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fdisk详解,mkfs格式化,mkfs.ext4,mkfs.xfs详细使用方法和示例

本章详细讲解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fdisk使用,mkfs格式化,mkfs.ext4,mkfs.xfs详细使用方法和示例

文章目录

  • fdisk 分区操作
    • 格式化作用
    • 查看分区信息
    • 选项含义
    • 创建分区
  • mkfs 格式化分区
    • 用法
    • 格式化xfs
    • 格式化ext4
  • 总结
  • 友情链接


fdisk 分区操作

格式化作用

Linux fdisk 是一个创建和维护分区表的程序,实质上是对硬盘的格式化。当创建分区时,设置好硬盘的各项参数,指定硬盘主引导记录(MBR)。
对于文件系统需要的信息则是通过格式化产生,例如windows安装系统时,会将硬盘格式化成 C ,D ,E逻辑盘,并指定文件系统类型是NTFS(主流)。

查看分区信息

fdisk 查看分区,命令如下:

[root@zaishu ~]# fdisk ~l //列出所有分区
[root@prometheus ~]# fdisk -l

Disk /dev/sda: 53.7 GB, 53687091200 bytes, 10485760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000c43e1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2048      411647      204800   83  Linux
/dev/sda2          411648     4605951     2097152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3         4605952   104857599    50125824   83  Linux

含义如下:硬盘大小53.7G,53687091200 bytes; 一共包含104857600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大小512 bytes。

信息的下半部分是分区的信息,共 7 列,含义如下:

列名 含义
Device 分区的设备名。类似Windows中的C盘,d盘
Boot 是否为启动引导分区,在这里 /dev/sda1 为启动引导分区。MBR的信息存储在这。
Start 起始柱面,代表分区从哪里开始。
End 终止柱面,代表分区到哪里结束。
Blocks 分区的大小,单位是 KB。
id 分区内文件系统的 ID。在 fdisk 命令中,可以 使用 “i” 查看。
System 分区内安装的系统是什么。

选项含义

特定硬盘分区
fdis /dev/sdb

[root@prometheus ~]# fdisk /dev/s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输入 m 查看帮助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g   create a new empty GPT partition table
   G   create an IRIX (SGI) partition table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命令 说 明
a 设置可引导标记
b 编辑 bsd 磁盘标签
c 设置 DOS 操作系统兼容标记
d 删除一个分区
l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类型
m 显示帮助菜单
n 新建分区
0 建立空白 DOS 分区表
P 显示分区列表
q 不保存退出
s 新建空白 SUN 磁盘标签
t 改变分区的系统 ID
u 改变显示记录单位
V 验证分区表
w 保存退出
X 附加功能(仅专家)

创建分区

1. 添加硬盘

关闭虚拟机进行操作,添加硬盘
26.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fdisk详解,mkfs格式化,mkfs.ext4,mkfs.xfs详细使用方法和示例_第1张图片

26.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fdisk详解,mkfs格式化,mkfs.ext4,mkfs.xfs详细使用方法和示例_第2张图片
26.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fdisk详解,mkfs格式化,mkfs.ext4,mkfs.xfs详细使用方法和示例_第3张图片

26.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fdisk详解,mkfs格式化,mkfs.ext4,mkfs.xfs详细使用方法和示例_第4张图片
26.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fdisk详解,mkfs格式化,mkfs.ext4,mkfs.xfs详细使用方法和示例_第5张图片

2. 查看硬盘

[root@zaishu ~]# fdisk -l

Disk /dev/sda: 53.7 GB, 53687091200 bytes, 10485760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000caa7c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2048      411647      204800   83  Linux
/dev/sda2          411648     4605951     2097152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3         4605952   104857599    50125824   83  Linux

Disk /dev/sdb: 5368 M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  //操作系统已识别到这块硬盘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1. 查看分区列表
[root@zaishu ~]# fdisk /dev/s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with disk identifier 0x8f2b14b3.

