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妈妈的记忆,最早是在我四岁的时候。
那时,我的校园生活尚未揭开序幕,但在家里,我的学前教育却已经悄然开始。
妈妈经常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教我朗读,那是一本薄薄的书籍,内容简单却极尽精致。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在每一首诗的下面,都绘有一张彩色的图画,画的内容对应着诗的意境。
彼时的我,对于唐诗是不得其解的,但是有了图画的帮助,幼小的我倒也能理解几分诗的内涵。
就这样,妈妈抑扬顿挫地朗读着,我一字一句地重复着;久而久之,我不仅能够顺畅地念出这些唐诗,还能够流利地将其背诵出来。
而这些诗歌的熏陶,为我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了第一块基石。
除了教我诗歌,妈妈还教我学习数学。
那是最为基础的代数运算,从“1+1=2”一直到20以内所有的加减法。
当然,妈妈并不知道“代数”为何物,她只是凭借着日常经验,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教授于我。
而我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掌握了这些运算。
利用着这些知识,我轻松应对着长辈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并从她们那里获得了多支作为奖励的铅笔。
对于幼稚的我来说,妈妈是我的第一位导师,引领着我走进学生时代的大门。
但当我真正背上书包,进入小学校园之后,妈妈又变成了另一种存在。
我的小学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在课堂上,老师站在七尺讲台,操着一口流利的乡音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
而在放学后,妈妈则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接我回家并监督我完成作业。
常常地,我一边嘟着嘴,一边极不情愿地写着家庭作业。
整个过程中,如果我有任何走神,或者字迹稍不工整,妈妈便会表情严肃地盯着我,在她犀利的眼神中,我只得束手就擒,然后乖乖地书写。
每次寒暑假的时候,妈妈也同样如此,当我同龄的小伙伴还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时,我则愁眉苦脸地坐在书桌前,默默地完成着假期作业。
在当时,我还未接触到“虎妈”这个词,现在想来,这个词像极了那时候妈妈的样子。
因此可想而知,彼时的我是多么畏惧她的存在。
对于妈妈的印象,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了另一番改观。
由于学校离家遥远,所以我过上了住校的生活。而为了添补家用,妈妈则在学校食堂里工作。
就这样,妈妈一边辛勤地工作着,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那时,她依然倍加关心着我的学习,但她已不再出现我的书桌旁,而是站立在食堂的橱窗里。
每天清晨、中午、以及晚上,当我去食堂就餐的时候,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而每次当我和室友伸出饭盒时,妈妈总会给我们多打一些美味的饭菜,这样的“恩惠”,经常惹得其他同学瞠目结舌。
除此之外,在我生病或者遇上考试的一些时间里,她则常常捧着一大碗的鱼汤送到我的身边,嘱咐一番之后又迅速回到橱窗里继续着她的工作。
每逢此时,我和我的鱼汤必定成为整个食堂的焦点,而妈妈也变成了一个“贴心大厨”般的存在。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对妈妈的印象也一直在变化着,从最初的“导师”,到后面的“虎妈”,再到后来的“贴心大厨”。
虽然我的印象在变,但她的角色却从未改变,从出生到现在,她一直都是关心着我的妈妈。
而在我远离家乡,去往更加遥远的地方之后,这份关心则来得更加热切。
我知道,这份爱还将继续!
我希望,老妈你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