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老黄历新发现

原来发过一条朋友圈:一本读了七八遍,每次都有新发现。核心的意思是在表达自己的领悟能力差。这一次读完了《从0到1学透区块链》,也有新发现,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从0.8到1,这次的新发现是更上一层楼。

比特币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巨人

人们能够牢记的只有成功,而且是第一个成功。

1.比特币之前有数十个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以失败告终。
2.Ecash (David Chaum)付款方匿名,收款方非匿名。得到各方支持,最终因无市场需求而破产。
3.英国密码学家Adam Back 1997年发明了哈希现金,用到工作量证明POW。
4.Haber/Stornetta 1997年提出时间戳。
5.戴维 1998年 B-money 点对点交易和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
6.Hal Finney 2004年加密现金,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
......

比特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经过很多个项目验证的,币特币的成功是这些项目的优势互补而来的。所以,对于中本聪不应盲目崇拜,对于比特币系统应该报以更多信心。

不是所有的郭嘉都在唱空比特币

德国:第一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是德国。
美国:各州各部门有不同的监管措施,总体上越来越规范
日本:十分积极,2017.9.29颁发比特币交易所牌照。
俄罗斯:态度大转弯,2017年6月央行行长表示比特币是数字资产,非虚拟货币。
丹麦:比特币交易所不需要政府许可。
......

每个郭嘉的态度是由其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但令人欣慰的是,世界上很多大国对于比特币是认可的,或者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如果全世界的大潮都是朝着这个方向,那么其他因素很难阻挡比特币的继续前行,区块链亦然。

区块链投资井喷式上涨

2012年区块链的投资500万美元
2015年区块链的投资4.7亿美金
2016年区块链的投资5.5亿美元
2017年9月区块链的投资37亿美元

春江水暖鸭先知,投资人一定是最先感知潮流到来的那只“鸭”。用嘴吹牛不可信,用人民币投票就很诚实了。可以推断的是这一波区块链浪潮确实已经来到。寻求机会的人,应该积极下海游泳。

区块链应用建设误区

区块链虽然美好,但要避免踏入泥淖。

第一点,算力不足风险。如果算力不足容易被攻击,所以生态链建设非常重要,手机挖矿。
第二点,信用背书的悖论。希望使用区块链做信用背书,实际上信用好的公司不用背书。
第三点,使用者并不能感知到区块链的存在。

现在很多项目都是POW共识机制,那么就需要大量的节点参与算力提供。项目成败不单单是技术可行性的问题,生态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要。普通参与者跟着大部队走反而是一个安全策略了。或许有项目在性能方面宣称超过微信,然而微信强大之处还在于自己的生态建设。以太坊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太坊的被技术可以被喷,但是附着在以太坊上的客户不会轻易离去。

全民all-in 区块链是没有必要的,区块链只是互联网的一个小分支,普通民众的参与方式还是点击附着在区块链上的按钮,对于下面的数据流经谁家的矿机,我们不关心。

区块链在物联网上有大发展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小米,360一直在深耕物联网,但是物联网的价值爆发点一直没有找到。区块链的发展让物联网又了新的增值点。最起码一点,能够解决上面的算力不足的风险。

老东家做路由器,这么看又可以进入年增40%的快车道了。

通读一本书就像是在自己内心植入了一颗种子,即使这颗种子长出的新芽很是嫩小,一旦遇上好年景,嫩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没有种子的地方,等待的只是水土流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0到1—老黄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