Command (m for help): p  //目前一个分区都没有

Disk /dev/sdb: 5368 M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8f2b14b3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1. 创建主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新建分区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分区类型是主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  //分区号
First sector (2048-10485759, default 2048):   //默认会选择扇区的可用起始位置。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200M
// 可以使用size{K, M, G}的方式指定硬盘大小。也可以指定扇区数量指定大小。 /dev/sdb1的大小是200M
Partition 1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200 MiB is set
Command (m for help):
#主分区建立好后,输入p,查看分区信息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5368 M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dd762bbe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1647      204800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w  //输入w,信息写入分区表,保存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加起来最多只能建立 4 个,而扩展分区最多只能建立 1 个,可以在扩展分区当中建立N个逻辑分区。

  1. 创建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最大作用是,后续可以再扩展分区当中建立N个逻辑分区
[root@zaishu ~]# fdisk /dev/s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Command (m for help): 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1 primary, 0 extended, 3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e  //选择e,扩展分区,
Partition number (2-4, default 2): 
First sector (411648-10485759, default 411648): 
Using default value 4116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411648-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2G
Partition 2 of type Extended and of size 2 GiB is set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5368 M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dd762bbe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1647      204800   83  Linux
/dev/sdb2          411648     4605951     2097152    5  Extended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1. 创建逻辑分区
[root@zaishu ~]# fdisk /dev/s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5368 M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dd762bbe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1647      204800   83  Linux
/dev/sdb2          411648     4605951     2097152    5  Extended  //扩展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1 primary, 1 extended, 2 free)
   l   logical (numbered from 5)   //表示现在可以创建逻辑分区
Select (default p):    l  
Adding logical partition 5
First sector (413696-4605951, default 413696): 
Using default value 413696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413696-4605951, default 4605951): +500M
Partition 5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500 MiB is set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5368 M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dd762bbe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1647      204800   83  Linux
/dev/sdb2          411648     4605951     2097152    5  Extended
/dev/sdb5          413696     1437695      512000   83  Linux  //创建的逻辑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1. 保存和退出

所有的分区立过程中不保存退出是不会生效的,q 命令不保存退出;w 命令,保存退出。

mkfs 格式化分区

格式化其实就是创建文件系统。分区完成后,通常需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指定分区类型,例如windows当中指定类型是ntfs,centos 中指定类型是xfs/ext4。格式化后再指定挂载点。

[root@zaishu ~]# df -hT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tmpfs       devtmpfs  476M     0  476M   0% /dev
tmpfs          tmpfs     487M     0  487M   0% /dev/shm
tmpfs          tmpfs     487M   14M  473M   3% /run
tmpfs          tmpfs     487M     0  487M   0% /sys/fs/cgroup
/dev/sda3      xfs        48G  3.1G   45G   7% /
/dev/sda1      xfs       197M  138M   60M  70% /boot
tmpfs          tmpfs      98M     0   98M   0% /run/user/0

用法

mkfs [tab] [tab]:按下两下tab键查看系统支持哪些文件系统的格式化功能
mkfs -t [文件系统格式名]===>等同于mkfs.文件系统格式名
mkfs -t xfs 与 mkfs.xfs相同
mkfs -t ext4 与mkfs.ext4

格式化xfs

mkfs.xfs  [-b 参数]  [-d 参数]  [-i 参数]  [-l 参数]  [-L 参数]  [-f]  [-r 参数]  设备名称

参数

  • List item

  • -b
    后面接的是区块容量,范围(512B-64KB),Linux限制最大4K

  • -d

data p相关参数
agcount= 设置需要几个存储群组的意思(AG),通常与CPU有关
agsize= 每个AG设置为多少容量的意思。通常agcount/agsize只选一个设置
file 指的是格式化的设备是个文件而不是个设备的意思(例如虚拟磁盘)
size= data p的容量。你可以设置大小
su= 当有RAID(磁盘列阵)时,代表stripe的数值大小,与下面的sw搭配使用
sw= 当有RAID时,用于保存数据的磁盘数量(需扣除备份盘与备用盘)
sunit= 与su意思相同。不过单位使用的是几个sector(512B)的意思(一个stripe由多少个扇区组成)
swidth= 就是su*sw的数值,但是以几个sector(512B)来设置
  • -f
    如果设备内已经有了文件系统,则需要使用-f强制格式化

  • -i

与inode有关的设置
size= 最小的是256B,最大是2K。一般使用256B就足够了
internal=[0 1]
logdev=device log设备为后面接的那个设备上面的意思,需设置internal=0才可以
size= 指定这块登录区的容量,通常最小得要512个区块,大约2M=以上才行
  • -L
    Lable name

  • -r
    指定realtime p的相关设置
    extsize= extent数据设置,当使用RAID时,最好设置与swidth数据相同较佳。范围(4K-1G)

