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4:目录学-史部 第10节

第十节 地理

一.总志:

(一)含义:讲全国的地理的。

(二)总志的源流:《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和其他纪传史中的地理总志。

(三)单行的地理总志:

1.《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唐李吉甫撰。

(1)时间:宪宗元和八年书成进呈。

2.《太平寰宇记》二百卷,北宋乐史撰。

(1)时间: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至雍熙时成书进呈。

(2)优点:其书务为详博,若干失传之唐人著作,如李泰《括地志》、贾耽《贞元十道录》《郡国县道记》等均被征引,尚可从其中搜辑佚文。

3.《元丰九域志》十卷,北宋王存奉敕撰。

(1)时间:宋神宗元丰三年书成进呈。

4.《舆地广记》三十八卷,北朱欧阳忞撰。

5.《舆地纪胜》二百卷,南宋王象之撰,只述南宋疆域之内的总志。

6.《方舆胜览》七十卷,南宋祝穆撰。只述南宋疆域之内的总志。

(1)时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成书

7.《大元大一统志》,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官修成书七百五十五卷,成宗大德七年续修成书一千三百卷。全书已佚失。有辑佚。

8.《大明一统志》九十卷,明李贤等奉敕撰。

(1)时间:英宗天顺五年成书进呈

9.《大清一统志》,乾隆八年奉敕撰成三百四十二卷,四十九年重修成书五百卷,道光二十二年再重修成书五百六十卷。

(1)时间:所用材料止于嘉庆二十五年。

(四)清初近于总志的学术性著作:

1.《肇域志》不分卷,《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清顾炎武撰。

(1)优点:以有关各地沿革、建置、山川、名胜等编成《肇域志》,以有关各地水利、贡赋等长篇资料编成《天下郡国利病书》,但实均未写定。

2.《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清顾祖禹撰。

(1)时间:康熙时。

(2)优点:尤详于山川险要攻守利害,是部讲军事地理的名著。

二.都邑

(一)含义:只讲成为国都的几个城市的方志书,有关的所谓古迹、杂记书籍也并在一起讲述。

(二)西安:

1.《三辅黄图》六卷,不著撰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认为是梁陈间人所作。

(1)时间、内容:秦汉时以长安为中心的三辅地区的城池、宫室、陵庙等。

2.《两京新记》五卷存卷三残卷,唐韦述撰。

(1)时间、内容:是记述唐长安、洛阳两京的最早著作

3.《长安志》二十卷,北宋宋敏求撰。

(1)时间、内容:周秦以来的长安及周边地区,尤详于唐宫室、坊市及京兆府所管二十四县。

(2)优点:为今研究唐长安城的主要依据。

4.《长安志图》三卷,元李好文撰

(1)时间、内容:是配合宋敏求《长安志》所作的有关地图及说明。

5.《雍录》十卷,南宋程大昌撰

(1)时间、内容:。对长安及关中古迹作专题考订讲述,以唐代事实为多,并附略图。

6.《类编长安志》十卷,元骆天骧撰。

(1)时间、内容:将宋敏求《长安志》重行分类编写,并加入北宋金元资料。

(2)优点:骆氏学识虽逊于宋、程二氏,此等资料则甚可宝贵。

7.《唐两京城坊考》五卷,清徐松撰。

(1)时间、内容:记述唐长安洛阳的宫室、坊市。

(2)缺点:近人认此考为权威著作,多径自引用,其实颇有失误,尚有待勘正。今辛德勇撰《隋唐俩京丛考》,勘正徐考以至宋志处甚多。

8.《游城南记》一卷,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缺名续注。

(1)时间、内容:是张氏与友人于北宋元祐元年对长安城南唐代遗址实地调查的记录

(2)优点:可作为研究唐长安南郊地理遗址的依据。

9.《关中胜迹图志》三十二卷,清毕沅撰,实为毕氏乾隆时官陕西巡抚属其门下学人所编写。

(1)时间、内容:详记长安及周边地区的名胜古迹。

(2)优点:可供访古者参考阅读。

(三)洛阳

1.《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衙之撰。

(1)时间、内容:追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尔朱氏破坏之前,洛阳坊市的繁盛和佛寺的庄严奢丽,从中并可看到其时鲜卑贵族的汉化,几与汉族官宦无甚差别。

