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我只是在读绘本,其实我是在科学育儿

“与孩子在一起时,带上你所有的法宝和智慧,然后坐到地板上。”


绘本便是大人加入孩子的世界的一件法宝,尤其是识字前的小宝宝。丰富的色彩、可爱的插图、以及隐藏在插图里面的各种小“机关”,再加上爸爸妈妈声情并茂地夸张演绎,绘本里的世界让宝宝们仿佛是经历了一场冒险。

比如这样:

《Pat the bunny》讲述了一对可爱的小兄妹的一天,Paul和Judy,他们手拉手微笑着邀请宝宝和他们一起玩。玩什么呢?

我们一起拍拍小兔子吧!

小兔子的毛白白的、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宝宝你也摸摸看,是不是软软的、滑滑的?

Paul和Judy正在玩躲猫猫的游戏呢!

宝宝,快来快来,我们一起找找看,Paul藏在哪里啦?咦,这里有块蓝色的布,打开看看呢,原来Paul躲在这里呀!

呀,这里有一束花,黄色的、蓝色的、橙色的真好看呀!

快看,Paul正蹲在那儿闻花香呢,我们也凑近闻一闻,香不香?呀,真的有淡淡的香味呢!

咦,Judy怎么趴在地上啦,她在干什么?

原来地上有一面小圆镜子呀,亮亮的、闪闪的。我们来和Judy一起照镜子吧!宝宝,你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了吗?

Judy坐在爸爸怀里啦,她用小手摸着爸爸的下巴干什么呢?

原来是在摸爸爸的胡子呀。宝宝你也来摸一摸,爸爸的胡子黑乎乎的,是不是有点扎手呀?

现在,Judy要看书啦,这是本什么书呢?我们一起翻开看看:

呀,原来是一本关于小兔子的书!

嘀嗒、嘀嗒、嘀嗒,小兔子在认真听小闹钟唱歌呢!

有人问小兔子:你有多大啊?小兔子伸出两只小爪子比划着说:这~么~大!宝宝你也比比看,这~么~大!

晚餐时间到,小兔子在吃什么呢?原来是一大勺米饭!

嘘~~~吃饱饱,小兔子躺在地上睡着啦!

真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那我们就不打扰它了吧。

我们再来看看Paul在干什么呢?

原来正和妈妈在一起呀。妈妈的戒指真漂亮,Paul的手指头可以戴进去吗?可以耶!宝宝你也来试试看,把手指伸进这个洞洞里,也可以是不是?

哇,愉快的一天结束啦,让我们下次再和Paul和Judy一起玩吧。看,他们正挥舞起小手和你说拜拜呢,你要说什么呢?拜拜~

在这场冒险中,宝宝动用了他的触觉、嗅觉、大动作以及精细动作。摸一摸小兔子的毛、蓝色的布、光滑的镜面以及爸爸的胡子渣;闻一闻花香;翻一翻小小书,把手指头伸进洞洞里;蹲下闻花香、趴下照镜子、坐下看书。宝宝在幻想的世界里面一下子体验了九个生活中的美好场景。

和宝宝一起演绎绘本,便是一种《游戏力》里所提倡的“基于玩耍式游戏的养育方式”。为什么说是演绎?因为父母运用自己的智慧,激发了宝宝的好奇心,调动宝宝也参与其中。即使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他“咿咿呀呀”的声音以及手舞足蹈的动作也是一种参与。

我在和女儿一起阅读的时候,常常会使用问句。刚开始是由我自问自答,渐渐地,宝宝会回应我,再后来,宝宝对于她熟悉的内容常常会抢在我前面说话。这一方面是因为她语言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阅读的过程激发了她的想像力和表达欲。

而更美妙的是,当宝宝离开讲绘本的情境而提到绘本里的内容时,我能瞬间理解她并回应她。爸爸妈妈们都知道,要听懂一个正在学说话的宝宝的每一句话并不容易;而如果在询问了3次之后你还没有听懂,宝宝的沮丧和郁闷会立即写在小脸上,表达得是那么的直接而强烈,以至于让你觉得自己仿佛做错了多大的事而伤害了她。

将书里、电视里、音频里学到的东西带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在宝宝三四岁之前会经常发生,宝宝们就像会穿越似的,可以在想象的世界和现实世界里来回穿梭、随意切换。可能他上一秒还沉溺在和Judy躲猫猫的世界里,下一秒他又要邀请你和他一起堆积木了。宝宝们的思维就是这么跳跃。

而这样的“穿越”游戏,正是宝宝体验生活、探索敏感期的主要方式。正如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所指出的,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会遵循内在的感觉去获得某些特征,当他们掌握这种特征的时候,这种内在的感觉就消失了。就像我们在冬天总想吃一次火锅,没有吃到就心心念念不忘,一旦吃过就心满意足一样。

对于一本喜欢的绘本,宝宝可以从一岁前读到两岁后,甚至更久。《Pat the bunny》就是我女儿至今的钟爱,在她十一个月大的时候,我第一次读给她听,现在她二十六个月,可以和我一起来演绎这本绘本了。比如,每当我快念到“peek a boo”的时候,她早已经举起双手蒙住了眼睛;当我讲到小兔子吃晚餐的时候,她会满脸堆笑地说“Yummy,yummy”。每当这个时候,宝宝的表情是那么地专注,这份安静和她平时的手舞足蹈简直判若两人。

对于宝宝喜欢重复听一本书、做一个游戏,进行一个动作的事,大人们常常忍不住去质问或者取笑他们。然而,这正是宝宝对于“完美”的理解,他们正通过这种反复的行为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就像成人们也会通过“刻意练习”来促使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精进一样。因为总觉得自己下一次的表现可以更好,所以宝宝反复做着“peek a boo”的动作,反复说着“Yummy,yummy”,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宝宝的动作更协调、发音更准确。这种时候,大人们只要做自己的事,不去打扰他们就对了。

另外,儿童在探索敏感期的过程中,指引他们靠近什么远离什么的,并不是大人的行为,而是他们自己的内心所以,当我看到女儿喜欢和Judy玩peek a boo,而快速翻过闻花香的那一页时,我并没有阻止她。即使是处于同一环境的双胞胎家庭,也可能是一个宝宝喜欢踢球,而另一个喜欢画画。

“与孩子在一起时,带上你所有的法宝和智慧,然后坐到地板上。”这是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里引用的欧马利的一句话。“坐在地板上”与孩子目光平视,摒弃“成人视角”;将成人世界里的“法宝和智慧”转化成游戏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和玩耍。

这时候,我们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环境:这里有充满爱的关注、游戏式生动的互动,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觉行事,而不被过多干预;他们在敏感期的探索得到满足,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公众号:转角有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以为我只是在读绘本,其实我是在科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