  • 示范
    通常格式化分区,不需要加任何选项

[root@zaishu ~]# mkfs.xfs /dev/sdb5 
meta-data=/dev/sdb5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32000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1        finobt=0, sparse=0
data     =                       bsize=4096   blocks=128000, imaxpct=25
         =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855, version=2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格式化ext4

创建ext4文件系统.centos 6 默认文件系统类型

mkfs.ext4 [-b 参数]  [-L 参数]  设备名称
  • -b:后面设置区块的大小,有1K、2K、4K
  • -L:后面接这个设备的标头名称Label name

默认值已写入至/etc/mke2fs.conf这个文件中,通常不需要加任何选项。

  • 示范
[root@zaishu ~]# mkfs.ext4  /dev/sdb5
mke2fs 1.42.9 (28-Dec-2013)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1024 (log=0)
Fragment size=1024 (log=0)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28016 inodes, 512000 blocks
25600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1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34078720
63 block groups
8192 blocks per group, 8192 fragments per group
203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193, 24577, 40961, 57345, 73729, 204801, 221185, 401409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done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8192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总结

本章详细讲解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fdisk使用,mkfs格式化,mkfs.ext4,mkfs.xfs详细使用方法和示例

友情链接

MySQL性能优化_原理_实战

1、MySQL在金融互联网行业的企业级安装部署

目录 章节
版本说明 版本说明
安装MySQL规范 1 安装方式
2 安装用户
3 目录规范
MySQL 5.7 安装部署 1 操作系统配置
2 创建用户
3 创建目录
4 安装
5 配置文件
6 安装依赖包
7 配置环境变量
8 初始化数据库
9 重置密码
MySQL8 安装 MySQL8 安装
源码安装 1 安装依赖包
2 生成源码包
3 创建用户
4 编译安装
5 配置数据库
6 连接mysql
多实例部署及注意事项 1 多实例概念
2 多实例安装
3 mysqld_multi(多实例第二种安装方式)

2、mysql启动关闭原理和实战_及常见错误排查

目录 章节
生产中MySQL启动方式 1、 启动原理
2、参数文件默认位置及优先级
3、 以server方式启动
4、 mysqld_safe方式
5、 mysqld 方式
6、 systemctl 方式
关库 1、相关参数innodb_fast_shutdown
2、相关参数innodb_force_recovery
3、关闭mysql多种方式
常见MySQL启动失败案例 1.、目录权限
2、参数问题
3、配置文件
4、端口占用
5、误删二进制文件
6、undo表空间异常
7、binlog缓冲异常
MySQL启动失败排查方法 MySQL启动失败排查方法
连接MySQL数据库的方式 连接MySQL数据库的方式
MySQL数据库用户安全策略 1、初始化数据库
2、修改密码
3、删除无用的用户
4、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找回丢失的用户密码 找回丢失的用户密码

3、MySQL字符集和校对规则

目录 章节
MySQL字符集和校验规则 MySQL字符集和校验规则
查看字符集方法 1、查看mysql支持的字符集
2、查看字符集的校对规则
3、查看当前数据库的字符集
4、查看当前数据库的校对规则
MySQL字符集设置 1、字符集设置层级关系
2、设置MySQL服务器级别字符集
3、设置创建对象的字符集
字符集案例 1、常用字符集每个汉字占用字节多少
2、大小案例
插入中文乱码解决 插入中文乱码解决
数据库常见字符集及如何选择字符集 数据库常见字符集及如何选择字符集
生产中如何彻底避免出现乱码 生产中如何彻底避免出现乱码

4、史上最详细的Mysql用户权原理和实战_生产案例

目录 章节
访问控制 1、连接验证(阶段一)
2、允许的连接
3、连接优先级
4、请求验证(阶段二)
用户管理 1、新增用户
2、修改用户
3、删除用户
4、查看用户
密码管理 1、密码修改
2、密码过期设置
3、set password
4、密码过期策略
5、密码插件
MySQL用户权限管理 1、权限粒度
2、显示账户权限
3、显示账户非权限属性
4、库级权限
5、表级权限
6、列级权限
7、权限回收
资源限制 1、用户创建指定配额
2、修改配额
MySQL用户权限案例 1、断掉已清理的用户
2、忘记密码
3、如何禁止一个ip段的某个用户登录
4、创建开发账号
5、创建复制账号
6、创建管理员账号

