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板书窥课-“回收废品”

知识点分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减法的意义有两种类型的认知,一是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二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对于加法的意义的认知是“合起来”。这样的认知与这节课的内容会产生冲突,也是引发学生思考和提起兴趣的点。

教学设计及课堂反馈:

环节1-齐读信息、提出问题、找相关信息。

直接全班齐读三条信息,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在右边,然后问“你能把这些问题分分类吗?”

S:1、2、3、5分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用加法解决的。

Q:你们同意吗?

S:犹犹豫豫,不敢确定。

Q:我们来看看1、2、3、5这四个问题还能不能再分分类呢?

S:3、5一起,1、2一起,因为3、5有一共。(他们对于问题字面特征反应很快,这里的问题其实暗藏玄机)

T:咱们一般用减法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S:比多少!

T:用加法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S:合起来!一共!

Q:其实加法也可以用来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S:疑惑。

T:那我们就先来解决问题1吧!(板书问题)

Q: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找到和这个问题相关的?

S:信息!

Q:那找一找和小红相关的信息有哪些?

S:小红比小林多3个。

Q:现在能解决问题了吗?

S:不能。

Q:还需要什么信息?

S:小林有13个。(板书两条信息)

环节2-解决问题。

T:咱们把能用上的信息找到了,现在该解决问题了,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独立思考一分钟-边摆边说;同桌交流;全班分享。

S:先摆13根小棒表示小林的,再摆3根,表示比小林多的3个,合起来是16个,表示小红的,可以用算式13+3=16来表示。

全班一起用小棒边摆边说一遍。

T: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吗?

S:在没有提示之前,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表示13+3=16这个加法的计算方法。

T:想一想,怎么可以让大家一眼就看到两个小朋友的瓶子的数量,还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谁多几个?

S:小张画了线段图,展示的时候孩子们第一眼忙着说看不懂,但是等了一会儿又说看懂了看懂了。

T:我们现在有灵感了,你们看,我们可以把他们两个的数量都表示出来,然后用一一对应把他们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也表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一眼看出来信息了,那你能用图形来试一试吗?

S:大部分都能够画对了。

环节3-总结。

T:咱们今天又遇到了比多少类型的数学题,但是和之前学习的比多少题目的不同点就在于我们发现了比多少题目不是只能用减法解决的。

T:举例。老师10支笔,小刘比老师多3支笔,小刘有多少只?……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板书窥课-“回收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