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和户口规定下的“回流儿童”,多次角色切换,易引发心理问题

北大教授宋映泉主持过一项基数为17000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研究。与非回流儿童相比,回流儿童学习成绩更差,22%留级,自卑和抑郁的风险高达64.26%,80%成为留守儿童,受教师关注指数也低了5%。

回流儿童是在户籍和高考移民政策双重加持下的结果,在大城市打拼的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留在自己身边,最大限度地避免他们成为留守儿童。然而,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在大城市落户,就意味着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不得不回去老家读书。

这个阶段往往是在中考前,否则孩子可能既没有资格在大城市高考,又因为在老家读书的年限不够而失去在老家参加中高考的机会。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恰逢孩子经历青春期,叠加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首先,是离开父母被迫成为留守儿童带来的孤独感。“回流儿童”的父母能让孩子在大城市坚持这么多年,已经是尽了很大的努力了,往往距离户口只是临门一脚。这些“回流儿童”的父母和一般的流动人口还有所不同,工作相对稳定,知识水平也不低,到了40岁左右,和孩子回老家,可能连同层次的工作都找不到。这是“回流儿童”大部分成为“留守儿童”的原因。

其次,教师和同学的变化,容易产生落差感。这种落差感在青春期心理相对敏感的时期,几乎必然会发生。陌生的老师、教学方式和水平差异的主观感受、重新认识同学的艰难,都是导致这种落差感的因素。

第三、对于“不公平感”的抱怨,自己原来的同学可以大城市安安心心地读书,可是自己却要返回老家,而且大城市和老家之间高考录取的比例差距和分差,还会加剧这种不公平感。

“回流儿童”的父母虽然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也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缺少的是对自己在大城市买房落户能力的预判。要兼顾工作和陪伴,要么需要家长从事地域限制小可以随时调动的工作,要么就得尽早解决落户需要的条件,否则就要学会放弃工作。

青春期是“危险期”,孩子心理和身体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还是升学的关键时期,错过这个时间节点,家长事后无论多么努力也补偿不回来在这个时间节点发生的损失。

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家长们如果已经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在这个关键时期不得不在工作和陪伴之间做取舍的时候,放弃眼前的工作,返乡陪伴孩子,对于家庭的利益可能才能做到最大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和户口规定下的“回流儿童”,多次角色切换,易引发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