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摘录8

第13章 明信片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我最想做的事是用一只白鸽将我心里的秘密传递给你,不过黎巴嫩连一只白鸽也没有。我想这个备受战火摧残的国家最需要的也就是白鸽。我祈祷有一天联合国真的能够创造世界和平。

那是一件会愈长愈大的事物。而你也知道,当一个东西愈长愈大,你就愈来愈难隐藏它了。

当她们走出木屋时,天色就像寻常五月的夜晚一样黑。天边仍有一些光线,因此她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灌木与树林的轮廓。小湖静静躺着,仿佛是天空的倒影。划向彼岸时,两个人都心事重重。

在帐篷后面的平原上方,迷离的晨雾正缓缓飘移,逐渐形成许多小片的棉絮。小鸟儿一度哗然,仿佛受到惊吓,但苏菲既未看到也未听见任何猛禽的动静。

第14章 两种文化

所谓印欧民族指的是所有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除了那些讲菲诺攸格里克语族语言(包括斯堪地那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拉普兰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和匈牙利语)或巴斯克语的民族之外。除此之外,印度和伊朗地区的大多数语言也属于印欧语系。

我们可以断定对印欧人而言,视觉乃是最重要的感官。印度、希腊、波斯与条顿民族的文学都以宏大的宇宙观为特色(在这里vision这个字源自拉丁文中的video这个动词)。此外,印欧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是经常制作描绘诸神以及神话事件的图画和雕刻。

印欧民族认为历史是循环的。他们相信历史就像四季一样会不断循环。因此历史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不过在无尽的生生死死中有不同的文明兴亡消长罢了。

印度教与佛教这两大东方宗教都源自印欧文化,希腊哲学亦然。

在东方,清净无为、退隐山林可以成为一种宗教理想。同样的,在古代的希腊,许多人也相信禁欲苦修或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可以使灵魂得救。中世纪僧侣的生活在许多方面就是受到希腊罗马观念的影响。

闪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岛,不过他们后来同样也迁徙到世界各地。两千多年来,这些犹太人一直过着离乡背井的生活。透过基督教与回教,闪族文化(历史与宗教)的影响遍及各地。

闪族文化另外一个共同的特色是相信历史乃是呈直线式发展,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

对印欧人而言,最重要的感官乃是视觉。而有趣的是,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则是听觉,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我将尽我所能,让你熟悉你在历史上的根。这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仅是一只赤身露体的猿猴)的唯一方式,也是我们避免在虚空中飘浮的唯一方式。 “这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仅仅是一只赤身露体的猿猴)的唯一方式……”

第15章 中世纪

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

古罗马帝国却逐渐分裂成三种不同的文化。其中在西欧的是拉丁式的基督文化,以罗马为首都。在东欧则是希腊式的基督文化,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君士坦丁堡后来又改为希腊名‘拜占庭’。因此我们现在一般都将欧洲的中世纪文化分成‘拜占庭的中世纪’与‘罗马天主教的中世纪’。除此之外,北非与中东地区过去也曾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这个地区在中世纪期间发展成为讲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教文化。

“苏格拉底说我们都有同样的机会,因为我们都有同样的知识。但圣奥古斯丁却把人分成两种,一种会得救,一种会受罚。”

历史就像一个人从童年逐渐成长、衰老的故事。

整个中世纪期间,阿拉伯人维系了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后来,从十二世纪末起,阿拉伯学者陆续在各王公贵族的邀请之下抵达意大利北部。许多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因此传扬开来,并且被人从希腊文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

在哲学方面,人们何时应该听从亚里士多德的话,何时又应该谨守圣经的教诲呢?你明白问题所在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菲的世界》摘录8)