5、InnoDB引擎原理和实战_通俗易懂

目录 章节
缓冲池 1、默认引擎
2、设置缓冲池大小
3、优化缓冲池
4、管理缓冲池
5、数据页类型
线程 1、IO线程
2、主线程
index page index page
insert buffer page insert buffer page
重做日志 重做日志
回滚日志 回滚日志
checkpoint,刷写脏页check point checkpoint
关键特性 1、插入缓冲
2、数据写入可靠性提升技术-doublewrite
3、自适应哈希索引-AHI
innodb预读预写技术 预读写

6、MySQL文件详解_物理结构_逻辑结构_原理和案例

目录 章节
参数和配置文件 1、文件位置
2、查找参数
3、参数类型
4、参数修改
5、示例一
6、示例二
7、注意事项
错误日志文件 错误日志
通用日志 通用日志
慢查询日志 慢日志
binlog 1、记录什么
2、用途
3、开启和参数配置
4、日志查看
5、日志刷新
6、删除日志
7、日志分析(mysqlbinlog)
8、利用二进制日志文件恢复误删的表
InnoDB存储引擎表空间文件 表空间文件
主从同步相关文件 主从同步文件
套接字文件 套接字文件
pid 文件 pid 文件
redo log 1、redo初识
2、日志组
3、与oracle redo的区别
4、相关参数
5、和binlog的区别
6、redo 缓冲区(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InnoDB存储引擎逻辑结构 1、表空间
2、段
3、区
4、页
表碎片清理 1、判断是否有碎片
2、整理碎片
表空间文件迁移 1、需求
2、操作

7、SQL编程开发与优化事项

目录 章节
常用语句 1、导入数据
2、库操作
3、表操作
4、数据操作
5、use性能影响
6、delete、truncate、drop的区别
7、SQL语句分类
数据类型与性能 1、整型
2、浮点型
3、字符串类型
4、日期类型
MySQL约束 1、unsigned/signed
2、not null
3、count(*) 为什么慢
4、default
5、unique
6、 auto_increment
7、primary key
SQL编程高级 1、查询Syntax
2、查询列
3、where子句
4、group by … having子句
5、order by子句
6、limit子句(分页)
7、聚合函数
8、合并查询
9、多表查询
10、子查询
表的元数据库管理 1、统计应用库哪些表没有使用innodb存储引擎
2、如何查看表中是否有大对象
3、统计数据库大小
4、统计表的大小

8、MySQL索引原理和案例

目录 章节
MySQL索引与二分查找法 1、什么是索引
2、索引的优缺点
3、索引的最大长度
4、二分查找法:折半查找法
5、mysql一张表存多少数据后,索引性能就会下降?
剖析b+tree数据结构 1、B和B+树的区别
2、索引树高度
3、非叶子节点
4、指针
5、叶子节点
6、双向指针
7、b+tree插入操作
8、b+tree删除操作
相辅相成的聚集索引和辅助索引 1、聚集索引
2、聚集索引特点
3、聚集索引的优势
4、辅助索引
覆盖索引与回表查询 1、回表查询
2、覆盖索引
创建高性能的主键索引 1、主键索引创建的原则
2、主键索引的特点
3、为什么建议使用自增列作为主键
唯一索引与普通索引的性能差距 1、唯一索引特点
2、普通索引特点
3、唯一索引与普通索引的性能差距
前缀索引带来的性能影响 1、作用
2、坏处
如何使用联合索引 1、什么是联合索引
2、创建原则
3、排序
Online DDL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和并发 1、5.6版本之前
2、新版本
3、online ddl语法
4、相关参数
5、示例
6、影响
pt-ocs原理与应用 1、安装pt-osc
2、pt-osc语法
3、案例
4、pt-osc原理
生产中索引的管理 1、建表时创建索引
2、建表后创建索引
3、查看索引
SQL语句无法使用索引的情况 1、where条件
2、联合索引
3、联表查询
4、其他情况

9、information_schema和sys中性能查看

目录 章节
最常用的STATISTICS和TABLES 1、STATISTICS:用于存放索引的信息
2、TABLES:用于存放库表的元数据信息
判断索引创建是否合理 1、选择性
2、索引创建的建议
检查联合索引创建是否合理 1、联合索引创建是否合理
2、有了联合索引(a,b),还需要单独创建a索引吗?
如何查找冗余索引 查找冗余索引
查找产生额外排序的sql语句 额外排序的sql语句
查找产生临时表的sql语句 临时表的sql语句
全表扫描的sql语句 全表扫描的sql语句
统计无用的索引 无用的索引
索引统计信息 1、存储索引统计信息
2、如何查看索引统计信息

