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抉择都和家庭有关

俞敏洪老师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是和一个同学一起考大学,结果到第三年复读时,那个同学放弃了,俞老师在第三年考上了北大,俞老师说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去过一次上海,亲眼看到了大城市的繁华,所以才立志要考出去,而那个同学一辈子没出去过,觉得在家种地也是一种人生。

原生家庭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每一个决择其实都和家庭有关,上学,择业,择偶,或向往,或逃避。我就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从小到大没出去过,自然都是在电视里看世界,在我学计算机毕业以后,参加了工作,单位要调我去山东办事处,我放弃了所学的专业和自己开的电脑学习班去了山东,那时就是为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还不用自己花钱),再后来又去了北京,现在想想,和俞老师说的故事产生的共鸣,谈不上后悔二字,但如果当时我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也或许就会有另一种选择。

有句话叫孩子要富养,这个富养我理解不是非要天天吃好的,穿名牌,而是带孩子去看世界,见世面,我非常赞同的一个观点是多带孩子去重点名校转转,而不是在家里逼着考清华北大,我又回想起我参加工作后,偶然机会去了东北大学,眼前的一切让我羡慕不己,因为是刚参加工作,大学里的学生和我是年纪相仿的,有一种莫名的悔恨在内心,使我今天依然记得,悔的是自己应该更努力的学习,但现实告诉我没机会了,无奈的是父母没有告诉我原来大学是这个样子的,就说要好好读书。

一个老教授,每天下午都会在院子里喝茶,隔壁淘气的孩子天天不学习来听老爷爷讲故事,而老教授也没有去责备孩子,就是在讲大学里的一切,从学生到老师,从体育场到图书馆,最后孩子也真的考上了老教授所在的大学。

所以一个见过世面的家庭对一个孩子非常重要,重要到不至于图一点点眼前的小利,就做出人生错误的选择,用自己大把的青春换来一段弯路,俞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还说了一个细节,就是他和同学都和自己的母亲去诉说了自己要再次复读的想法,那个同学的母亲说,咱就是个农民,考两年没考上还要考?痛快回家种地!而俞老师的妈妈说,咱家是农民,父母不能养你一辈子,你想复读也可以,但这是最后一年(机会)。

我们没有选父母选家庭的权利,但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也会为人父母,请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尽可能的让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多见世面,树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你组建的家庭决定着他(她)对未来的决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抉择都和家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