(2)优点:原本分别正文、子注,后来传本连写混淆,近人周祖谟撰《洛阳伽蓝记校释》重为区分,允称善本。

2.《河南志》四卷,北宋宋敏求撰,是洛阳之志。

(四)南京:

1.《六朝事迹编类》二卷,南宋张敦颐撰。

(1)时间、内容:此书即分类记述六朝以至南唐、北宋时建康城之事迹。

2.《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南宋周应合撰。

(1)时间、内容:是取南宋乾道、庆元两次所修《建康志》合编,并增庆元以后之事而成

3.《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元张铉撰。

(1)时间、内容:续《景定建康志》而作,成于元武宗至大时

(五)开封:

1.《东京梦华录》十卷,南宋孟元老撰。

(1)时间、内容:此书作者乃身历东京之盛,南渡后追忆撰写此书。详记坊市、风俗。

(2)优点:为了解其时社会、历史之重要资料。

(六)杭州:

1.《乾道临安志》十五卷,今存卷一至三,南宋周淙撰。

2.《淳祐临安志》残存卷五至十,南宋施谔撰。

3.《咸淳临安志》一百卷,今存九十五卷,南宋潜说友撰。

(1)优点:保存史料最为丰富,为研究其时社会风俗者所重视

4.《都城纪胜》一卷,题灌园耐得翁撰。

(1)时间、内容:书成于理宗端平二年,记述都城临安街市店肆盛况。

(2)优点:所记“说话”四家为研究话本的重要资料。

5.《西湖老人繁胜录》一卷,题西湖老人撰。

(1)时间、内容:亦记临安之繁盛。

6.《梦粱录》二十卷,南宋吴自牧撰。

(1)时间、内容:记临安繁盛,多所目睹,亦有取自《咸淳临安志》处。

(2)优点:其中有“说话”四家的资料。

7.《武林旧事》十卷,南宋周密撰。

(1)时间、内容:入元后追记临安盛况

(七)北京:

1.《帝京景物略》八卷,明刘侗、于奕正撰。

(1)时间、内容:书成于崇祯八年,详记北京城内外景物,并多附诗篇。

2.《日下旧闻考》一百二十卷,清乾隆三十九年窦光鼐、朱筠等奉敕撰。

(1)时间、内容:详记北京的宫室、城市、风俗、物产等项,兼及畿辅各地的情况。

(八)总记历代都城的:

1.《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清顾炎武撰。

(1)优点:有资料出处。

三.山川

(一)含义:只讲全国性的山和水,仍用了“山川”之称。

(二)《山海经》十八篇十八卷,东晋郭璞注。

1.时间、内容:《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篇,分别记各地之山,何水出自此山,此山有何动植矿物,并讲山神形象和用何物祭祀。

2.优点:所有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地理以及动植矿物的重要资料。

3.注本:清人校注有以毕沅署名的《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

(三)《水经注》四十卷,北魏郦道元撰。

1.时间、内容:其先原有《水经》,述水道百三十七条,旧题桑钦撰。

2.优点:所征引的文献其后多已失传,故向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风俗以至文物碑刻者所重视,不仅珍为研治古地理的宝书。

3.注本:明朱谋瑋的《水经注笺》、清赵一清的《水经注释》、戴震的收在《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里的校本、全祖望也有校本、王先谦撰刻《合校水经注》,集赵、戴诸校于一书、杨守敬及其弟子熊会贞撰《水经注疏》。

