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跌跌撞撞中前行,还有些好运气

今年年初,我给自己定的主题词是“觉察”。

2018年我体验了很多,我觉得我做到了。


我一直是一个没有任何方法论,没有规划,纯靠“随心”二字活着的人。很多时候看到别人总结的一套套方法论,我第一眼想到的不是学习汲取,而是怀疑:他们真的是按这样的方法做的吗?

我也是个怀疑论者,不相信的东西有很多,怀疑的多了,也就不管不顾了,喜欢的我就做,不喜欢就拉倒吧。

天马行空的时候多,按规矩办事的时候少。

当然,我也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脑子有问题,怀疑自己没能力,大多数时候靠运气,剩下的时候就误打误撞了。

幸运的是,我的运气还不错,虽然不够努力,但至少努力的意识开始慢慢觉醒了。

2019年还有几天就要到来了,今天中午在自习室趴着把自己的腿睡麻了,活动活动,我也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2018吧。

第一,三节课,给我打开了不一样的世界

是不是等着问我学了哪三节课?拜托,三节课是一家创业公司,坐标北京,口号是“行胜于言”。但在年初的时候,我先以为他们是一家传销公司,然后是一家土豪公司。

第一个联系我的人是小彤,去东北的前一天晚上十一点。她加我好友,然后告诉我,他们准备在三亚做一场活动,包吃包住包玩包学习,接着就问我愿不愿意去,最后一个名单,不去就再也没机会了。

这样的事情,我之前遇到多了,人家告诉我中了五百万大奖,然后怎么怎么去领钱;或者短信通知我被“非常6+1”抽中了,可以获得什么大礼包;要么就是电话通知,说我有什么海外旅行的机会,只需要按着他们的提示就可以去了。

小彤的头像比较可爱,于是我忍住了骂人的冲动,接着她提到了我的好朋友小灯泡,这就打消了我的疑虑。再和她聊了一会后,我把事情告诉了二胖,二胖说:“肯定是假的,估计是传销,就你这熊样,谁会请你免费玩呢。相信我,去了就回不来了!”

这句话激发了我一定要去的冲动——“MD!就我这熊样,人家有什么好图的呢!

事实证明我走了狗屎运,人家真的是包吃包住包玩,没有洗我的脑,没有没收我的手机,也没有关我小黑屋。我和何源分到了一个宿舍,他后来和我说:“第一眼看你,感觉不像善类,不说话,黑着脸,觉得不好相处。”我哈哈大笑:“刚来以为是传销,所以必须装出很凶的样子。”


那次活动的主题是觉察,非常适合我,因为我之前一直是一个很封闭的人。三节课那时候的课程主要是产品和运营,当时我对产品的理解是——厂房中生产出来的东西;对运营的理解是交通调度……扎心,很多时候别人聊天,我坐一边和傻子一样。

不过到讲段子的时候,我就很开心了。第二天晚上小彤、何源还有我,在我们屋聊到快三点,记得我讲了很多段子,他们笑得快直不起腰。后来几天都是在半夜睡的,一群人围起来瞎聊。同频、同样追求向上,每一次聊天都是享受。

过年后小彤介绍我到三节课实习,当时公司还在中关村,每天下地铁后可以买点包子豆浆上去吃。八楼和一楼都有餐厅,价钱便宜,总能选到合适的饭。

虽然最后在公司待的时间不够长,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产出,但我很喜欢三节课,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公司的气质就是人的气质,三节课的气质很实在,是实干家,也是行动派。

公司的三位创始人,我接触最多的就是老黄(黄有璨),他坐我斜对面,虽然我们每天交流也不是很多,但我实实在在可以看到他做事,能感受到他做事的风格,多多少少能理解一点他的追求。

在大家眼里,他像个“严父”(原谅我,这个词用得并不准确,因为我也有点怕他),但他也有小孩的一面,饭后要经常喝酸奶,没事踢踢球,和人开开玩笑。如果不是工作压力,他应该会更活泼。他的宏观意识很强,事情的走向都在他的设计当中,但更厉害的是他对细节的把控,严格严谨,一篇文章要修改到近乎“完美”的地步,事情要做到他认为的“极致”才罢休。

遇到这样的人,其实不需要人家教什么东西,看人家做事,就是一种学习。可惜当时我像个土包子一样,没有一点互联网基础却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大部分时间都像个白痴,看不懂别人做的事情,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

同事和我说的英文术语,每一个词我都需要用百度查(真绝望);

老黄安排我写竞品分析报告时,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竞品这个词;

用户思维、场景意识、界面交互……这都是些什么鬼;

