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静待花开

文/萧雨

图片发自App


《安的种子》是一本颇有禅意的绘本,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地给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

这本书文字精准而干脆利落,图像简单而突显人物性格,如急躁的本、刻意经营的静与泰然的安。此外,文图结合所展示的说故事魅力,更令人赏心悦目。

前糊贴页以肃穆的深秋开始,并连安与小狗走过的足印,色调暗沉、稳重;后糊贴页则以繁荣盛夏予以呼应,呈现绿意盎然。作者巧妙地以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作结尾,使四时有序的寓意不言而喻。

故事以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开始。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

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对本来说,种子是否会发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个”!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如果不是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是教导孩子要力争第一,孩子可能就会成为本。

本跑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本把种子埋在雪地里。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本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静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安想。

静去查找种莲花的书籍。

安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

安接着清扫寺院中的积雪。

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

安和以前一样坐着斋饭。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

不以它本来的样子爱它,而是以我要的方式爱它,足以害了它!

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自由,孩子的成长更是如此。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对他灿烂盛开的祝福和期望里,我们是否给对了生根发芽的时节?是否武断的拒绝了滋养他的阳光和氧气?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带着女儿乘电梯,常有邻居会问,孩子不上学?我笑着说还没呢,也难怪,孩子两岁18个月个头已到101.1cm,只是,被问得多了我心里也着急了。

于是我联系了附近的学校,让女儿去小小班。晚上睡觉之前跟女儿说好去学校,我心里还各种担心,设想了很多场景。没想到平日里,一向早早起床的女儿,竟然睡到九点多,我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此反复三天,我只好作罢,也不再提她上学的事,她也就早早起床了。

现在想来,她一定是不想去学校,用赖床的方式来抗拒着我们。

故事中的本、静、安三个人对待千年莲花种子的态度与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何其相似。本的急躁,欲速则不达不正映衬了我们一些人对待孩子那种“揠苗助长”的心态吗?我们很多父母对待孩子如文中的本,简单、粗暴,不以孩子的需求为需求,只以自己的意愿强行让孩子行动,殊不知,在孩子还弱小、没有能力反抗时候,会违心听话、顺从,可在叛逆期会如火山爆发一般迸发出自己所有的能量,与家长对着干,这种时候父母,可就难以收场了,诸多例子新闻报道不胜枚举。

故事中的静,对种子关心过度,溺爱有加,却忽略了种子发芽生长最关键的东西:水、空气和阳光。因此也无法使种子成长、开花。这也就揭示了我们教育孩子的另一种错误,一味溺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替孩子包办一切,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结果只能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影响孩子的成长。

而安却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因时节而动,静待花开。真正要成长的是孩子自身,父母的作用只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为他们提供适宜的“阳光、空气、水分和温度,使他们茁壮成长。这样,他们才会开花结果,成为真正的千年莲花种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的种子》|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