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大考小考,往往考试前一天晚上都会努力备战,甚至有些同学晚上彻夜苦读,
但到了考试的当天大脑根本不听使唤,前一晩苦读的东西根本没记住多少,脑子如浆糊,整个人迷糊不清。
这是什么原因呢?
可以从《考试脑科学》这本书找到答案,这本书从脑科学及心理学的角度给出科学的建议,该如何高效记忆东西。
这本书作者是池谷裕二,东京大学药学系教授“海马体博士”,也是脑科学的研究者。
一、海马体,记忆的“关卡检查员”
海马体会判断信息是否为必要的知识,如果信息被海马体判断为必要信息,大脑就会记住,
海马体是短期记忆过度到长期记的关卡,只有海马体认为重要的、生死攸关的信息才能被记住。
要想让海马体认为信息是必要的,那我们就要不断地重复练习来刺激海马体,让海马体认为这非常重要的信息,从而让信息留下来转为长期的记忆。
成绩好的同学,其实都是这样努力的,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遗忘,也毫不气馁,仍然反反复复地将信息送往海马体,从而让大脑记住。
二、无论是谁都会遗忘。
无论是谁都会遗忘信息,这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根据实验表明,大脑并不是匀速遗忘信息的,往往记忆信息的4小时内会忘记一大半,剩余的会逐渐被遗忘。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刚记住的知识,没过多久又忘。这不能怪你自己,也不必自责,因为任何人都会遗忘,特别是刚记住的东西4小时内会忘记一大半。
忘了也不要紧,你要做的是反复的练习来刺激海马体,让海马体认为这是必要的知识。
当考试迫在眉睫时,与其前一晚上彻夜苦读,还不如考试当天早起来努力记背知识点,对考试会更有帮助一点。
三、大脑塞过量的信息,会影响记忆的效果。
大脑被塞过量的信息,会导致记忆混乱,模糊不清,进而造成记忆失误消失。
例如,老师对同学进行临时的突击检查背诵古诗100首,与其想在短时间内把100首的古诗读背出来,不如选50首认真地背,这样反而会得到更好的分数。
不管在考试前,还是平时的学习,尽量避免向大脑输送大量的新知识,注重复习旧的知识,更有助于记忆。
四、如何复习更有利于记忆?
1.盲目地复习是没有效率的,什么时候复习比较好呢?
结合海马体,按照如下计划开展复习有助于记忆。
第 1 次复习:学习后的第 2 天
第 2 次复习:第 1 次复习 1 周后
第 3 次复习:第 2 次复习 2 周后
第 4 次复习:第 3 次复习 1 个月后
以上计划将复习分为 4 次,每次复习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整个计划在约两个月内完成。
通过这样的复习方法,海马体会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并允许它们进入大脑皮质。我认为这样做足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没有必要再复习更多次。
2.大脑更重视输出而不是输入,要想留住记忆,必须不断地输出,让海马体认为这是重要的信息,心须记住。
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比如,上数学课时老师讲的都听明白了,感觉自己懂了,所以不复习,不练习了,结果一到考试类似的题型又不做不出来,
这也就是没有注重输出的过程,即没有进行练习来巩固记忆,被海马体认为不重要的信息,所以学习还是需要不断地勤加练习。
五、有助于记忆的方法。
1.狮子记忆法。
狮子如果觉得肚子饿了,就会去狩猎,而狩猎时也正是需要发挥记忆力的时候。
相关研究发现,肚子饿的时候记忆力会较强,当然过于饥饿的状态也不行。
我们最好让脑处于能感到适度危机的状态,比如早、中、晚饭前的时间就很合适。
2.走动有助于记忆。
一边走动一边背东西会比较容易记住内容。很多小孩喜欢在房间里边走边背书,因为走动有助记忆,走着走着就已背出来了。
3.温度相对低一点地方更有利于记忆。
温度略低的房间里学习可以提高效率,夏天在空调冷气较强的房间、冬天在暖气不太充足的房间里学习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