我一个人负责写文章的人,却连对象是什么都没有理解清楚;

……

大多数时候,我都在焦虑和纠结中度过。

在我最差的时候,遇到了待我最好的公司,有很多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了成长。

我浪费了一个机会,这次经历之后我告诉自己:以后不能再浪费这样的人生机会了。

第二,出书,我遇到了好运气

很多特别操心的事情,大多做不成,但不怎么理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往往很好。今年四月中旬,我的第一本书《我这么自律,就是为了不平庸至死》上市了,出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忽然实现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间。

写文章时查了一下,目前排名是当当网图书总榜第六,励志榜单第一,现在已经加印到十万册以上,售卖了一多半。那天和当当璇姐聊时,她说:“卖得相当好了,很少有新作者可以印到十万册图书的。”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当当总部见璇姐时的场景,她坐一边工作,我在一边签自己的书。五百本,我签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她请我在楼下吃了饺子。

第二次去时,我又签了五百本,回家时我和她聊了实习情况,有趣的是她后来报了三节课的产品课程,而且还拿了优秀学员。

说实话这本书从策划到出版我都没有花太多心思,更多是版权老师和当当璇姐他们在操办。最后的结果让我有一种无心插柳的感觉,书籍实现了自增长,说明我晃晃荡荡的青春也引起了很多年轻朋友的共鸣。

后来我经常收到留言,每一条我都认真看了,很庆幸自己可以给别人传播一点正能量。每本书都是一个小小桥梁,读者和那个阶段的我对话了,于是我们有了情感和观点上的交流与共鸣。

我写得不够好,但每个字我都认真写了,书里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悟。多少年后回看时可能会觉得幼稚,但很真实。

青春就是这样,纠结、彷徨、害怕、慌张,没思路,但磕磕绊绊,只想往前冲。

回看这本书时,它给我带来了很多,首先是小梦想的实现,然后是断断续续的版税,接着是标签,人家介绍我时,说我是什么青年作家。然后我装模作样地和别人打招呼,说我不是作家,只是个作者。

是的,我是个作者,对于一个从小看经典小说,并且一直学文学的人来讲,我尊敬的作家都如巍巍大山,自己充其量就是个爱写点字的小作者。

能出书全靠运气,都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现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间空间被压缩,我们开始关注自身,消费信息,历史和崇高被消解,当下成了我们唯一的注解。于是我们到了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甚至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的时代。

我的运气不错,第二本书马上也要上市了。

第三本书昨天签约成功了。

第三,在实践中我开始总结方法论

事实证明只靠感觉,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论,是根本走不远的。

2018年我做了两期写作课,在课程的打磨和社群运营上遇到了很多问题;

我开始学习产品思维、学习用户思维、学习互联网知识的点点滴滴;

我开始学习健身,从理论到实践,系统接触;

开始认真考虑未来,工作、定居、婚姻、为人处世;

开始认真体验未知,认真觉察,然后升级自己。

……

我做了很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于是第一次发现了科学做事的方法,也许这个方法我此前在别人的书上看过无数次,但不结合实践,真的和自己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做一件新事情,先掌握底层逻辑,快速入门,然后再不断升级更新。

很简单,但真的很重要,甚至说可以直接将人分成两类,一类做事事半功倍,一类就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好像不怎么努力,但做的事都能成,但有的人看起来很努力,成绩就是一般般。

除去先天因素,落实在方法上,区别就在这里了——一定要先打地基,再盖房子,而不是上去拿着砖头就瞎摆瞎放。

用这个方法,我用最快速的时间和舍友学习身体的基本肌肉群,然后每个大肌肉群对应的器械。了解简单的健身的原理、饮食方法、器材用法和锻炼节奏。自己可以上手之后,一边练一边看网上的资料、书籍、视频,短短一个月时间,提升非常快。自己进健身房不再是茫然四顾的小白,甚至还可以教别人一些简单的东西。

离开北京后,我读了很多互联网和商业方面的书,虽然现在的积累还差很多,但原先不了解的基础知识现在都已经完全掌握了。现在也会看各种互联网资讯,看各个公司的动态,看商业原理方面的书,学习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全新思维。

这个方法帮助了很多,它告诉我如何快速入门,如何从依靠别人教变成可以完全自己学,从入门到专家,真正变成了可能。

我开始结合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找工作,开始以自己的优势为地基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开始学习男女之间最根本的差异,从根本上理解异性情绪和需求,然后和二胖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如果可以,我想把这个方法分析给你。当然,实践过才有用,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会对自己产生真正的影响。