(四)《行水金鉴》一百七十五卷,清傅泽洪撰。实出其门客郑元庄之手。

1.时间、内容:雍正时成书刊行。其书广集河水、淮水、汉水、江水、济水、运河水的有关资料,又撰“两河总说”及官司、夫役、漕运、漕规等卷。

2.优点:是我国讲水利、漕运的文献汇编

(五)《续行水金鉴》一百五十六卷,清黎世綬撰。实出俞正燮、董士钖之手。

1.时间、内容:道光时河库道署刊刻

四.游记

(一)《穆天子传》六卷,传为西晋太康二年汲郡人发战国时魏王墓,与《竹书纪年》等同时所得,但也有学者认为出于伪造。

1.时间、内容:其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事,故可列入游记门类。

2.优点:至于其中是否真有古代中西交通史料,尚难论定

3.注本:有注,旧以为东晋郭璞所为。

(二)《佛国记》一卷,又名《法显传》,后秦释法显撰

1.时间、内容:后秦弘始元年自长安西行,至印度学习,历时十三年,经三十余国,于东晋义熙八年至牢山(今青岛崂山)登陆回国。

2.优点:此书历记其所见闻,为研究中外交通历史及印度笈多王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旧题唐沙门慧立本,释彦悰笺,实是慧立所撰原本,经彦悰整理增补而写定。

1.时间、内容:贞观元年离长安西去印度,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此传前五卷即详记这十九年的经历,所以可列人游记门类,其后五卷则记回长安后在佛教上所作的种种贡献。

2.优点:这不仅是研究玄奘本人及和初唐佛教概况的第一手史料,且与后面要说的《大唐西域记》同为记述其时西域、印度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文献。

(四)《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元李志常撰。

1.时间、内容:。全真教的丘处机曾应召赴西域见成吉思汗

2.优点:是研究中亚史地和中西交通的有用资料。

(五)《游志续编》二卷,元陶宗仪撰。

1.时间、内容:抄集唐樊宗师、柳公权、元结以下至宋元人游览之作

2.优点:续南宋陈仁玉《游志》而作,《游志》原书已佚,此《续编》之首尚抄存其目。所抄文字有不经见者,颇可珍贵。

(六)《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撰

1.时间、内容:按日记述万历四十一年至崇祯十二年旅行中所经所见

2.优点:尤详于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为西南边区提供了大量可贵的资料,近人已认定它是一部地理学的学术著作,而推尊徐氏为杰出的地理学家。

五.外纪:著录讲国外情况的书

(一)《大唐西域记》十二卷,题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总持寺沙门辨机撰,实是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辨机执笔写成。

1.时间、内容:玄奘回长安后,记述了高昌以西,他所经历的一百一十个和传闻所知的二十八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

2.优点:不仅是研究唐代西域包括印度的重要文献,对印度等国来说,还成为了他们研究本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依据。

3.注本: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

(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北宋徐兢撰。

1.时间、内容:宋徽宗宣和六年奉使高丽时就所见闻撰成此书,详述其山川、风俗及典章制度等

2.缺点:图在战乱中佚失

(三)《诸蕃志》二卷,南宋赵汝适撰。

1.时间、内容:撰于提举福建市舶使时所述多海外之事,东至日本,西至北非,详于风土、物产

2.优点:可补《宋史·外国传》之缺。

(四)《岛夷志略》一卷,元汪大渊撰。

1.时间、内容:其人元顺帝至正时附商船出海,曾两度游东洋、西洋,经历数十国

2.注本:清末沈曾植撰有《岛夷志略广证》二卷。

(五)《瀛涯胜览》一卷,明马欢撰。

1.时间、内容:郑和下西洋归后撰成此书,记所历二十国的疆域、道里、风俗、物产。

2.优点:《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三书内容大体衔接,是研究南宋至明初南洋、印度洋地理及中西交通的重要文献。

3.注本:近人冯承钧有《瀛涯胜览校注》。

(六)《朔方备乘》八十卷,清何秋涛撰。

1.时间、内容:咸丰八年书成进呈记北边之事,自中国蒙古、新疆至中亚、东欧等地。

2.优点:其中有关元北边诸王及北方疆域的考证,有助于研究元史

(七)《海国图志》,清魏源撰。

1.时间、内容:述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并提出学习西方科技的主张,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2.优点:在当时思想界有极大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4:目录学-史部 第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