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现代式批判

        毋容置疑,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到的经济基础是个深刻的概念,指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与物质分配等。对于其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概括得当,认为前者对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后者再通过反馈通道影响前者的发展。但是,这样的关系一方面是笼统的,另一方面是不现实的,与现代社会产生巨大冲突。

        说关系笼统是因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多样性,且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所导致的结果并不是一一对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相影响,是动态且不收敛的,当然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那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始终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下,没有任何一方具有压倒性优势,同时影响的路径没有受到阻隔。这种影响是种综合的过程,通过认识是分辨不出各种因素的作用的。

        为什么说传统观念下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实已经突破假设条件中对两者均衡关系的限定。很明显,经济基础在现代社会已经占据主导优势。理解这种现象,一定要把经济和经济基础区分开来。经济是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经济基础所有者达到非经济目的的手段,通过这种虚伪的手段巩固其经济基础的持续获得。

        非经济目的是个体经济的最优,也就是个体欲望的实现。当经济基础所有者实现非经济目的后,意味着对影响经济的工具的强化,造成更大的不经济。没有掌握工具的人只能遵循经济规律才能保障最基本的生存,并没有规定用什么方式去遵循,而且经济规律其实早以被掌握工具的人所剥夺,因此就导致经济规律让人失人格,让物失物格。当然,这是在人人生而平等的假设下。人失去人格表现为遵守规则、顺从领导、缺乏创新与批判的精神,也就是丧失思考的力量。

        在丧失思考的力量后,也就意味着掌握工具的人的目的达成。目的达成其实有更为深刻的结果,也就是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现代社会价值观更多体现为少数人的观念,既掌握工具的人的观念。大多数掌握工具的人的观念都是个体最优,包括个人最优、家庭最优、子女最优等,忽略社会整体的发展,这跟远古时代的物竞天择又有何区别,与现代文明有着极大的冲突。现代人其实还是在过着野蛮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披着现代文明的外衣。

        目前,拥有工具的人占据极大的主导,导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处于极度失衡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极度失衡。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人类的文明步伐只会变得更为缓慢。总之,现代文明急需一场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平衡的讨论,而不是疲于资本的积累,忽略思想的建设。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现代式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