第四,断舍离,更关注自己的成长

今年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和自己周边,不联系的人也就不联系了,没有用的东西该扔的也就扔了。25岁以后,做减法比做加法更有意义。

以前我总想在单位时间内做成并且做好很多事情,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没做好,这样的教训多了之后,我开始在一个阶段内重点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可以带来能量、技能和自信的提升,接着就可以去做另一件。

我开始放下对知识的盲目崇拜,转向注重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的培养。怎么说呢,之前读书,我追求的是量,看到别人说的好地方,就会摘抄引用,然后崇拜别人。直到我看到两个人可以分别从完全相反的角度说服我之后,我就知道我的盲目崇拜是错的。

没有原则与判断力,自己夹在中间就是个傻子。

尤其现在又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判断比获取更重要,自己创造比盲目吸取更难得。我看到很多人把别人的思考和判断奉为圭臬,最后自己过得却一塌糊涂。不是所谓的道理都懂,而自己只是懒,其实都是自己什么都不懂,所谓的道理都是别人的。

以前我妈告我说:“要多联系朋友,这样家里有事才能用到。”现在我发现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联系,该联系的联系,不联系的自然也就断了。

我在北京实习时,小曹经常请我吃饭,偶尔跑过去给我做饭,因为他知道我蠢,也知道我懒。

我回家时,老家的小伙伴经常叫我吃饭,因为大家从小一起长大,有点亲兄弟的感觉,无论走到哪里,其实都是一家人。

我去杭州时,灯泡过去找我玩,其实她身体当时不是很好,但还是去找我了。有的聊,有的玩,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这一年,我认识了何源,他年初还在实习,现在在上海的区块链公司;认识了宗铭,他比我小八岁,在南昌读书;认识了尹鑫,她是我同学的女朋友,我们一起坐飞机去三亚后,也成了好朋友;认识了剑鑫,他签了贝壳找房,在上海工作;认识了书坤,他是我新室友,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要玩一把吃鸡;认识了详银,他的朋友圈画风清奇,老干部作风比我还明显……

也许某一天,我和其中的一些人不联系了,但不难过,生活就是这样,离开彼此,大家还继续过。

长大的过程,就是习惯离别的过程。

先做好自己,让自己有能量,然后吸引同样有能力的人,大家一起成长,这才是最快乐的事情。

第五,做自媒体,在摸索中前行

小午、聪聪和我,我们是去年认识的,刚开始只是网友,后来大家一起运营公号,希望把号做大做强。

现在,【怀左同学】这个公号有十万粉丝,当初的期望已经实现,但当初的心情也消失殆尽了。说实话,这一年,我们走的并不容易。大家在摸索,在磨合,也在寻找属于各自的道路。

有时候我也觉得挺累的,因为做媒体和自己写着玩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前者需要考虑用户,而后者只需要考虑自己,考虑自己很爽,一味考虑别人,时间久了,也确实很累。

尽量保证真诚,但为了数据,我们还需要苦苦思索标题,想着怎么更吸引人,怎么样提升一点点打开率。今年微信公号页面改成信息流模式之后,打开率比之前下降严重,所以大家的焦虑又更深了一层。

心态一直在变化,大起大落是常事,不断地找寻状态就是每天最正常的状态。

我们最开始会天天聊话题,后来一周聊一次,再后来大家索性不聊了,自己写自己的。这样节省时间,避免浪费。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团队的磨合,虽然我们做的事情并不大,但往本质上讲也是一次做产品的过程,是一次小小的创业过程。这样的事情以后绝对不能只靠拍脑袋决定,需要谨慎思考,需要细细规划,这是给我最有价值的启发。

自己也一直在思索,尽管有那么多的规则和技巧,但我还是想把文章落实在生活上,想写一些个人的实际经历,写点对别人有些许价值的东西,写一点有温度的文字。

平台会没落,但写作能力不会。

我相信原创的力量,我喜欢记录和思考的过程。

第六,恋爱,付出越多,得到越多

昨天圣诞节,二胖悄悄给我准备了一些礼物,有她的手工,有买的糖果,一封信,一个我们的相册,还有很多小零食和大礼包。她的信总那么真诚,每次我都被感动。

相处到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确定对方是自己一辈子的人,结婚只是时间问题,接下来关注的是共同发展,为两人的将来助力。

她现在越来越像个小公主,会撒娇,会疼人,会用心做事,还会偶尔照顾我的小脾气。在感情的摸索中,我们都成长了,经历了很多,也明白了共同经营生活的要诀。

也会吵架,到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女孩是感性动物,情绪上来时一定不要讲道理,我需要的是不解释+情绪认同。一定是情绪认同,然后不要解释,其实道理她都懂,只是想诉说,给她空间,她很快就会变好。

