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监狱实验》,人无好坏,事有好坏

         

        一群大学生被分为两批——警察和犯罪分子。

大家的起点都一样,有着一样的身份——大学生。

刚开始的他们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互相之间还会有几分陌生人之间的那种羞涩感,视这种行为为玩笑,后来的他们渐渐进入角色,而不是将它当成一个“实验”。

最后拥有职权的警察越来越放纵,滥用自己的权利,而囚犯也开始尝试逃跑,变得不听从命令。

在影片开头,我的选择也是“囚犯”。因为扮演一名囚犯,似乎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还可以借助这个身份去做一些平常不能做的事情。

而当警察的话就得被这些案子给束缚,还要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囚犯是已经入网的情况!

所以,这下的境地不是警察苦苦追寻犯人了,而是犯人完完全全落在警察手上,任由其处置。

我想,这些选择当犯人的学生中,可能会有和我一样天真的小白鼠。

在我的角度看来,这些囚犯其实都超级安分,即使他们要扮演的角色做了一些不符合法律的事情。但是这些扮演警察的学生们对待他们开始像对待那些不服从管教的囚犯们那么粗鲁,简直比那些被关押的囚犯的行为可恶多了!

在不同的环境,我们的身份促使我们去做出符合这一身份的事情。

刚开始他们并没有全身心投入进去,还保留着自己为一名大学生的强烈意识,然后慢慢地在周围环境以及各种真实的模拟下,他们的思想在慢慢转变,从原先的“假装为某一角色”变为“我就是那个角色”。

是生活欺骗了他们,还是他们自己欺骗了自己?

中间有一个情节,是那个发起这个实验的教授邀请来了一位神父给这些囚犯一些指导和建议。

神父问他们有没有律师,以此来帮助他们出去。这些囚犯听得一脸懵逼,因为他们没想过这个实验还需要律师,而且为什么是“帮助”他们出去?

神父回答道:我不知道什么实验,但是你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况,控制自己的人生……

在那一瞬间,想起了《禁闭岛》。

说实话,看完《禁闭岛》后,我已经不知道男主到底是真的有精神病还是真的被陷害的。期间我一直认为是这个岛上的人做出了类似于“三人成虎”这样的事情,以此来欺骗男主,到后来这个岛上真的只有男主的世界和其他人不一样了,我开始怀疑是不是一切真的只是男主虚构中的故事。

同样的,当神父出现时,在他的步步紧逼的追问下,这些囚犯们顿时就不爽了,神父的提问方式有一种强加囚犯身份在这些学生身上的节奏。

然后我猜想,如果在神父的追问过后,将他们隔离禁闭,然后不断灌输他们是犯罪分子的思想,可能又会上演一出《禁闭岛》!

但是,实验没有《禁闭岛》中那么残酷,毕竟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而且实验也算是公开进行的,所以应该还不能做到这种地步。

于是,我总结了一些感悟:

1.生活的环境会让我们做出符合这一环境的行为。

2.内心所认为自己扮演的角色会引导我们往那个方向发展。

3.好坏都是相对的,在一个圈子里的英雄也有可能是另一个圈子的大坏蛋!

(这也刚好符合《看见》里的那句话: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人无好坏,事有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