三章,直到你觉得真正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为止。但是,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也许有人第一遍就能彻底明白,那是因为这些问题他已经反复琢磨过了。也许有人会一直在前三章徘徊,这也并不奇怪。
另一个建议是,如果你觉得《太傻天书》正文太严肃,不易理解,可以直接阅读“太傻对话录”,读完每个对话录之后,再去读“正文”,最后再去做练习。“正文”是理念,也是提纲,但是却需要通过“对话录”的阐释,才能真正理解。这是一个严肃与轻松的平衡。而“太傻练习册”也是这本书的一个特色,你只有通过日常的每一天的经常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这些都是我们对学习这本书的建议,当然你在学习过程中,你会在每一次谈话里看到更多具体的建议。
当然也不要把这些建议作为一个限制,所有的限制都是恐惧,没有任何的必须、必读或者必做的事情,更没有什么违反了就会受到惩罚的教条,这些都只是你大脑的限制模式而已。所有的限制其实都是来自于你自己,太傻只给予建议,没有任何限制。
首先请暂时闭上你那被大脑的层层阴霾遮蔽的眼睛,你才能睁开你真正的心灵的眼睛,如果你觉得一开始自己就什么都知道了,那你肯定最后什么都学不到。《太傻天书》教导的核心之一就是在每一刻真诚地说:“我不知道。”——一切真理“就在其中”。
瞎铆:
如何区分什么是大脑的知道,什么是在太傻的真知中的知道呢?
大脑的知道会让你批判这个否定那个,你会抗拒某些部分的东西,而喜欢另外部分的东西,这种非黑即白的认识带有你的情绪。
而在太傻的指引下获得的知道会让你获得一种通透感,也会理解、接受一切,不管它是呈现什么样子,你都知道那是它本来的样子,它不会引起你情绪的波动。
你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这一面是这样,而那一面又是相反的样子,但它们没有区别。
虽然你有一个更清晰地知道了,但是这种知道是一个大方向的知道,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变化你无法确切地描述出来,所以TaishaTaisha才会说“只有真正知道的人才会说我不知道”知道。
不过,一旦事情呈现某个细节、某个部分的时候,你会马上知道它之后的走向是什么,因为你对全局、整体有了清晰地了解了呀。
比如,你有一个执迷不悟的朋友,大脑的知道是,你会想这个朋友怎么这么不争气,他应该怎样怎样做才对。
你会替他着急,会想要去帮他,如果他不接受,你可能还会生气。
而太傻的知道你会从时间之外的角度观察这件事,你会知道,你的朋友并没有执迷不悟,所谓的执迷不悟只是你把自己的东西认为是对的,如果别人没按你认为对的招式来,别人就是错的。
而且你还会知道,你和你的朋友并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只是在某种程度执迷不悟而己。
每个人都只是在自己的人生进程中入戏入迷,入戏入迷也并没有不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深刻体验自己。
于是,你不会为执迷不悟的朋友着急,通过他说的话,他的表现,你会很容易知道他处于什么进程,还有多长的路要走,不管他的进程怎样,你永远都会深深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