以前我很喜欢和她争辩一些东西,现在我喜欢倾听她的诉说,然后配合她的情绪。

这一年我也一直在学习,彼此都很爱,所以都想变得更好。一方面是自己进步,一方面我买了很多心理学的书,买了两性沟通的书,类似《非暴力沟通》、《男人来自火星……》等等。自己看,感悟,然后运用到实践,最后在不断试错中找感觉,现在稍微好一些了。

相处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爱、需要包容、需要付出、需要理解和懂、需要退一步给对方舞台的技术。

说实话,真的很不容易,但我愿意。

今年上半年我去北京实习时,其实她压力很大,因为她没想去大城市。后来我回来,和她一起商量以后定居的城市。六月份我们一起做开题报告,她焦虑过,但一转眼也就过去了。

十月中旬我陪她去西安找工作,连战连捷,一口气拿了很多很多offer,她说我是她的幸运星,其实我知道,她本来就很优秀。在西安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学历的重要性,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实力。

我们计划的未来一步步来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我们一起做饭,未来还要开发更多美食。

我们一起旅行,每次出去都拍一大堆照片。

我们一起玩闹,像两个孩子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我们一起看电影看综艺,然后赞叹或者吐槽。

我们在一起规划未来,属于我们的未来。

过些天我们会去重庆和成都玩一周,好久没带她玩了,年前好好逛一逛。

之后带她去最喜欢的新西兰再逛逛。

第七,关于兴趣、事业和未来。

如果喜欢的事情遇到合适的职业,那是最好的,我现在正在找寻这样的道路,如果不行,就好好充实自己。2018年,全面感觉到了自己知识面和能力的匮乏,也知道了该如何补足,现在慢慢积累吧。

我经常提“把事情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有。”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做到其实难上加难。极致是个什么概念,自己能做到哪一步,这都是不确定因素。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慢慢发现了自己的优势,然后去不断专业化。

我在写作和理解上是有优势的,但这一块的优势,又来源于感受力和觉察力。

越敏感,感受到的就越多;心思越细,能够想到的东西也就越系统。未来我会在这方面加深自己的能力,知识上不断积累,同时能力上遥结合实践去积淀。

今年11月,我在杭州跟文瑞老师做了一次线下课程,体验很好,同时也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说实话以前我从来没有做过线下,面对面的交流比隔着屏幕强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稍微吸收一点好东西,就能多学一些。

给自己的定的计划是在演讲和写作上继续修炼,在演讲方面还是小白,未来要持续学习了。在写作上慢慢搭建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方法论,经历+感悟+理解,未来希望多产出这样的文章。

定居的城市已经选好了——西安,买房、结婚、生活于那里,没事的时候就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

这两天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持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时代,能力要提升,思维要革新,不然就很容易被落下,然后看不懂别人在做什么。

还有一个感悟,实力是基础,同时也要学习营销能力,想赚钱,也要知道如何做好销售与宣传。这一直是我的弱项,离开学校后,慢慢学习吧。

要学的东西很多,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我可以一直学下去,同时也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第八,2019年的展望

2019年我要开启暴走模式,改掉拖延,把计划中的事情做好,同时承担责任,做一个大男人。

1、把第三本书的书稿准备好,2019年出版。

2、每日健身,不去健身房的日子,散步+适当的无氧运动。

3、每日读书,积累基础的概念和名词,打磨自己的方法论。

4、早点和二胖领证,如果没领证就订婚。

5、把买房提上日程,毕业一年之内买房,早买早轻松。

6、2019年专业打磨的技能就是演讲,全面学习,找机会就实践(线上线下),快速成长。

……

其实计划还有很多,想到了然后就去做吧,现在啰啰嗦嗦列半天,也不如实际做起来有意思。

肯定都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好一些,但结果需要过程来支撑,最后怎么样,还得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那么,有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一、控制情绪,把心思放在最重要的事情和最重要的人上面,集中注意力。

二、保持精力,早睡早起,时刻把身体调到最好的状态,坚持健身。

三、戒拖延,重要的事情想好直接去做,每天先把重要的难的事情做完,节省出时间都是自己的。

四、离开学校开启独立生活模式后,多做事,多干活,懂人情,早点调整到社会模式。

五、把自己变成某个小领域的专家,用实力讲话。

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成了老干部,挺好的,向老干部的节奏进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在跌跌撞撞中前行,还有些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