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思路,破除旧问题

  现代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一但新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来,许多旧的问题就会自动消失”这告诉对待复杂的问题,要用多元化的角度看待,不要片面化看待。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思维迸发出新元素,以新元素破除旧问题。中国制造第一个十年战略纲领,就是规划中国制造业路线,实现中国从制造向创造、质量、品牌转变,推动中国工业向制造强国行列。

  企业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必先创新。前些年在东京的秋叶原,满大街的都是拎着电饭煲的中国游客,不是日本电饭煲有多神奇,而是他们能创新出新材质的电饭煲。多年来中国一直用着市场换取技术的战略,然而当国外的一些领先技术对中国封锁后,旺盛二十年的“中国制造”就陷入彷徨了,千亿元的购买力流入外国人口袋。中国企业仅存的一点优势——构建的多层级,金字塔式的销售网络,在电子商务平台出现后也被瓦解,中国制造已经生死悠关的时候了。反观德国最大的100家家族企业,平均年龄都超过了90岁,这些百年老店都有着优良的传统,如手表老工匠一样,他不追求怎么翻新手表,而是走创新路线,怎么让手表走时更精准,零件更精细,质量更精良。德国制造虽然先后拷贝了英美技术和生产方式,但他们会对拿来主义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上自己的创新,最后研制的的东西超越了前身。还有德国制造撑起半边天的是小企业,虽然小企业从业人少,但他们接近用户,而且更加有创造力。所以企业想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有强大的创新力。

企业强大的创新力的基础在于人,德国只有8000多万人口,却能创造2300多个世界品牌,就在于德国对教育的重视,培养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技术人才,涌现了大量发明创造的企业家,这让德国人均专利是其他国家的两倍以上,人力资本让德国制造产品质量优良、富有整体竞争优势,获得世界声誉。x市港务集团中的小冯就是集团中的创新人才,他通过自我学习,解决了传统的龙门吊作业噪音大、耗能高的问题,完成远程系统监控的改造,解决了生产设备实时监控等问题,提高了x市港务集团的竞争优势。小冯更能在著名制造业大国的德国面前据里相争,更能用技术折服德国方,并让国家得到认可。所以企业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得注重创新性人的培养。

  企业强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创新性人才的强盛是企业强盛的根本,想国家强盛必须采取新经济措施:一对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重视,二通过国家对新经济发展整体规划设计,扩展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三提高创新性教育理念,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世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有夕阳企业的人,看清事实,鼓足干劲,做一个于夕阳的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立新思路,破除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