10、MySQL优化器算法与执行计划

目录 章节
简单嵌套查询算法-simple nested-loop join simple nested-loop join
基于索引的嵌套查询算法-index nested-loop join index nested-loop join
基于块的嵌套查询算法- block nested-loop join block nested-loop join
Multi-Range Read MRR
bached key access join BKA
mysql三层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索引条件下推
一条查询SQL语句是怎样运行的 查询SQL语句
一条更新SQL语句是怎样运行的 更新SQL语句
MySQL长连接与短连接的选择 1、相关参数
2、断开连接
执行计划explain 1、语法
2、执行计划解析

11、MySQL查询优化

目录 章节
MySQL查询优化技术 概览
子查询优化 1、优化器自动优化
2、优化措施:子查询合并
3、优化措施:子查询上拉技术
外连接消除 外连接消除
生产环境不使用join联表查询 不使用join
group by分组优化 1、group by执行流程
2、为什么group by要创建临时表
order by排序优化 排序优化
MySQL性能抖动问题 性能抖动问题
count(*)优化 count(*)优化
磁盘性能基准测试 1、安装sysbench
2、生成文件
3、测试文件io
4、清除文件
MySQL基准测试 1、生成数据
2、测试(读)
3、测试(写)
4、清理数据

12、事务原理和实战

目录 章节
认识事务 认识事务
事务控制语句 1、开启事务
2、事务提交
3、事务回滚
事务的实现方式 1、原子性
2、一致性
3、隔离性
4、持久性
purge thread线程 purge thread线程
事务统计QPS与TPS 1、QPS
2、TPS
事务隔离级别 1、隔离级别
2、查看隔离级别
3、设置隔离级别
4、不同隔离级别下会产生什么隔离效果
事务组提交group commit 组提交
事务两阶段提交 两阶段提交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1、MVCC原理
2、MVCC案例

13、锁的原理和应用

目录 章节
认识锁 1、锁的作用
2、加锁的过程
3、锁对象:事务
innodb行锁 1、行锁类型
2、共享锁(S锁)
3、排他锁(X锁)
索引对行锁粒度的影响 1、行锁粒度有哪些
2、在RC隔离级别下不同索引产生的锁的范围
3、RR隔离级别下不同索引产生锁的范围
FTWRL全局读锁 FTWRL全局读锁
innodb表锁 innodb表锁
innodb意向锁与MDL锁 1、意向锁
2、意向锁作用
3、意向锁冲突情况
4、MDL锁
自增锁 自增锁
插入意向锁 插入意向锁
死锁 1、什么是死锁
2、相关参数
3、避免死锁
4、锁的状态
两阶段锁协议 两阶段锁协议

14、慢查询原理和实战_快速优化方法_优化工具

目录 章节
1. 系统状态 show status
2. 慢查询 2.1 慢查询开启
2.2 简单示例
2.3 数据准备
3. mysqldumpslow 3.1 语法
3.2 常见用法
4. pt-query-digest 4.1 安装
4.2 语法选项
4.3 报告解读
4.4 用法示例
5. 优化工具(soar) 5.1 安装配置
5.2 添加数据库
5.3 语句优化

15、备份恢复原理和实战_逻辑备份_物理备份_金融行业备份还原脚本

目录 章节
1.生产中备份方式 1.1 物理备份与逻辑备份
1.2 联机与脱机备份
1.3 完整备份与增量备份
1.4 常用命令
2.mysqldump备份 2.1 相关参数
2.2 备份所有数据库
2.3 备份指定数据库
2.4 备份指定表
2.6 只导出结构
2.7 只导出数据
2.8 --tab(生成文本,类似load)
2.8 mysqldump原理
2.9 binlog异步备份
2.10 利用mysqldump全备及binlog恢复数据
3.xtrabackup 3.1 Xtrabackup安装
3.2 原理
3.2 备份过程
3.4 恢复原理
3.3 相关参数
3.4 xtrabackup相关文件
3.5 备份示例
3.6 还原示例
4.binlog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恢复) 4.1 找到恢复时间点
4.2 增量恢复
5. 生产环境的备份恢复实战 5.1 实施部署
5.1.1 环境清单
5.1.2 备份目的
5.1.3 备份说明
5.1.4 实施步骤
5.1.5 全备脚本
5.1.6 差异备份脚本
5.2 实施部署备份还原
5.2.1 Xtraback还原全量/差异备份
5.2.2 故障点数据恢复
5.2.3 增量恢复

16、主从复制,gtid,并行复制_半同步复制_实操案例_常用命令_故障处理

目录 章节
1.认识主从复制 1.1 主从复制原理深入讲解
1.2 主从复制相关参数
1.3.主从复制架构部署
1.4从库状态详解
1.5 .过滤复制
2 .gtid复制 2.1 什么是GTID?
2.2 GTID主从配置
2.5 gtid维护
2.4 GTID的特点
2.3 工作原理
2.4 gtid相关状态行和变量
3. 并行复制 3.1 延迟的原因
3.2 并行复制设置
3.3 查看并行复制
4. 增强半同步复制 4.1 异步复制
4.2 半同步复制
4.3 增强半同步复制
4.4 配置增强半同步
5. 案例 5.1 主库删除操作导致sql线程关闭案例
5.2 主从复制中断解决方案及案例
5.3 延迟复制
5.4 主库drop误操作利用延迟复制恢复案例
6 常用命令 6.1 启动线程
6.2 关闭线程
6.3 查看
6.4 重置
6.5 主从数据一致性校验

17、MySQL高可用和读写分离架构
MHA

目录 章节
MHA 介绍
架构和相关组件 架构和相关组件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
MHA高可用架构部署 1、环境准备
2、软件安装
3、创建软链接
4、配置各节点互信
5、节点免密验证
6、mha管理用户
7、配置文件
8、状态检查
9、开启MHA
主库宕机故障模拟及处理 主库宕机故障模拟及处理
MHA VIP自动切换 VIP自动切换
MHA主从数据自动补足 MHA主从数据自动补足

Atlas

目录 章节
Atlas读写分离高性能架构 介绍
安装配置 安装配置
配置注解 配置注解
启动和关闭 启动和关闭
读写分离架构应用 读写分离架构应用
创建应用用户 创建应用用户
Atlas在线管理 Atlas在线管理
读写分离避坑指南 读写分离避坑指南

18、MySQL分库分表_原理实战

目录 章节
1.MyCAT分布式架构入门及双主架构 1.1 主从架构
1.2 MyCAT安装
1.3 启动和连接
1.4 配置文件介绍
2.MyCAT读写分离架构 2.1 架构说明
2.2 创建用户
2.3 schema.xml
2.4 连接说明
2.5 读写测试
2.6 当前是单节点
3.MyCAT高可用读写分离架构 3.1 架构说明
3.3 schema.xml(配置)
3.4 文件详解
3.4.1 schema标签
3.4.2 table标签
3.4.3 dataNode标签
3.4.4 dataHost
3.4 读写测试
3.5 故障转移
4.MyCAT垂直分表 4.1 架构
4.2 新建表
4.3 配置mycat
4.4 验证
5 MyCAT水平分表-范围分片 5.1 新建表
5.2 schema.xml
5.2 rule.xml
5.3 autopartition-long.txt
5.4 验证
6. MyCAT水平分表-取模分片 取模分片
7. MyCAT水平分表-枚举分片 枚举分片
8. MyCAT全局表与ER表 全局与ER表
8.1 全局表 8.1.1 特性
8.1.2 建表
8.1.3 配置
8.1.4 验证
8.1.5 分析总结(执行计划)
8.2 ER表 8.2.1 特性
8.2.2 建表
8.2.3 配置
8.2.4 测试验证,子表是否跟随父表记录分片
8.2.5 分析总结(执行计划)

19、基准性能测试_sysbench

目录 章节
1. sysbench 1.1 用途
1.2 安装
1.3 版本
1.4 查看帮助
1.5 测试过程阶段
2 CPU 性能测试 2.1 测试原理
2.2 查看帮助
2.3 测试
3. 内存性能测试 3.1 查看帮助信息
3.2 测试过程
4.磁盘性能基准测试 4.1 查看帮助
4.2 生成文件(prepare)
4.3 测试文件io(run)
4.4 结果分析
4.5 清除文件(cleanup)
5. 线程测试 5.1 查看帮助信息
5.2 测试过程
6. MySQL基准测试 6.1 语法参数
6.2 生成数据
6.3 测试(读)
6.4 测试(写)
6.5 清理数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bash,运维,服务器,cen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